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来民:成功之路是走出来的
北京德水集团的董事长刘来民是个名气不小的老板,公司创业至今已发展成集咨询、建筑设计、工程监理、装饰装修设计与施工、工贸、园林绿化设计与施工等多元化经营的集团公司。
最近该公司又积极配合国家殡葬事业的改革,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开始涉足丧葬领域,在北京市昌平区兴寿村北金龙坡修建骨灰海撒安置基地——大自然故园,倡导推行海撒文化,为国家节约土地,帮助国民提高环境意识,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赞赏。
刘来民事业如旭日东升,笔者采访他,是要诠释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是怎样打拼出来。
走进职场十年磨砺以求一搏
1964年,我出生于北京市昌平县(现改为昌平区)兴寿村的一个平民家庭,从小特别喜爱读书,贫困并不影响我要考上大学的求知欲。1982年,我高中毕业以几分之差落榜, 1983年补习后再考还是以几分之差名落孙山,我不服气再次补习。1984年4月,就在我准备迎接高考时,昌平第二建筑公司有一批大学委培名额,来学校挑选学生,把我选中了,首先把我招工到单位,然后送大学读书。我很茫然,从内心来讲,不太情愿去上这个不正规的大学,可是,这样的选择确实能够吃上“皇粮”,给家里减轻很多负担,于是我就决定放弃补习高考,参加招工到昌平第二建筑公司工作。未经太多世事的我咬着牙说:“尽管我上不了正规大学,但我这一生必须成功。”
1984年4月经考试合格,昌平二建公司把我保送到保定规划设计院上学,攻读工民建专业。从此我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我系统学习了建筑工程设计理论知识,边学习、边实践,期间承接了“昌平区黑山寨乡办企业车间改造”工程的设计工作,我初次独立完成了这项工程建筑设计任务。经过这样的学习、实践,为我以后的设计和施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86年学习结束,我回到昌平二建,公司与国防科工委继续教育中心设计室联营做建筑设计,在两年时间里,共承接了20多项建筑设计项目,我独立做建筑设计方案10多项,建筑面积达50000多平方米,如昌平县委机关幼儿园4000平方米,昌平二中礼堂2000平方米等。在这一段时间里,从初步设计到出正式施工图,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同时作品也受到了肯定,这也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的尝试,并且积累了一些建筑设计经验。
那时没有电脑,全是手工绘图,当时为了画好每一套工程的设计图纸,真是呕心沥血。我把行李搬到了建设工地的工棚里,夏天酷热的天气、蚊虫的叮咬,伴着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冬天天气异常寒冷,没有暖气,凭着一股韧劲,与恶劣环境进行着顽强的抗争。
付出总会有回报。1988年,设计室再次与航空部第四设计院联营设计,在一年时间里,我承接建筑设计任务3项,面积达20000平方米,其中成功设计了昌平第二印刷厂厂房,从工艺流程到车间平面到主体设计图纸。我体会最深的是,从事建筑专业设计确实不容易,只有不耻下问,勤学苦练,才能真正获得更多、更好的知识。
1989年,二建设计室取消,公司把我调到技安科任安全检查员,同年我又考取了安全员上岗证书,我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工作中,认真钻研安全业务知识,热心帮助工地人员解决实际问题,多次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
1990年,由于工作需要,从技安科调到办公室任办事员。这期间,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仍从事建筑设计工作,重点参与了十三陵蓄能电站施工营地的规划及施工图设计,整个营地生活区占地30亩,包括宿舍、食堂、厕所、配电室、娱乐场所,绿地、传达室、护坡等。在工期紧、任务量大的情况下,仅用40天就完成了全部施工图纸,为按时交付使用奠定了基础,经验收达到了设计及使用要求,为此受到领导的特殊嘉奖,同时,我的设计水平也有了新的提高。
1992年,由我组织设计完成了公司宿舍楼和乡镇经委新建宿舍楼方案及施工的设计图纸工作,同时在公司楼临近收尾时,参加了城建集团培训中心举办的土建工长培训班,并取得了专业上岗证书。这期间我利用空隙时间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通过3年的学习,终于圆了大学梦。
走出大学校门,我被公司调往一线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我善于动脑子,发现了许多设计和施工存在的差距,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工作能力得到了新的提高。 1994年,领导把我调到生产计划科工作,我有机会参与了公司办公楼的设计与材料分析工作,在现场作甲方,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两年后我又独立完成了很多项目的设计。
