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头再来 下岗工人邓党生的创业故事
“你对农村有感情吗?”“有。”“在农民家住一晚,怎样?”“好的。”“那我们就到乡下去,在那里聊聊。”“行。”与吉水县群欢农机公司总经理邓党生见面后,我还未开始采访,倒先被他问了一气。拿上行李,扒上他的“客户服务车”,一路颠簸,来到了吉水县乌江镇前江村。
为几个农民送完打谷机后,乡村的夜晚静静地来临了。一些农户家里也升起了袅袅炊烟,村童牵着喂饱了的水牛放牧归来。坐在农民邓富苟的家门口,和着乡间独有的鸡鸣犬吠声,邓党生跟我聊起了他艰难创业的历程……
爱人对他说,下岗了就在家带孩子,歇一歇他没多说什么,背着一岁多的儿子,到处去找活干。儿子说,爸,你做事吧,我在这块木板上睡一下
1991年8月7日这一天,邓党生记得很清楚。那天,他从县苎麻厂下岗了。在丰江镇任副镇长的妻子李水香心疼地对他说,下岗了就在家带孩子,歇一歇,别到外面去“折腾”了。那一天,送走上班的妻子后,他抱着一岁多的小儿子,静静地坐在客厅里,反复对自己说:一个大老爷们呆在家里带孩子,要老婆养着,不行,得找点事做。
找点啥事合适呢?1974年高中毕业后,顶替父亲进入葛山乡政府,邓党生做了11年的电话线路维修工。1985年他调入县苎麻厂,又负责全厂的机械维修。对,搞水电安装和维修!可孩子怎么办?妻子在几十里外的地方上班,工作忙得很,有时一两个月才回来一次。现在自己下岗了,妻子把保姆辞退了。带孩子的任务也得完成,事也得做。有没有一个两者兼顾的办法呢?躺在床上想了一晚后,这个倔强的汉子决定:反正妻子二十多天后才回得来,先不跟她“汇报”,背着孩子去找活干。
把一条床单撕开,做成一根背带。找来一个大旅行包,电笔、扳手、老虎钳以及儿子的奶瓶、衣服、感冒发烧药等装了一大包。背起一岁多的儿子,提着大包,邓党生就这样出门了,到处找活干。
迈出第一步,往往都很艰难。县里的一些大型工程的水电安装一般都被包工头包了。要接活必须找包工头。在他的好说歹说下,一个朋友帮他联系了一个包工头。但包工头见他背上“绑”着一个孩子,满脸疑惑地说:“你这不是开玩笑吗?不行。”没有办法,他只好瞄准一些做了新房的农民。他安装电线时,儿子可以在旁边玩玩,而且吃住全包。就这样,他以“乡间手艺人”的方式开始自己的再就业。在一些乡镇转了十多天,接了十多家的业务后,他又得回到县城,把家里收拾干净,好好喂养儿子,静静地等待妻子。
没有想像中的责备,也没有过多的言语。妻子从他手上抱过儿子,平静地说:你背着孩子出去做事,在我们那里也传开了。既然你这么想找事做,就随你。
有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从1992年至1995年,邓党生的安装业务不断扩大。从农村到县城,他开始建立自己的业务网,手上也有了几个小工和徒弟,人们开始称呼他邓老板。而对于邓党生来说,他回味最多的是小儿子邓乐跟他吃过的苦。5年里,他不知加过多少个晚班,而儿子也不知在工地上睡过多少次。1993年的夏天,他接到了一批铁门业务,要在一个星期里拿出来。于是他在县农机厂租了一个场地,两块木板当床,带着儿子吃住全在那里。3岁的儿子每次睡觉前都对他说:“爸,你做事吧,我在这块木板上睡一下。”在做好最后一扇铁门时,已是凌晨4点了。收拾好工具,他长长地伸了一下腰,就在他朝着窗外望去的时候,猛然发现儿子来回地在木板上翻滚着,他这才发现儿子被蚊子叮满了红包。想着儿子“伴工”的种种苦楚,握着儿子红肿的小手,倔强的邓党生留下了眼泪……
他用板车拉着自己制的打谷机,沿街吆喝一百多台,只卖出去3台,而且第三天就退了回来他开始了自己艰难的创业历程 。
邓党生是个不安分的人。在他的眼里,5年的装修只是“做事”,养家糊口,而谈不上创业。
1996年一过完春节,他对妻子说:“我想办厂。”“什么,你疯了?”“办一个农机厂,先搞谷草分离的打谷机。”“你要办厂,我们就离婚。”
