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富翁从失败到成功
钱南华成功的起点,正是从一次关系到一生命运的失败开始的。1984年,他在嵊州市长乐镇的西殷村创办了一家丝织厂。80年代初,正是商品缺乏时期,尽管是一家土法上马的小厂,但是企业产销两旺,形势十分喜人。
就在这时,一位山东阳谷县南关采购供应站的采购员来到厂里,要求定制一批成品布,并一次就订下了30万米厚型华达呢,而且要尽快交货。这可是一笔大业务!钱南华喜出望外,带领工人们加班加点的生产,经过4个月的努力,30万米厚型华达呢终于织成。
钱南华怀着愉快的心情亲自北上山东送货。但万万没想到是,由于企业生产技术设备落后,生产出来的成品布断线疵点多、布面不光洁、宽幅也窄了1寸。产品质量没有达到当时合同上的要求,采购站的人验完货之后拒绝收购付款。
货被退回来了,为了减少损失,回笼资金,钱南华想就近卖掉这批布,他在山东、河南各地辗转40多天。在这些日子里,钱南华可谓是尝尽了人生的甜酸苦辣,本来认为1个星期可以回去,身上带去的钱并不多,虽然开支很节俭,但很快用得差不多了,接下去的日子更困难了,连住宿的钱也没有了,夜里只能和驾驶员一起卷缩在货车驾驶室里,身上穿的衣服脏得已经改了颜色,吃饭就找最简陋最便宜的小吃部,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第二天一大早就拉着货物到处上门推销,但由于质量实在太差,没有一家公司和商店肯收购,这40多天的奔波劳累,结果是一无所获,口袋里的钱所剩无几,如果再住下去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
在这百般无奈的情况之下,钱南华只好把货拉回厂。产品拉回来就意味着企业资金的呆滞,工厂也无法继续生产了,接踵而来的困难好像没有了尽头。银行贷款到期、原材料提供厂家催款、工人工资要发、电费要缴……
在这企业非常困难之时,钱南华顶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当机立断带领全厂业务人员来到经济欠发达的江西地区继续推销。为了节约费用,钱南华就找最便宜的旅馆住下,然后大家带上样品步行到江西各地商场、批发部到处推销,由于产品质量问题,销售情况和山东、河南差不多,处处碰壁,一同去的好几个业务员已是心灰意冷,但钱南华坚信只要有信心,总能推销出去,他不断鼓励其他业务员,并带头早出晚归出去推销,且谈成了几笔小业务,推销掉了一小部分产品。在他的带动下,其他业务员也渐渐地有了信心,都积极地出去联系推销产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家20多天齐心协力的努力,历经千辛万苦,总算把这批产品低价卖掉了。在卖这批产品过程中,钱南华不知碰了多少次壁,磨破了多少次嘴皮。回来之后,钱南华把拖欠工人的工资、电费和银行贷款的利息付清,并把全厂职工召集起来,他流着泪向职工们诉说了这两次卖布的经历,痛心疾首地说:“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如果产品质量不好,企业就只有死路一条。”
两度打击饱尝艰辛
被唤醒的质量意识挽救了企业。此后,钱南华对每批产品的质量都精益求精,严格要求,亲自把关,他的办厂之路也渐渐地进入顺境。由于产品质量可靠,产品在市场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势态。到1987年,企业原来的厂房已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生产销售规模,他决定在嵊州市长乐镇上购买了10亩土地,投资20万元新造了10间厂房,将企业全部移到了新厂房内,丝织机增加到了72台,并将厂名也从原来的嵊州市长乐镇西殷丝织厂变更为嵊州市新华丝织厂,生意也随着规模的扩大越做越红火。年产值达到了300多万元,产品几成抢购之势。“那时候外地的采购员经常携带货款住在厂里等布一织出来就马上买走。”
到1991年,新华丝织厂已拥有1.32万平方米的厂房,织机数量达到了120台,工人170多人,1991年底,年产值超过了1200万元。在当时来说,这份业绩已经是相当骄人了。但钱南华并不满足现状,他带领全厂职工不断改进生产设备,研发新产品,引进技术人才,捕捉市场的每一个有用信号,他在市场分析中发现,丝织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制衣业肯定会出现一个好势头,如果再办一个制衣厂,企业的发展步子会更快、更好。