我在北京建筑界初露头角,十年来路走得虽然艰辛,却也造就了我的自信与激情,奠定了我日后独立创业的基础。
独立创业,胸襟多宽,路有多宽
1996年2月28日,我离开二建公司加盟北方——汉沙杨设计公司任副总经理,同时任昌平分公司经理,就这样开始了崭新的事业。
最初的几个月,我和我的团队经历了刻骨铭心的艰难。公司在痛苦的环境中慢慢摸索着,在经营设计公司的同时,又创建了几个独立法人的公司,分别是:北京旷世信息服务中心;北京龙凤坡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北京山水缘工贸有限公司;北京山水星缘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富斯特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第三经营部等。主要承接信息咨询、建筑设计、工程监理、装饰装修设计与施工、绿化工程设计与施工等业务。
有了市场定位, 公司就开始运作,一开张便使我陷入困境,由于建筑设计单位多不胜数,且多实力雄厚,而我尽管已经专心于该行业多年,但刚独立门户,没什么知名度,只能在那些实力雄厚企业的夹缝中寻求生存。再加上资金严重短缺,我一时焦头烂额,深刻体会到,要想在建筑设计行业争得一席之地,犹如蚂蚁攀峰。
创业的道路一波三折,其中的辛酸与坎坷常人无法想象。我每日绷紧神经,筋疲力尽,琢磨如何走出困境。我在经营中坚决奉行“质量第一、用户至上、报价合理、信守合同”的宗旨。建筑即是生活方式的载体,也是人性化的艺术,所以我又始终坚持“突破环境限制,创造独特风格,美观与实用并重”的设计原则。
1999年,经朋友介绍,我接了一个工程设计活儿,签了设计合同。按照合同要求,我把前期的方案及初步设计做完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甲方到了中途突然说对我没有信心,又另找其他设计单位重新设计该项目。这对于一个刚起步的企业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很多人当时就建议我必须当仁不让,必须按法律程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但我始终考虑到朋友的面子,考虑到打官司给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虽然心情变得无比沉重,但相信这句话:胸襟有多宽,路就有多宽。最终遵循了中国人“以和为贵”的传统处世原则,放弃打官司。
说来也巧,也是在这种沉重中,甲方在经过几家的设计方案比较后并没有因此找到最佳的设计方案,还是觉得我的设计方案最好,于是又主动上门找到了我,要求重新设计,按道理来说,是甲方的单方毁约在先,我可以拒绝甲方的要求,但考虑到一切从客户利益出发,于是重新订合同。不料此事一经传开,在建筑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人们都说我心胸宽阔,无意中为我的公司做了一次无形的广告。以后很多工程单位对我十分信任,只要有工程就主动找我设计,一个个工程设计纷至沓来。
还有一次,有位退休的老教授承包一个工程,也是通过朋友的介绍,主动上门来请我的企业做设计,我按照要求出了全部的施工图纸,老教授拿着图纸去施工了,可是设计费却迟迟不付,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朋友再次建议我通过法律途径把这笔款拿回来,但我心想,也许老教授有什么难处,毕竟70岁的人了,可能在决策思路上出现差错,去和一个老人较真儿,没任何意义,我相信自己可以比老教授承受更多的困难,尽管自己损失,也就认了。这件事情在业内又传开了,我没有招数,但无招胜有招,渐渐地德水集团声名远扬。
我信奉“质量是打开市场的金钥匙”这句至理名言,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设计,说到做到。在市场上,我不愿走喧嚣之道,以最诚恳的方式经商,也以最直接的方式与人打交道,如果谁偏要绕来绕去,我会请你“有话直说”。时间久了,大家都知道我一贯就坚持这样认真细致的作风,信守合同,在严格的质量保证和优良的服务体系下做好每个工程的设计,我所承接的工程没有出现过重大责任事故。
德水集团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承担了数百项工程项目方案设计与施工图设计,建筑工程设计近百万平方米,为加快昌平的建设出了力,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今天的德水集团,今非昔比。从当初的几间烂平房发展到今天拥有近千平方米的办公面积,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各种机械设备,获得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优秀企业,连年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赢得甲方与用户的信任。
另辟蹊径 顺应殡仪改革,倡导海撒文化
