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的创业之路:从亏本开始
中新浙江网6月23日电 风烟俱净,碧水澄明,在一畦又一畦的池塘边,堤草青青,啃草的山羊悠然自得;塘堤的几棵枇杷树上,果子熟了,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周慧英就在这池塘堤岸的枇杷树下,把一蛇皮袋的碎鱼一一放进池塘里,说:“我这是在给鳖喂饲料呢!”
走进杨溪村,就听周围的人说:“那片池塘里养鳖的周大姐是个大劳模。”
周慧英今年38岁,是秀洲区油车港镇杨溪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初中毕业。1993年,生性要强的她走上了家庭养鳖的致富之路。10多年来风雨坎坷,矢志不悔,她注册的“杨溪”牌生态鳖成为“浙江省优质无公害农产品”。今年五一前夕,她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初战大败不言悔
在清爽宁静的养殖场,周慧英讲述起她的创业生涯:“我从小喜欢养殖,17岁初中毕业后养过两批鸡,赚了点钱。25岁结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听丈夫说当时的生态鳖市场需求很好,我们就想趁这个机会闯一闯,结果亏得一塌糊涂。”
1993年夫妇俩筹集了5万元,把家里的2亩低洼地挖成池塘,以每只36元的价格买了900多只苗鳖,每天起早贪黑地精心饲养。然而,到了年底,当他们把水抽干的时候,却只在冰冷的池塘淤泥里找到了几十只七八两重的鳖。
“死的死,丢的丢,仔细一算,一年受苦受累不说,还亏了2万多元,真是想哭都没眼泪!”有人同情怜悯,有人幸灾乐祸。怎么办?周慧英说:“别人的看法都不要紧,关键是自己如何看,更何况没有任何事情从一开始就是成功的,哪里跌倒了就一定要从哪里爬起来。”第二年,她又开始养鳖了。
吸取教训终成功
1994年,生性倔强的周慧英又说服丈夫,投入10万元,并挖了6个池塘开始养鳖。“当然是充分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教训”,这一次,周慧英的信心更足了。
“我冷静分析过,上次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池塘设计得不够合理,防盗措施不够,养鳖技能知识也不够。”所以,开春的时候,她就首先从学习科技知识入手,订阅了《水产渔业》、《内陆水产》、《水产科技情报》等9份杂志认真学习,同时掏钱参加了杭州养鳖学会举办的养鳖技术培训班以及镇里举办的各种培训班。
摸索练就硬本领
功夫不负有心人。周慧英刻苦钻研,不断摸索,终于练就了一套过硬的养殖本领。1995年她出售纯鳖1780斤,获利5万余元。“我相信,付出的汗水绝对会有收获。”(作者:陈强 孙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