婚不能离,厂也要办。倔强的邓党生说服妻子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加贷款一共6万多元,与他的妹夫胡殿君、堂弟邓水苟合伙投资8万元,成立了群欢农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3月份,他们从湖南一家农机公司购买了一台铁木结构谷草分离打谷机,并付了3500元技术转让费。满怀着希望,充满着激情,带着这台“宝贝”一回到吉水,邓党生不顾妻子“先试一试”的劝告,便“依葫芦画瓢”,在短短的两个月里,一下子就赶制出100多台。
产品做好了,怎么让农民知道呢?没有钱做广告,他就想了一些土办法:到学校里借用油印机,印发小单子,张贴到农民家门口。3个人一组,用大板车拉着自己制的打谷机,沿街吆喝。出厂的时候,大家都很热闹,一到街上,个个都成哑巴了。邓党生一看不得劲,自己大声吆喝上了:“群欢牌禾谷分离打谷机,群欢群欢群众喜欢……”可市场是无情的,由于产品的设计上存在问题,过滤谷粒的页片常常会被禾杆卡住,无法做到禾杆和谷粒分离。农民不接受。100多台机子只卖出3台,第三天也都全被退回。两个多月的心血全白费,8万元也全泡汤了。他让一家人陷入了困境。喧闹过一阵子的厂房一片寂静,合伙人渐渐离去。那曾寄托着无限希望的100多台机子变成了一个个噩梦,压得邓党生喘不过气来。
既然别人的技术不可靠,那只有自己来设计了。他把自己关了起来,3个月没有回家。在车间里,他没日没夜用那100多台“废物”来做试验,拆拆装装,敲敲打打。他向朋友借了3000元钱,请来几个工程师帮他想办法、出主意。别人搞设计是先画图纸,后有实物。而他是先有实物,再请人画图纸。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重来,他玩命了。有一次,他的小儿子来看他,一进车间,就抱着他大哭起来:“爸,家里没钱了,你还是去装电线吧,我跟你去。”不言放弃,也没有退路,倔强的邓党生把伤心的儿子送到岳母家,又一头钻进了车间……
有志者事竟成。1996年10月8日,他自己研制的第一台谷草分离打谷机———机动和手动两用脱粒机诞生了。那天,小儿子围着父亲的“宝贝”欢快地来回跑着,妻子特意从乡下请来几个农家里手现场验货。一位姓熊的老农说:“不用说,这次准能行,我要一台。”邓党生显得很平静,说:“把机子拉到你田里去试试。”在葛山乡这位老农家的田里,邓党生发明的第一台打谷机得到了实践验证———它小型、实用,特别适合江南丘陵地区的稻田耕作。
有了好的产品,并不等于就有了市场。这次,邓党生不再用板车拉着去叫卖了,也不张贴小单子,他把打谷机送到农民的田间地头,来它个现场示范。一边帮农户打谷子,一边说机子的好处。碰到开明一点、能够接受新生事物的农民,个把小时就可以推销出去一部。有时,跟农户打了几亩田的谷子,那人也只是大笑地说一声“谢谢”,机子还是不买。不管结果如何,邓党生心里都高兴。毕竟农民都说他的产品管用。为了让农民接受自己的产品,他采取了最笨拙的办法:两条腿“跑”市场,并开始采取赊销和全包服务的营销策略:“好不好,试一试;不行包退,坏了包修”。1997年以来,他每年有5个月的时间在农村跑,不是修机子,就是宣传农业机械化的好处。有一次,罗田乡的一个客户打来电话说机子出了故障,要他去修一下。晚上10点多钟,他骑摩托走了70多公里,到这个农户家时已是凌晨两点多。修好机子后,他就靠在机子旁边睡着了。这位农户感动地对他说:“你卖机子,就好像卖了个儿子给我们,你这个老板跟别人不一样。”六年来,邓党生走了全县80%的村庄,在马路上、地头里也不知睡过多少次。就这样,凭着这两条腿,凭着独特的经营方式,他赢得了农民的信任,也打动了农民的心。从2000年开始,产品变得供不应求了。
从拿钱买别人的技术到自己拥有“8项专利”从下岗工人到一个公司经理看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邓党生是一个很特别的人,有点像绍兴的老黄酒,得有耐性来品味。
