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创业案例 - 让纸变成财富的农村妇女姜艳华

让纸变成财富的农村妇女姜艳华

   1995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成了秦皇岛市抚宁县农村妇女姜艳华难以忘怀的日子。她凭着一手漂亮剪纸活,幸运地参加了一并举行的首届“中华巧女手工艺品大赛”。姜艳华从小酷爱剪纸,在当地小有名气.

  姜艳华:“‘鲤鱼卧莲’这是祖传的我母亲的技法。剪纸是联体组合的图案,你连着我,我连着你。不连着就掉了,没法拿了。”

  姜艳华的儿子梁浩:我母亲在家里闲着没什么事,自己剪,左邻右舍知道了,来求我母亲剪。

  姜艳华:“谁买窗花,这是 ‘双鱼抱福’ 。”

  姜艳华总是趁着春节前人们购买年货的旺季,把平时积攒的窗花带到附近的市场上推销叫卖。

  姜艳华:“这样的是1、5元一对。一般一家能买20元钱的。鸡年就多剪鸡,兔年多剪兔,还有“双鱼抱福”,这么多的民间剪纸图案。能卖3000多元钱。”

  一直以来姜艳华的剪纸在当地是又叫好又叫座,她自己对自己的剪纸也一直感觉很不错,那年4月,姜艳华听到全国妇联组织“中华巧女手工艺品大赛”的消息,喜出望外,对这次参赛她充满自信。

  姜艳华:“区妇联主任给我一张表,我拿着这张表,高兴得不得了。我做梦都想如果能去北京参加这个比赛,就足以证明我们家祖传的艺术能得到全国专家和评委的认可。 ”

  为了这个比赛,姜艳华日以继夜的准备,她要把能够体现自己剪纸水平的作品带到大赛去。经过精挑细选,她最后选出“双鱼抱福”等作品,亲自送到了大赛组委会。

  姜艳华:“到那之后 7个组委会的人接待了我,说全国有三四万剪纸作品参赛。”

  剪纸作品一共只评出10个奖, 竞争十分激烈。

  姜艳华:“北京组委会给我来了电话,说恭喜你姜艳华,你的作品被评为鼓励奖。”

  本来期望自己能够拿个大奖回家,结果只得了“鼓励奖”,姜艳华感到很失望。她不明白自己剪纸的差距在什么地方。

  姜艳华:“组委会的曹小艳说,你差在什么地方,你没跟上大会的主题‘平等、发展、和平’。”

  没有主题的作品在比赛中难以得到大奖,姜艳华意识到,没有主题的产品也难以有大的发展。单凭简单的民间剪纸图样,在生意中也卖不上什么好价钱。大赛后,她开始查找资料,希望在中国的文学、传说、习俗中寻找创作的灵感。“铡美案”“红楼梦”“张非”等作品应运而生。她还结合秦皇岛市的旅游特色创作出了“山海关长城”“老龙头”等剪纸。剪纸内容的丰富,加上赫赫有名的“中华巧女”之名,姜艳华决定尝试新的更大的市场。她把剪纸卖到了天下第一关。

  姜艳华:“2个月左右的时间我们卖了3万多元钱,买的人特别多。为什么能卖这么高的价钱,就是因为我有个“中华巧女”证书,当时都让我签上名,以名人效益我卖了这么多钱。”

  姜艳华剪纸的名气在秦皇岛逐渐产生影响,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秦皇岛市委统战部联络科长俞振常:1997年我们秦皇岛市委统战部举办一场晚会,庆祝香港回归的。准备邀请海外朋友,设想送海外朋友一些礼物,我们就找到姜艳华家。

  姜艳华:“我正在种园子,说市委统战部找你,我说找我干什么?”

