糍粑西施:小小糍粑带来幸福钱源
失业后生活困苦,母亲的糍粑手艺找到赚钱起点
高秋丽出生于广西宾阳县,初中毕业后进了国有宾阳永进瓷器厂当工人。十多年来,她在工厂普通工人一个,没学到多少真本事。1996年,工厂卖给私人后,老板把她辞退了。
吃公家饭从此无望,但屋漏又偏遭连夜雨。五个月后,丈夫暴病身亡,丢下了高秋丽 和8岁的女儿。一连串的沉重打击,使高秋丽几次想一死了之,但看到如花似玉的女儿,又不忍心走这条路。痛苦之余,她横下一条心:一定要活得好好的,挣许多钱,让女儿读重点高中,读重点大学。
高秋丽开始找工作,经一段时间实践后,她发现工作虽然能找到,但是挣钱少,一个月才三五百元,要找到月工资一千元以上的,很难。
为了养活自己和女儿,高秋丽先到了一家私人老板处做起了月工资400元的售货员工作,一边打工一边寻找新的赚钱机会。
宾阳县有冬至节家人团圆聚餐的风俗。1996年冬至,高秋丽带女儿回农村娘家,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当医生的嫂子,一进门就大声嚷嚷要叫婆婆(也就是高秋丽的母亲)亲手做糯米菜馅糍粑吃。嫂子每次回来都这样,她去过国内外许多地方,吃过很多名菜,却始终对婆婆做的糍粑念念不忘。
晚上,一家人都把母亲做的糍粑吃得肚子滚圆,大家对母亲的手艺赞叹不已,吃完后大家还带了一些回家。高秋丽忽然想到:母亲做这糍粑,家里人都感到那么好吃,在社会上是不是也会受欢迎?这不就是一条生意门路吗!
她将这创意跟家里人一说,大家争论一番后,一致赞同。母亲更是来了精神,马上跟高秋丽到县城,手把手地教高秋丽,直到高秋丽彻底掌握了自己的真传。母亲这种糍粑的配方和做法其实都并不复杂,菜单是芥菜,韭菜,萝卜,油炸豆腐,鲮鱼,瘦猪肉,炒花生,蒜。调料只是酱油,蠔油,花生油,盐,味精。芥菜先用开水烫,拧干水后,切成细末,韭菜也切成细末,萝卜刨成丝,豆腐切成碎粒,鲮鱼和猪肉都剁成泥,然后一起放在铛里,一步一步加上调料炒熟,然后将已炒熟的花生米碾成粉,放进去一起滚匀,就成了馅料。
糯米皮则是这样做,用打粉机将糯米打成粉,确保粉末能过得罗斗筛的眼。先在铛里放一些水煮开,放一些糯米粉进去煮熟成糊状,这叫“熟肚”,然后将这熟肚放进生糯米粉去,用手翻来覆去揉,一直到全部米粉都已很好地胶合成一团,再用手拧出一小块一小块,用手把其捏成楕圆形薄片,放馅进去,把薄片翻合起来包住馅后捏合好。用锅烧开水后,再放糍粑进去煮,往汤里撒些香葱,到这糍粑浮在汤上面时,就是熟了。
母亲说,宾阳许多村都做这糍粑,为什么不如咱做得好吃呢?主要原因是许多人不讲究糯米和馅料的质量,各种菜的比例不合适,炒时不注意火候,还多是稀里糊凃将糯米粉搓成小团,和菜一起放进水里一锅煮完事,这样那能好吃?所以,咱高家的要想保住名声,糯米和全部菜料、调料的质量,烹饪功夫,都绝对不能有半点马虎。
高秋丽生得漂亮,嘴也甜,叔叔阿姨阿哥阿姐之类的美言勤勤地说着,拉近和顾客的关系,试吃的人不少。当然,主要糯米水饺也确实好吃。糯米耐饥,馅营养足,一般人早上吃两个甚至一个,就足以对付一个上午,价格在人们的承受范围之内,所以回头率也高,一个传一个,客人也就一天天多了起来。这时,高秋丽把价钱升到二元一个,利润有五角钱,请了两个帮工,三个月后,一天竟卖出了400个,赚了150元左右。
一位喜欢吃糯米水饺的食客还给她的小摊起了个雅号:“糍粑西施”,并很快在食客中间传开来。
用心动脑,小小糍粑让生活有了新希望
高秋丽见形势大好,当机立断,立刻上下班、上下学人流最多的中安街租下一个门面,只卖早餐。上午九点钟就关门准备第二天的,将做成的成品放入冰柜,第二天天未亮就起床,用三个大铛煮开水,天亮后食客陆续来后,就一批批放进去煮,三个大铛煮熟的时间错开,使食客来到即能供应。