我到吉水时,天正下着大雨,看到邓党生高高地卷起两只裤脚,撑着一把旧雨伞,当时心里就在想:“这个老板有点农民味。”当我走进他的房间时,一张1979年结婚时的老式床,一台黑白电视机,简单得让我大吃一惊。而令人难以理解的是,1998年他和妻子各出1000元买彩电,最后又被搬到厂里给职工看。他的妻子说,除了这个厂子,我们一无所有。“我本农民。”这就是他给自己的生活定位。
6月29日上午,我和邓党生刚从前江村回来,肖有根等六七个农民就围了上来。老肖急匆匆地拉着邓党生说:“党生,你可得讲点义气,原来厂子那么困难,我们可都是出了力的。现在你无论怎样都要给我6台打谷机。”话一说完,这几个农民就进入车间里,像挑牲口似的挑着机子,看中后就大叫一声:“党生、党生,我要这台,钱过个把月给你。”而邓党生也笑眯眯地回应:“行哦。”
等这群农民走后,我问:“老邓,你不觉得在管理上松了些?”他说:“管理就是要效益。我的市场在农村,当农民进我的厂子就像进自家大门时,这就是最好的效益。”
他研究产品,也研究农民。农业机械化叫了这么多年,在我省大多数地方还是人力加牛耕,耕作方式没有真正的突破。老邓算了一笔账:仅吉水县就有8万多户农民家庭,以他目前的生产能力要生产30年才能达到一家一台。因此邓党生办企业有自己的想法,他说:“我花这么大的力气来发明这些产品,就是要改变农民兄弟的生活观念。”
带着这个想法,邓党生走过了7年的创业之路。1996年3月,他还只能花3500元买人家的技术,而且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到1997年3月,他一下子就向国家专利局申报了两项专利:机动和手动两用脱粒机,具有扬谷功能的脱粒机。以后每年他都申报两项专利,他已先后获得了8项国家专利。现在他成立了群欢农机研究所,聘请了6位工程师,着手研制微型联合收割机和“耕、插、播、收”全自动机械化的产品。
从一位下岗工人到公司经理,邓党生获得了成功。但当他把自己与这片生养他的土地连在一起时,他有了新的梦想:
他想成立一个集团公司;他想成为吉安市最大的民营企业老板;他还想让自己的产品成为江南地区的“王牌”……
有谁敢说,这是幻想呢?看人生豪迈,一切不过是从头再来!
为几个农民送完打谷机后,乡村的夜晚静静地来临了。一些农户家里也升起了袅袅炊烟,村童牵着喂饱了的水牛放牧归来。坐在农民邓富苟的家门口,和着乡间独有的鸡鸣犬吠声,邓党生跟我聊起了他艰难创业的历程……
爱人对他说,下岗了就在家带孩子,歇一歇他没多说什么,背着一岁多的儿子,到处去找活干。儿子说,爸,你做事吧,我在这块木板上睡一下
1991年8月7日这一天,邓党生记得很清楚。那天,他从县苎麻厂下岗了。在丰江镇任副镇长的妻子李水香心疼地对他说,下岗了就在家带孩子,歇一歇,别到外面去“折腾”了。那一天,送走上班的妻子后,他抱着一岁多的小儿子,静静地坐在客厅里,反复对自己说:一个大老爷们呆在家里带孩子,要老婆养着,不行,得找点事做。
找点啥事合适呢?1974年高中毕业后,顶替父亲进入葛山乡政府,邓党生做了11年的电话线路维修工。1985年他调入县苎麻厂,又负责全厂的机械维修。对,搞水电安装和维修!可孩子怎么办?妻子在几十里外的地方上班,工作忙得很,有时一两个月才回来一次。现在自己下岗了,妻子把保姆辞退了。带孩子的任务也得完成,事也得做。有没有一个两者兼顾的办法呢?躺在床上想了一晚后,这个倔强的汉子决定:反正妻子二十多天后才回得来,先不跟她“汇报”,背着孩子去找活干。
把一条床单撕开,做成一根背带。找来一个大旅行包,电笔、扳手、老虎钳以及儿子的奶瓶、衣服、感冒发烧药等装了一大包。背起一岁多的儿子,提着大包,邓党生就这样出门了,到处找活干。
迈出第一步,往往都很艰难。县里的一些大型工程的水电安装一般都被包工头包了。要接活必须找包工头。在他的好说歹说下,一个朋友帮他联系了一个包工头。但包工头见他背上“绑”着一个孩子,满脸疑惑地说:“你这不是开玩笑吗?不行。”没有办法,他只好瞄准一些做了新房的农民。他安装电线时,儿子可以在旁边玩玩,而且吃住全包。就这样,他以“乡间手艺人”的方式开始自己的再就业。在一些乡镇转了十多天,接了十多家的业务后,他又得回到县城,把家里收拾干净,好好喂养儿子,静静地等待妻子。