  俞振常:“跟她商量能不能专门制作一幅迎接香港回归的剪纸,特别是大幅的。”

  姜艳华:“我当时就答应了。 构思一幅什么样的图案,能代表秦皇岛特色,而且能够代表中国人民欢迎香港回归的图案比较合适呢。 ”

  俞振常:“我们过两天去的时候,她拿出两幅剪纸艺术,篇幅比较大,创意比较好。是以五星红旗做背景,前面是天安门城楼图案,上面有表明香港回归的字样,这是其中一幅。当时我们看了非常满意。”

  姜艳华把剪纸放在中间,上下放上几层报纸 小心卷上后,把作品送到俞振常手里。

  俞振常:“她用报纸卷来送给我们之后,我们当时就很发愁,我们找到市文化馆,请教市文化馆的老师,最后给我们选了装轴画的盒装起来,送给香港朋友,因为有包装了嘛,可以拿得出手。”

  好马没有好鞍,满意的剪纸却让人面临了包装的尴尬。这件事情使姜艳华很受刺激。她担心包装的问题会影响剪纸的销路。她开始多方想办法,希望她的剪纸也能够像其他的艺术品一样走上大雅之堂,提高档次,卖出个好价钱。有一天,她终于有了机会。

  鲁迅美术学院国画师徐中兴:“我正吃饭呢,她就去了,说徐老师我来拜访你来了。”

  秦皇岛的山水总能够吸引来不少的画家到这里写生,徐中兴来写生的时候,刚好住在了姜艳华家的附近。

  姜艳华:“我说徐老师,我是一位民间艺人,我搞了那么多的剪纸,到我家看看去。我说我发愁发到什么上,这么多剪纸,尤其是大型剪纸,包装解决不了,一些朋友出国携带,不能携带,还不好收藏。”

  徐中兴:“吃完饭 我说我去看看你的作品。当时我心里怎么想,如果她一点儿功底没有,我怎么帮你呀?结果我一看,给我弄个大吃一惊。我一瞅,你看这个鱼的排列,都这么大,形成这么个圆周是很难的。她还弄得你追我,我追你,有灵动的感觉,都是搞艺术的,能看明白呀。”

  姜艳华剪民间图案,向来不用图纸,画面全在脑子里;剪复杂的图案,也只是拿图纸当个参考,剪子一拿,顿时可以剪下生花,剪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徐中兴很欣赏姜艳华的剪纸,决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她想办法攻克包装上的难题。

  徐中兴:“我过去学过古旧画修复,古旧画作品不都有窟窿眼儿。有那个功底,你才能琢磨这个事儿,因为它也有眼儿。 ”

  徐中兴懂得古旧画的修复,又懂得书画的装裱技术,他和姜艳华一起,共同想办法,共同研究剪纸的装裱问题。

  徐中兴:“你听我给你讲,什么意思呢?这在裱画上叫“移款儿”。比如说剪纸的这个技术也是一样。但是在发明它,在没有找到这个方法之前,我们费了很多的周折,浪费了很多剪纸,甚至很多的材料。”

  为了把红色的带窟窿眼儿的剪纸装裱起来,徐中兴和姜艳华数不清做了多少次试验,花费了多少时间,浪费了多少剪纸。

  徐中兴:“在未知的情况下,那费劲,上这瞅,上那看,打听什么样的材料缩水不缩水。最后找到这个宣纸。同样的红纸,有的当场试验不了。最后找到明白人,他说那还不简单。我们买宣纸时,把宣纸撕一块儿,拿个白纸,我一试验,不掉色,还可以用。”

  费劲了周折,最终他们才实验成功,终于把原来只能当作窗花的剪纸做成了装裱画。他们还各取所长,共同开发了新市场。他们把书法、国画和剪纸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品位更高的作品。在姜艳华手里,剪纸从原来的地摊产品,摇身一变成了像书画作品一样的艺术品,冠冕堂皇地挂到了民间工艺品市场的墙上。她的年收入也变成了10几万元,而且还引起了许多画商的注意。

  张振波:“韩国人特别喜欢中国这个。中国像你这样的剪纸作品要是过去,那一鸣惊人了。和大家的作品是一样的,有时候上万上千元,都很正常。你给我准备一些,一样儿准备一张,我给你带过去宣传宣传。”
创业案例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创业案例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