一次我到美国,发现美国的殡葬文化相当文明,注重环保,注重心灵的感受。我就想,我要把美国这一方面优秀的东西传播来中国。我这次访问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引入国际化的视野,这种国际化的视野结合本土实际就可以做出很好的事情。
回来后我研究了中国殡葬文化。我觉得中国传统殡葬的最大特点在于隆葬厚葬,在农业时代,人们普遍流行土葬,这个习俗的沿袭形成了民间殡葬文化。可是这种文化带来的土地侵占,与人口增长形成了尖锐矛盾。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干预民众的丧葬方式。
198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殡葬改革的暂行规定》,明确积极而有步骤地推行火葬,提倡节俭、文明治丧。1997年,国务院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殡葬管理条例》,改土葬为火葬的殡葬改革进入法律轨道。
我想,自己作为当代企业家,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中国推进殡葬改革。于是我经过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了骨灰播撒安置基地——大自然故园,该园隶属北京安灵服务有限公司,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兴寿村北金龙坡,倡导厚养薄葬,不留骨灰不占地,实行海撒,这种全新的丧葬文化形式,节约土地,有利于环境保护,我认为是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一件大好事。
北京大自然故园,集宗教、丧教文化、建筑雕刻艺术、游憩休闲于一体,这里苍松翠柏,灵泉喷涌、溪水潺潺、风景优美、人杰地灵,寰宇间永恒的宁静、灵山秀水的呵护,即使生命结束了,依然得到人间的关怀,真是人类真善美的回归,人类理想之安息宝地。
大自然故园以“诚信为本精心护理”为宗旨,以“公园化、现代化、国际化”为管理特色,它吸取民族传统丧葬文化之精髓,宁静安祥、庄严神圣,在中国园林艺术布局的基础上,加以人性化的经典设计,宽敞、洁静、精致、典雅,让逝者欣慰安然,生者无愧吾心。电脑化管理可将先人资料存档,以备查阅,凭吊先祖,缅怀先人,乃是先人美德常与乾坤在,英名永同天地存。
大自然故园将传统繁杂的殡葬习俗予以精致规范化,园里服务中心提供各种周到服务,洒扫祭祀、奠慰英灵,将逝者精神、功德、价值弘扬光大、永不泯灭。“家族区、名人区、龙凤区、”无不体现宗教、艺术、传统、建筑、雕刻等各界专家之巧心独运,精湛的设计,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体现出新一代中国人的超前意识,给殡葬文化注入全新的理念。
最近该公司又积极配合国家殡葬事业的改革,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开始涉足丧葬领域,在北京市昌平区兴寿村北金龙坡修建骨灰海撒安置基地——大自然故园,倡导推行海撒文化,为国家节约土地,帮助国民提高环境意识,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赞赏。
刘来民事业如旭日东升,笔者采访他,是要诠释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是怎样打拼出来。
走进职场十年磨砺以求一搏
1964年,我出生于北京市昌平县(现改为昌平区)兴寿村的一个平民家庭,从小特别喜爱读书,贫困并不影响我要考上大学的求知欲。1982年,我高中毕业以几分之差落榜, 1983年补习后再考还是以几分之差名落孙山,我不服气再次补习。1984年4月,就在我准备迎接高考时,昌平第二建筑公司有一批大学委培名额,来学校挑选学生,把我选中了,首先把我招工到单位,然后送大学读书。我很茫然,从内心来讲,不太情愿去上这个不正规的大学,可是,这样的选择确实能够吃上“皇粮”,给家里减轻很多负担,于是我就决定放弃补习高考,参加招工到昌平第二建筑公司工作。未经太多世事的我咬着牙说:“尽管我上不了正规大学,但我这一生必须成功。”
1984年4月经考试合格,昌平二建公司把我保送到保定规划设计院上学,攻读工民建专业。从此我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我系统学习了建筑工程设计理论知识,边学习、边实践,期间承接了“昌平区黑山寨乡办企业车间改造”工程的设计工作,我初次独立完成了这项工程建筑设计任务。经过这样的学习、实践,为我以后的设计和施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86年学习结束,我回到昌平二建,公司与国防科工委继续教育中心设计室联营做建筑设计,在两年时间里,共承接了20多项建筑设计项目,我独立做建筑设计方案10多项,建筑面积达50000多平方米,如昌平县委机关幼儿园4000平方米,昌平二中礼堂2000平方米等。在这一段时间里,从初步设计到出正式施工图,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同时作品也受到了肯定,这也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的尝试,并且积累了一些建筑设计经验。