没有想像中的责备,也没有过多的言语。妻子从他手上抱过儿子,平静地说:你背着孩子出去做事,在我们那里也传开了。既然你这么想找事做,就随你。
有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从1992年至1995年,邓党生的安装业务不断扩大。从农村到县城,他开始建立自己的业务网,手上也有了几个小工和徒弟,人们开始称呼他邓老板。而对于邓党生来说,他回味最多的是小儿子邓乐跟他吃过的苦。5年里,他不知加过多少个晚班,而儿子也不知在工地上睡过多少次。1993年的夏天,他接到了一批铁门业务,要在一个星期里拿出来。于是他在县农机厂租了一个场地,两块木板当床,带着儿子吃住全在那里。3岁的儿子每次睡觉前都对他说:“爸,你做事吧,我在这块木板上睡一下。”在做好最后一扇铁门时,已是凌晨4点了。收拾好工具,他长长地伸了一下腰,就在他朝着窗外望去的时候,猛然发现儿子来回地在木板上翻滚着,他这才发现儿子被蚊子叮满了红包。想着儿子“伴工”的种种苦楚,握着儿子红肿的小手,倔强的邓党生留下了眼泪……
他用板车拉着自己制的打谷机,沿街吆喝一百多台,只卖出去3台,而且第三天就退了回来他开始了自己艰难的创业历程 。
邓党生是个不安分的人。在他的眼里,5年的装修只是“做事”,养家糊口,而谈不上创业。
1996年一过完春节,他对妻子说:“我想办厂。”“什么,你疯了?”“办一个农机厂,先搞谷草分离的打谷机。”“你要办厂,我们就离婚。”
婚不能离,厂也要办。倔强的邓党生说服妻子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加贷款一共6万多元,与他的妹夫胡殿君、堂弟邓水苟合伙投资8万元,成立了群欢农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3月份,他们从湖南一家农机公司购买了一台铁木结构谷草分离打谷机,并付了3500元技术转让费。满怀着希望,充满着激情,带着这台“宝贝”一回到吉水,邓党生不顾妻子“先试一试”的劝告,便“依葫芦画瓢”,在短短的两个月里,一下子就赶制出100多台。
产品做好了,怎么让农民知道呢?没有钱做广告,他就想了一些土办法:到学校里借用油印机,印发小单子,张贴到农民家门口。3个人一组,用大板车拉着自己制的打谷机,沿街吆喝。出厂的时候,大家都很热闹,一到街上,个个都成哑巴了。邓党生一看不得劲,自己大声吆喝上了:“群欢牌禾谷分离打谷机,群欢群欢群众喜欢……”可市场是无情的,由于产品的设计上存在问题,过滤谷粒的页片常常会被禾杆卡住,无法做到禾杆和谷粒分离。农民不接受。100多台机子只卖出3台,第三天也都全被退回。两个多月的心血全白费,8万元也全泡汤了。他让一家人陷入了困境。喧闹过一阵子的厂房一片寂静,合伙人渐渐离去。那曾寄托着无限希望的100多台机子变成了一个个噩梦,压得邓党生喘不过气来。
既然别人的技术不可靠,那只有自己来设计了。他把自己关了起来,3个月没有回家。在车间里,他没日没夜用那100多台“废物”来做试验,拆拆装装,敲敲打打。他向朋友借了3000元钱,请来几个工程师帮他想办法、出主意。别人搞设计是先画图纸,后有实物。而他是先有实物,再请人画图纸。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重来,他玩命了。有一次,他的小儿子来看他,一进车间,就抱着他大哭起来:“爸,家里没钱了,你还是去装电线吧,我跟你去。”不言放弃,也没有退路,倔强的邓党生把伤心的儿子送到岳母家,又一头钻进了车间……
有志者事竟成。1996年10月8日,他自己研制的第一台谷草分离打谷机———机动和手动两用脱粒机诞生了。那天,小儿子围着父亲的“宝贝”欢快地来回跑着,妻子特意从乡下请来几个农家里手现场验货。一位姓熊的老农说:“不用说,这次准能行,我要一台。”邓党生显得很平静,说:“把机子拉到你田里去试试。”在葛山乡这位老农家的田里,邓党生发明的第一台打谷机得到了实践验证———它小型、实用,特别适合江南丘陵地区的稻田耕作。