为了既保证质量,又降低成本,提高吸引力,高秋丽到宾阳的邻县上林县巷贤镇,定购最好的大糯米,跟屠户定购用糠和潲水喂养的、重量只在200斤上下的生猪前胛瘦猪肉;鱼、花生定购邹圩的;韭菜芥菜也都是定人种,保证没有农药和不施化肥;花生油酱油蠔油等也是专在一个超市买名牌产品。这样,原料质量有了保证,而货物由卖家送上门,还省了人工成本。
随后,高秋丽到上林县的三里镇招来了四个漂亮的山里妹,五个漂亮女人成了县城一道著名的风景妙不可言。
苦干2年后,高秋丽有了9万元钱。她长出了一口气,将5万元存入银行,作为女儿的教育储备金,并决定这笔钱绝不拿来做生意,就是生意再困难也如此。然后她用4万元作本钱,将县文化娱乐中心那已停止营业多年的溜冰场和一间屋盘下来,作为分店,将营业扩展到中餐和晚餐。糍粑的顾客对象主要是中产阶级,对饭店的环境要求干净、卫生、美观、高雅,高秋丽按照这原则,只花不多的钱,对分店进行了适当的装修。然后又继续到三里镇招了三个山里妹,给员工都配上白色工作帽、工作服,餐桌全部铺上桌布,并要求每天一换一洗,店堂地面一脏就得拖干净。
在中安街卖早餐的原店,她挂上一个指示牌,让食客知道分店的位置和卖中晚餐的特色。宾阳人对早餐的品种要求历来比较简单,在中安街专卖早餐时,高秋丽的糍粑完全只是按母亲所教的那种菜谱和方法做,单一品种,顾客多是匆匆吃了,赶去上班上学,没有多少人提出增加品种等要求。分店就不同了,既然中晚餐是正餐,就有人提出要增加花色品种。高秋丽顺应这一需求,将馅料适当变成牛肉的、羊肉的、甚至狗肉的,鱼也不一定是鲮鱼,其它淡水鱼、海鲜也用。青菜的部分也是如此,比如,高秋丽用宾阳人常吃的野菜“白婆花”“白花菜”“高饥菜”来做馅,既能满足一些顾客的尝鲜要求,还能满足一些人的怀旧心理,因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三年困难时期,许多宾阳人是靠采食这些野菜顶过来的,因而有些人特地带孩子来吃这种菜,说是忆苦思甜,教育孩子身在福中要知福。
在烹饪形式方面,高加丽以前在中安街时只是用汤煮,现在增加干煎。干煎花工多一些,但方便人带走,并且能带动卖饮料。品种多了,食客多了,成份也比只吃早餐的人复杂,经营也变得复杂了许多。高秋丽灵活机动地认真改进经营做法,适应需要。做糍粑,从整理原料到做成成品,需几个小时,根本不能当天做当天卖,特别是增加干煎和多品种后,不但做得慢的问题仍存在,而且烹饪的花工也多了。
高秋丽用聘请临时短工的办法解决这问题,请一些在下午有几个钟头时间空闲的人,到下午就来揉糯米粉,捏糯米馅皮,包馅,煎,甚至切菜。这些短工在宾阳也容易雇,比如,一些清洁工是夜里扫街,白天休息,睡一个上午也满够了,巴不得下午能揽到这种活干呢。高秋丽只亲自操作炒菜这道工序,并且炒时关上厨房。
高秋丽的糍粑大部分是昨天做今天卖,这对今天已讲究饮食新鲜卫生的人来说,是个缺陷。面对这个缺陷,高秋丽不但不编造谎言来掩盖真相,而是明明白白地告诉顾客。她将几个冰柜全部摆在顾客看得见的地方,煮的时候当着顾客的面拿出来,并经常向顾客解释,这种糍粑不能当天做当天卖的技术原因。好在糯米水饺在冰柜里存放至多也不过是十来个小时,根本不影响味道。而且,吃之前是经过水煮,干煎的也可用微波炉消毒加热,而超市里卖冷冻饺子已屡见不鲜,所以大多数顾客不是很在乎这点。
尽管品种和烹饪做法比以前多了,但高秋丽还是坚持主要卖母亲教的那个品种,并将其定为当家品种,这样不但经营能标准化规模化,压住成本,并且能给顾客留下固定的口味,形成和强化品牌。在服务方面,尽管名声打出去了,顾客多了,成份杂了,也决不降低质量。比如,有些生意人工作忙,要求送上门,高秋丽就雇临时工给他们送去,每人多加两元钱,其中一元钱给送去的人。这样就赢得了好名声,使更多的潜在顾客变成了稳定顾客。
又过了4年,高秋丽又有了19万元钱。现在她用16万元在宾阳县城的文化广场买下了一间铺面,实现了第二个理想。从此以后,她可以在自己的铺面,摆些香烟、饮料之类,舒舒服服地过安稳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