那时没有电脑,全是手工绘图,当时为了画好每一套工程的设计图纸,真是呕心沥血。我把行李搬到了建设工地的工棚里,夏天酷热的天气、蚊虫的叮咬,伴着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冬天天气异常寒冷,没有暖气,凭着一股韧劲,与恶劣环境进行着顽强的抗争。
付出总会有回报。1988年,设计室再次与航空部第四设计院联营设计,在一年时间里,我承接建筑设计任务3项,面积达20000平方米,其中成功设计了昌平第二印刷厂厂房,从工艺流程到车间平面到主体设计图纸。我体会最深的是,从事建筑专业设计确实不容易,只有不耻下问,勤学苦练,才能真正获得更多、更好的知识。
1989年,二建设计室取消,公司把我调到技安科任安全检查员,同年我又考取了安全员上岗证书,我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工作中,认真钻研安全业务知识,热心帮助工地人员解决实际问题,多次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
1990年,由于工作需要,从技安科调到办公室任办事员。这期间,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仍从事建筑设计工作,重点参与了十三陵蓄能电站施工营地的规划及施工图设计,整个营地生活区占地30亩,包括宿舍、食堂、厕所、配电室、娱乐场所,绿地、传达室、护坡等。在工期紧、任务量大的情况下,仅用40天就完成了全部施工图纸,为按时交付使用奠定了基础,经验收达到了设计及使用要求,为此受到领导的特殊嘉奖,同时,我的设计水平也有了新的提高。
1992年,由我组织设计完成了公司宿舍楼和乡镇经委新建宿舍楼方案及施工的设计图纸工作,同时在公司楼临近收尾时,参加了城建集团培训中心举办的土建工长培训班,并取得了专业上岗证书。这期间我利用空隙时间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通过3年的学习,终于圆了大学梦。
走出大学校门,我被公司调往一线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我善于动脑子,发现了许多设计和施工存在的差距,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工作能力得到了新的提高。 1994年,领导把我调到生产计划科工作,我有机会参与了公司办公楼的设计与材料分析工作,在现场作甲方,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两年后我又独立完成了很多项目的设计。
我在北京建筑界初露头角,十年来路走得虽然艰辛,却也造就了我的自信与激情,奠定了我日后独立创业的基础。
独立创业,胸襟多宽,路有多宽
1996年2月28日,我离开二建公司加盟北方——汉沙杨设计公司任副总经理,同时任昌平分公司经理,就这样开始了崭新的事业。
最初的几个月,我和我的团队经历了刻骨铭心的艰难。公司在痛苦的环境中慢慢摸索着,在经营设计公司的同时,又创建了几个独立法人的公司,分别是:北京旷世信息服务中心;北京龙凤坡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北京山水缘工贸有限公司;北京山水星缘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富斯特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第三经营部等。主要承接信息咨询、建筑设计、工程监理、装饰装修设计与施工、绿化工程设计与施工等业务。
有了市场定位, 公司就开始运作,一开张便使我陷入困境,由于建筑设计单位多不胜数,且多实力雄厚,而我尽管已经专心于该行业多年,但刚独立门户,没什么知名度,只能在那些实力雄厚企业的夹缝中寻求生存。再加上资金严重短缺,我一时焦头烂额,深刻体会到,要想在建筑设计行业争得一席之地,犹如蚂蚁攀峰。
创业的道路一波三折,其中的辛酸与坎坷常人无法想象。我每日绷紧神经,筋疲力尽,琢磨如何走出困境。我在经营中坚决奉行“质量第一、用户至上、报价合理、信守合同”的宗旨。建筑即是生活方式的载体,也是人性化的艺术,所以我又始终坚持“突破环境限制,创造独特风格,美观与实用并重”的设计原则。
1999年,经朋友介绍,我接了一个工程设计活儿,签了设计合同。按照合同要求,我把前期的方案及初步设计做完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甲方到了中途突然说对我没有信心,又另找其他设计单位重新设计该项目。这对于一个刚起步的企业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很多人当时就建议我必须当仁不让,必须按法律程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但我始终考虑到朋友的面子,考虑到打官司给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虽然心情变得无比沉重,但相信这句话:胸襟有多宽,路就有多宽。最终遵循了中国人“以和为贵”的传统处世原则,放弃打官司。