有了好的产品,并不等于就有了市场。这次,邓党生不再用板车拉着去叫卖了,也不张贴小单子,他把打谷机送到农民的田间地头,来它个现场示范。一边帮农户打谷子,一边说机子的好处。碰到开明一点、能够接受新生事物的农民,个把小时就可以推销出去一部。有时,跟农户打了几亩田的谷子,那人也只是大笑地说一声“谢谢”,机子还是不买。不管结果如何,邓党生心里都高兴。毕竟农民都说他的产品管用。为了让农民接受自己的产品,他采取了最笨拙的办法:两条腿“跑”市场,并开始采取赊销和全包服务的营销策略:“好不好,试一试;不行包退,坏了包修”。1997年以来,他每年有5个月的时间在农村跑,不是修机子,就是宣传农业机械化的好处。有一次,罗田乡的一个客户打来电话说机子出了故障,要他去修一下。晚上10点多钟,他骑摩托走了70多公里,到这个农户家时已是凌晨两点多。修好机子后,他就靠在机子旁边睡着了。这位农户感动地对他说:“你卖机子,就好像卖了个儿子给我们,你这个老板跟别人不一样。”六年来,邓党生走了全县80%的村庄,在马路上、地头里也不知睡过多少次。就这样,凭着这两条腿,凭着独特的经营方式,他赢得了农民的信任,也打动了农民的心。从2000年开始,产品变得供不应求了。
从拿钱买别人的技术到自己拥有“8项专利”从下岗工人到一个公司经理看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邓党生是一个很特别的人,有点像绍兴的老黄酒,得有耐性来品味。
我到吉水时,天正下着大雨,看到邓党生高高地卷起两只裤脚,撑着一把旧雨伞,当时心里就在想:“这个老板有点农民味。”当我走进他的房间时,一张1979年结婚时的老式床,一台黑白电视机,简单得让我大吃一惊。而令人难以理解的是,1998年他和妻子各出1000元买彩电,最后又被搬到厂里给职工看。他的妻子说,除了这个厂子,我们一无所有。“我本农民。”这就是他给自己的生活定位。
6月29日上午,我和邓党生刚从前江村回来,肖有根等六七个农民就围了上来。老肖急匆匆地拉着邓党生说:“党生,你可得讲点义气,原来厂子那么困难,我们可都是出了力的。现在你无论怎样都要给我6台打谷机。”话一说完,这几个农民就进入车间里,像挑牲口似的挑着机子,看中后就大叫一声:“党生、党生,我要这台,钱过个把月给你。”而邓党生也笑眯眯地回应:“行哦。”
等这群农民走后,我问:“老邓,你不觉得在管理上松了些?”他说:“管理就是要效益。我的市场在农村,当农民进我的厂子就像进自家大门时,这就是最好的效益。”
他研究产品,也研究农民。农业机械化叫了这么多年,在我省大多数地方还是人力加牛耕,耕作方式没有真正的突破。老邓算了一笔账:仅吉水县就有8万多户农民家庭,以他目前的生产能力要生产30年才能达到一家一台。因此邓党生办企业有自己的想法,他说:“我花这么大的力气来发明这些产品,就是要改变农民兄弟的生活观念。”
带着这个想法,邓党生走过了7年的创业之路。1996年3月,他还只能花3500元买人家的技术,而且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到1997年3月,他一下子就向国家专利局申报了两项专利:机动和手动两用脱粒机,具有扬谷功能的脱粒机。以后每年他都申报两项专利,他已先后获得了8项国家专利。现在他成立了群欢农机研究所,聘请了6位工程师,着手研制微型联合收割机和“耕、插、播、收”全自动机械化的产品。
从一位下岗工人到公司经理,邓党生获得了成功。但当他把自己与这片生养他的土地连在一起时,他有了新的梦想:
他想成立一个集团公司;他想成为吉安市最大的民营企业老板;他还想让自己的产品成为江南地区的“王牌”……
有谁敢说,这是幻想呢?看人生豪迈,一切不过是从头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