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创业案例 - 李书福:没有危机感才是最大危机

李书福:没有危机感才是最大危机

   企业理念:亟待解决的瓶颈


    从辩证的角度看成功,成功中其实包含着失败的因素。打败自己的不是别人,往往是自己。


    从做冰箱、做建材到做摩托车,李书福似乎无往而不胜,他说:“过去我搞摩托车,成为全国最大的摩托车基地,现在我搞汽车,相信未来中国轿车的生产基地会在浙江。”如此自信,如此豪情壮志不能不令人赞叹,但无数昙花一现的企业,其失败的一大主因就是过于相信自己的直觉和眼光,以为成功会是自己行动的影子。而市场只相信理性。


    对于李书福的创业激情,虽然外界认为不无浪漫和理想化的成分,但显然他并未忽视现实。“我们过去爱打‘擦边球’,但随着市场法制观念的加深,我们正朝着规范化运作方向发展。”李书福说。


    今年3月,吉利又爆出一大新闻,接手广州足球俱乐部,全面负责对其的管理和资金投入。据称吉利将从此每年在这方面烧钱数千万元。从与广州足协接触到正式签约只有短短两周时间,连李书福自己都承认:“我是带着迷茫和希望。”


    走进足球这一行业。说实话,我对足球的认识还很肤浅,也不知道这池水有多深。但他同时也表示了自信:吉利集团要么不搞足球,要搞就要搞好。


    2001年5月,北京吉利大学落成,9月招生4000人,收入不到5000万,但支出最起码要8000万(其中相当部分是基本建设,这部分的投入在未来扩招后还要追加),坐落在浙江临海的另一所吉利专修学院今年招生800人,不到900万的收入,据李书福说运行很糟糕,赚不了钱。“本来就没打算在这方面赚钱,但投入比预想的要大。”对于办教育,李书福的“野心”还不小,他曾拍着老搭档罗晓明的肩膀说,咱们能不能把吉利大学办成哈佛那样的世界名牌呢?就算我们这一代办不到,下一代可以继续努力嘛。


    关于吉利将进军制药业的传闻,李书福说属实,药品正委托国外实验室研制。


    至此,吉利除三大核心产业外,投资还涉及7个产业,企业规模在紧锣密鼓扩大的同时,尚无任何一方面的市场退出的打算。据有关方面统计,吉利综合经济实力迄今为止居全国民营企业第四位,今年更是制定了气魄恢弘并为当地市政府支持的“180商战”计划,即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


    这么多产业,以李书福的精力、能力,管得过来吗?资金、资源如此分散使用,他的主业能做大做强吗?他究竟在追求什么,规模还是利润?


    李书福笑言他做事业凭兴趣。“前两天有个美国人建议我造小飞机,两个人坐的那种,我同意了,因为觉得好玩。”决策的随意性和理想化对商家而言自是好玩而不可玩的游戏,以李书福的精明和雄心,他应不会拿偌大份家业去搏那份浪漫的。显然他是想让足球作为广告载体,通过建立自己的学校,设置实务性课程为集团培养“好用,留得住”的人才,但这位企业家内心是否真的有些迷惘和身不由已的感觉,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品牌文化:如何打动消费者


    据统计,北京集中了全国1/8左右的汽车,是全国汽车消费和潜在汽车消费量最大的城市。李书福介绍说,吉利汽车在北京的年销售量在一二百辆左右,也曾进入了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的前十名,但相对来讲占的份额比较小。这与传闻中吉利汽车在海南、深圳等地的热销大相径庭。同样是经济型轿车,中央电视台曾报道新款夏利在京供不应求,既然吉利能拿出各种证明说他们的车质量并不逊于同行,那么他们在北京输在哪里呢?


    相对较高的文化层次和消费品位决定了北京买车族根深蒂固的品牌观念,他们只有认同了企业,认同了企业的文化,才会认同企业的产品,而吉利汽车正欠缺托起它们的企业文化。对此,李书福深以为然,他嘱咐身旁的总裁办人员记录下这个问题,在今后的企业文化塑造和品牌推广中予以注意。他说这个问题近来他自己也在考虑。


    客观地说,今天的吉利汽车与4年前初出茅庐时相比,工艺设备上已有了相当层次的提升,但品牌提升的速度似未与之成正比。看来,人称聪明绝顶的李书福在这方面还有一些力不从心。


    李书福擅长“曲线救国”。当年冰箱制冷元件市场需求大,许多人跃跃欲试,但苦于无法掌握蒸发器的制作技术只能作罢。高中刚毕业不久的李书福则懂得去上海找专家,去化工厂找同学做实验,最终成为台州惟一能造制冷元件和冰箱的厂家,产品畅销全国,不到20岁他已挣得第一桶金。


    近来吉利集团的大事记中也记载了诸如:一项新的迪尼斯纪录——“一辆吉利车钻进20人,平稳启动”、“吉利汽车通过清华大学碰撞试验”,许多重量级人物的参观访问等等,从中不难看出吉利对于品牌推广也是颇费苦心的,但总给人话没说到点子上的感觉。看来“曲线救国”理论在卖方市场时期更有效些。如今的品牌培育还需深厚的功力,滴水穿石。


    李书福曾发出一声叹息:“我们太小了,没有谁要我们。”的确,相对国内三大汽车集团而言,吉利属于“弱势群体”。都讲“强强联手”,吉利难有机会与同行强者平等合作,即使得以合作,也有被“湮没”的危险。“什么能量办什么事,我们不与别人争中高档车市场,只做经济型轿车,做中国百姓需要的产品。”吉利汽车的定位十分明智,并且率先开拓了这一市场,如何趁热打铁,动动脑筋,让“吉利汽车是我们需要的产品”的真心话出自中国老百姓之口,还需要吉利拿出硬功夫。“亡羊补牢,犹为未晚”,君不见,商场中后来居上的例子是太多了。
创业案例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创业案例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