说来也巧,也是在这种沉重中,甲方在经过几家的设计方案比较后并没有因此找到最佳的设计方案,还是觉得我的设计方案最好,于是又主动上门找到了我,要求重新设计,按道理来说,是甲方的单方毁约在先,我可以拒绝甲方的要求,但考虑到一切从客户利益出发,于是重新订合同。不料此事一经传开,在建筑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人们都说我心胸宽阔,无意中为我的公司做了一次无形的广告。以后很多工程单位对我十分信任,只要有工程就主动找我设计,一个个工程设计纷至沓来。
还有一次,有位退休的老教授承包一个工程,也是通过朋友的介绍,主动上门来请我的企业做设计,我按照要求出了全部的施工图纸,老教授拿着图纸去施工了,可是设计费却迟迟不付,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朋友再次建议我通过法律途径把这笔款拿回来,但我心想,也许老教授有什么难处,毕竟70岁的人了,可能在决策思路上出现差错,去和一个老人较真儿,没任何意义,我相信自己可以比老教授承受更多的困难,尽管自己损失,也就认了。这件事情在业内又传开了,我没有招数,但无招胜有招,渐渐地德水集团声名远扬。
我信奉“质量是打开市场的金钥匙”这句至理名言,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设计,说到做到。在市场上,我不愿走喧嚣之道,以最诚恳的方式经商,也以最直接的方式与人打交道,如果谁偏要绕来绕去,我会请你“有话直说”。时间久了,大家都知道我一贯就坚持这样认真细致的作风,信守合同,在严格的质量保证和优良的服务体系下做好每个工程的设计,我所承接的工程没有出现过重大责任事故。
德水集团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承担了数百项工程项目方案设计与施工图设计,建筑工程设计近百万平方米,为加快昌平的建设出了力,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今天的德水集团,今非昔比。从当初的几间烂平房发展到今天拥有近千平方米的办公面积,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各种机械设备,获得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优秀企业,连年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赢得甲方与用户的信任。
另辟蹊径 顺应殡仪改革,倡导海撒文化
一次我到美国,发现美国的殡葬文化相当文明,注重环保,注重心灵的感受。我就想,我要把美国这一方面优秀的东西传播来中国。我这次访问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引入国际化的视野,这种国际化的视野结合本土实际就可以做出很好的事情。
回来后我研究了中国殡葬文化。我觉得中国传统殡葬的最大特点在于隆葬厚葬,在农业时代,人们普遍流行土葬,这个习俗的沿袭形成了民间殡葬文化。可是这种文化带来的土地侵占,与人口增长形成了尖锐矛盾。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干预民众的丧葬方式。
198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殡葬改革的暂行规定》,明确积极而有步骤地推行火葬,提倡节俭、文明治丧。1997年,国务院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殡葬管理条例》,改土葬为火葬的殡葬改革进入法律轨道。
我想,自己作为当代企业家,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中国推进殡葬改革。于是我经过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了骨灰播撒安置基地——大自然故园,该园隶属北京安灵服务有限公司,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兴寿村北金龙坡,倡导厚养薄葬,不留骨灰不占地,实行海撒,这种全新的丧葬文化形式,节约土地,有利于环境保护,我认为是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一件大好事。
北京大自然故园,集宗教、丧教文化、建筑雕刻艺术、游憩休闲于一体,这里苍松翠柏,灵泉喷涌、溪水潺潺、风景优美、人杰地灵,寰宇间永恒的宁静、灵山秀水的呵护,即使生命结束了,依然得到人间的关怀,真是人类真善美的回归,人类理想之安息宝地。
大自然故园以“诚信为本精心护理”为宗旨,以“公园化、现代化、国际化”为管理特色,它吸取民族传统丧葬文化之精髓,宁静安祥、庄严神圣,在中国园林艺术布局的基础上,加以人性化的经典设计,宽敞、洁静、精致、典雅,让逝者欣慰安然,生者无愧吾心。电脑化管理可将先人资料存档,以备查阅,凭吊先祖,缅怀先人,乃是先人美德常与乾坤在,英名永同天地存。
大自然故园将传统繁杂的殡葬习俗予以精致规范化,园里服务中心提供各种周到服务,洒扫祭祀、奠慰英灵,将逝者精神、功德、价值弘扬光大、永不泯灭。“家族区、名人区、龙凤区、”无不体现宗教、艺术、传统、建筑、雕刻等各界专家之巧心独运,精湛的设计,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体现出新一代中国人的超前意识,给殡葬文化注入全新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