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讲台上走下来的“酸菜王”
谁都知道东北人的特色菜是“酸菜炖粉条”,过去酸菜只有在冬天才能吃到,但这几年情况却不同了,只要你想吃酸菜,不论什么季节,在超市的柜台上你都可以买到酸菜。沈阳有一个很有名的品牌酸菜叫“榆园酸菜”,它的创业者,是一个教生物的高中老师,一个从讲台上走下来的“酸菜王”,他的名字叫罗刚。
罗刚,1987年毕业于辽宁大学生物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高中做生物老师,3年后他被借调到市科委,搞食用菌、药用菌的研究。一年后他辞职,创办了自己的外贸公司,搞食用菌和药用菌的出口,后来外贸公司的菌出口滑坡,罗刚的外贸公司也因为生意不好关闭了。那段日子里,他想得最多的是:自己应该做一些什么?
正在他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使罗刚创业之路茅塞顿开。
罗刚有一个好朋友,特别喜欢吃酸菜,有一天他对罗刚说:“老罗,你在大学的时候就学食用菌,后来又跟导师搞了不少这方面的研究,你能不能研究、研究一年四季怎样让我吃上酸菜啊……”朋友的话让罗刚心里一动。他想:在东北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每到冬季,家家腌酸菜,户户吃酸菜,可以说没有任何蔬菜加工品的实用普及率比它高。近年来,酸菜已由原来的冬季食用,发展到四季食用。而随着一句“翠花,上酸菜”歌词在全国的传唱,使酸菜这一最具东北特色的传统食品,逐渐在南方也火起来,酸菜饺子、酸菜血肠等菜肴在南方也很受欢迎。
他开始考查市场,发现市场上卖酸菜人还真不少,但大都是由卫生条件极差的小作坊利用醋酸精泡制的酸化白菜或甘蓝。这种产品为非发酵食品,不能称之为传统的酸菜。曾经有很长时间,垃圾酸菜冲击着市场,威胁着老百姓的健康,当地报纸曾根据群众的举报刊登了一篇题为《捞走大白菜,留下一片黑水》的报道,罗刚看了非常气愤,市场呼唤健康的酸菜食品,自己责无旁贷。
罗刚开始行动了,首先,他联合当地的二名大学教授,一起研制和开发了人工接种乳酸菌发酵法新工艺用来生产酸菜。
最开始的创业是艰苦的,他和同是学生物出身的爱人租用了一套即是住处又是厂房的套间住房,买来几口大缸,先小范围的试生产,他们只雇用了一个工人,人手不够用,他们夫妻同时兼任多个角色,又是工人、又是技术人员、还是产品销售人员,酸菜发酵成功后,他们用黄袋包装,投放到各大超市,销售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当地老百姓亲切地戏称这种酸菜为“黄袋酸菜”, 常常是供不应求,催货的电话不断,罗刚迅速地扩大了生产规模,他投入资金7万元,把厂房搬到了榆树屯,建立了酸菜加工厂。
随着“黄袋酸菜”逐渐在市场走俏,假冒的“黄袋酸菜”也悄然登场了。一天一个老大妈拿着一包“黄袋酸菜”找到罗刚,对他说:“我吃你们的酸菜已经一年了,这次我买的酸菜,吃起来怎么不对劲啊。”罗刚接过酸菜一看,是假冒的,后来他们又在几家超市发现了这种冒牌货,为了打假,罗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后来他们给“黄袋酸菜”申请注册了防伪商标,并起名为“榆园酸菜”。假货事件平息后,罗刚更加注意自己的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厂里建立了“质检”中心,并通过了国家产品质量认证。
“榆园酸菜”在当地打响后,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由于罗刚收购大白菜的价格相对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当地菜农的积极性,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此时罗刚又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的厂房,成立了蔬菜食品公司,食品公司成立后扩大了生产规模,可年产酸菜5000万袋,年加工一亿公斤蔬菜,带动当地农户5000户,蔬菜基地5万亩。
“榆园酸菜”还部分出口到美国纽约和旧金山,深受当地华人食客的欢迎。2004年,罗刚和他的爱人被评为“创业之家”标兵,他们的“榆园酸菜”也被评为省首家放心食品。
掌声响起的时候,已经拥有百万身价的罗刚深有感触地说:我的成功完全是靠科技创富,大学的基础知识对我很有用,我创办公司时,就十分重视科学技术,我们公司现有研发人员10人,其中外聘的大学教授4人,食品相关专业技术人员6人,现有员工180人,大专以上学历就有150人。科学技术能转化为生产力,这是罗刚创业成功感悟最深的一条致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