1991年底,钱南华带领企业上层管理人员前往经济特区广东汕头考察。经过考察,他萌发了在汕头办一个制衣厂的想法:说干就干,经过多方努力,5个月后,投资300万元,汕头的制衣厂很快组建起来投入生产。一开始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制衣厂的生产经营状况十分不错。负责生产的厂长向他提出了一个建议,现在厂房还有宽裕,产品前景看好,可再购置一些生产机器设备,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企业效益。钱南华觉得这个建议不错,当即采纳了,他马上又增加了50台机器设备。
可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个建议又使钱南华陷入了一个泥潭。机器增加后,钱南华从嵊州长乐的本厂调去了80多名工人,和原来招聘的加起来有300多人。工人一多,机器又多,接下来企业经营管理就跟不上了。从嵊州调去的80多名工人,因人生地不熟,许多人不能安心工作,士气比较低落再加上经营管理失控,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一天比一天糟糕。企业日常开支增大,盈利又少,产品质量和产量都上不去,特别是产品质量,渐渐地压力就随之而来。工人工资要发,银行贷款利息要付,企业生产要维持……,资金的周转越来越困难,钱南华认为这样下去,时间越长企业亏损就越大,经过再三思考后,决定对该企业停产清算。
这次汕头投资,除了欠下了300万元贷款外,还有200多万元的利息和其他亏空。这500多万元的债务就像一个沉重的包袱,压在钱南华的肩上和心上,使他经营企业的信心也受到了致命的打击,他常常夜不成寐,忧心忡忡。
然而,还没有让钱南华顾得上喘口气,更严峻的考验又摆在了他的面前。本来负责企业生产的小舅子在外面自己办了一家服装企业,要自立门户了。小舅子在这个时候离开,这对一直把小舅子当成左臂右膀的钱南华来讲是一次巨大的打击。钱南华将面临的是一副管理上与经营上的“乱摊子”, 压力是巨大的,但企业还要办下去。
十年努力渐入佳境
作为企业当家人的责任支撑着钱南华坚强起来。小舅子走的那一年,他苦心经营着“新华”,经过一年的奋斗,企业渐渐有了起色,到年底一清算净赚了300多万元,这300多万元利润使钱南华对企业发展又有了很大信心,为了使企业有更大的发展,钱南华将丝织厂厂名也改为嵊州市豪顺丝织制衣有限公司,产品也改为生产服装为主,丝织为辅,而且生产的“豪顺牌”衬衫在市场上名声渐起,在四川的绵阳地区,“豪顺牌”衬衫名列男士服装销量的第一位。
红火的企业发展势头,给了钱南华很大的鼓励,也有了更大的信心,他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拓更大的国内市场。但这一决定导致了又一次决策失误,几乎让“豪顺”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成都、重庆、长沙、株州、沈阳、上海……短时间内,“豪顺”的销售点几乎遍布了全国各大城市。一方面销售人员到处安营扎寨,推销“豪顺牌”衬衫,大量的产品被作为销售的铺垫进入各地商场、销售点和市场,但货款无法及时回收。另一方面,广告也随之跟上。那一年为了打广告,豪顺在中央和省级电视台的广告投入多达100多万元。最多的时候有1500多万元的货款在外面,企业如果要正常运转下去,至少得有2500万元的资金来周转。国内市场铺开的摊子就像一个无底洞,一步一步地吞噬着“豪顺”
面对国内市场拓展失败的压力,其他股东们想以货抵债先应付一下燃眉之急。但钱南华没有同意:“我们办企业,就像修水库,每一个客户,都像一条河流,这样做无疑是切断了水源。”1999年10月,钱南华一方面对全国各地的销售点进行了清算并撤回了销售人员,另一方面又开始想方设法催收剩余货款。
在着手处理开拓国内市场决策失误影响的同时,钱南华又有了一个大胆的决策,决定开拓国际市场。从2000年初开始,钱南华带领企业高管不断外出参加各种展览展销会,而且还到美国、法国等国家考察,并开始承接国际业务。2002年起“豪顺”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外贸业务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今年一季度,外贸出口额达到250多万美元,估计全年出口额可达850万美元。“豪顺”累计外贸出口额已达到1500多万美元,现在走进“豪顺”,又见当年的辉煌,厂房内部墙面整洁一新,车间内生产繁忙,厂内的服装销售部客户不断。这一切都透露着“豪顺”的生机与活力。这对于一家历经坎坷的老企业来讲,这份生机与活力来之不易。
经历了成功的喜悦,也尝尽了失败的困顿,然而人生的成败无定数,商海的兴衰起伏同样不定。坚韧者在攀登中积累着智慧和财富,更丰富着自己的人生,懦弱者在攀登中掉入万丈深渊,粉身碎骨。结束和钱南华的交谈,笔者脑海中忽然想起了一句西方谚语:火使木化为灰烬,却使铁百炼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