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1+1:馒头配豆浆
“1118”到底是什么?在快报创业热线中有很多读者询问这个问题。昨天,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创业办主任仲晓云解释说,“1118”不是一个纪念日期,而是政府一项工作目标体系的代称。2003年9月,在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会上,南京制定了2003年~2007年就业和再就业规划。2004年8月,“1118”创业项目正式启动。“1118”即通过政府出资购买“项目”,引进中介机构开展培训、跟踪服务的模式,培育一批小老板,每年面向社会征集、开发100个适合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项目,为1000名有创业意愿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系统的创业指导和业务培训,把小额创业贷款担保基金增加到1000万元,为8万人次灵活就业人员办理社会保险。
小小馒头走上连锁路创业项目:馒头店项目提供者:陈敏操作指数:财富指数:
投资分析
陈敏致电快报热线介绍,她住进香河路附近,每天都能看见菜场旁的“麦喜馒头店”门前人们排着很长的队伍等着买馒头,价钱虽贵了点,但是口感还不错。
12平方米店面半年租金9000元,装修费用2500元,加盟费用1万元,保证金3000元(期满退还),加上和面机、压面机、蒸灶等设备资金以及流动资金,约需38950元。以每天卖2000只包子计算,月销售收入30000元,减去面粉2460元、馅料9120元、水电费用200元、员工工资5000元等,净利润9390元。总部在正常情况下可保障各“麦喜”专卖店各种馒头、包子在净成本的基础上有200%-300%的顺加毛利。
麦喜馒头项目抓住市场最大的需求,成功原因是采用了特殊的经营和生产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产品与服务模式。采用工厂化大批量统一生产、统一配送,馒头、包子、面粉均使用一个品牌,统一采购,确保了馒头包子专卖店口味纯正、品质统一。作为已经纳入“1118”工程的麦喜馒头项目抓住老百姓的心理,大打品质牌、连锁牌,让老百姓能看得清楚、吃得放心。据了解,“麦喜馒头店”目前已经开了16家馒头分店。
不过,作为要从事这个项目的创业者,一定要选择人流、市口比较好的门面经营,店面选择以成熟的商贸、菜市、大型社区为主,店址确定对项目运作、效益有着紧密的关系。同时,对项目方已经存在的加盟店进行考察,是否真能够赚钱,还要关注项目能提供什么加盟服务。成功的连锁加盟是成功模式的克隆,项目方要给创业者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和支持,在操作这个项目的过程中要做好品质控制和顾客服务。
一碗豆浆甜了创业者创业项目:豆浆店项目提供者:刘光平操作指数:财富指数:
投资分析
南京“赵师傅豆制品”做出的豆浆香、微甜且浓度高达6-7度,比目前市场豆汁高出100%。市民刘光平说,他开的豆浆店位于彩霞街菜场附近,人流量大,开了快两个月,生意不错,最近又和馒头店合作,共同分担房租。
投资总额5000元,其中4000元全套设备和培训、400元流动资金、600元购置所需配套设施。以生产销售1桶100斤计算成本:黄豆8斤×2元=16元,电费3度×5角=1.5元,水费0.2度×2元=0.4元,两年设备折旧每天5元为计算,共23.4元,而销售额为62.5元,净利39.1元,每月可获利1173元。可采用流动、定点两种销售方法,现制现售,碗装、杯装、袋装或散打均可。
点评
赵师傅的豆浆项目是标准的生存型创业项目,完全适合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大龄、无技能的人员作为家庭创业。投资虽小,却有成功也有失败。比如,某创业者没有经过培训,就直接找项目方加盟,花了1200元租下门面,第一天开业仅赚40多元,第四天就只有十几元了,连房租成本都不能收回,最后只有关门。这主要是因为创业者没有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和投入产出分析。卖豆浆是微利润的,可以直接做成早餐车,但不适合单独找门面,可以兼卖包子、烧饼之类的东西,这就是1+1的商业模式,这样可以降低成本。
总点评
这两个项目的共同特点是广泛的市场需求,且市场足够大、足够成熟;消费者的需求不需要再进行引导,对于创业者来说,应该是在成熟的市场中如何应用成本领先、差异化、创新三大竞争策略抢占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这些项目都采用了商业模式进行市场化运作。比如麦喜馒头采用连锁的模式运作,走品牌化道路,赵师傅豆浆和麦喜馒头采用了一干一稀结合,走1+1的互补联合模式。对这些小本创业的项目,很多人觉得简单,但它们却处处体现出强烈的商业规则,建议没有初次创业经历的人,先参加由政府举办的免费创业培训。
编后语
温州人人都敢当老板,也有自己的“创业文化”。南京人需要创业精神,更需要积极主动的创业氛围。从现在起,快报将与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手,为有志于创业的读者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您既可以提供创业项目,也可以对我们刊登出来的项目“挑刺”。经过劳动局创业专家评审,我们将评选出最佳建议奖、最佳项目奖共10名,每人可获得现金200元的奖励和创业指导手册一本。快报有奖征集热线今天继续开通,热线号码为:025-84783591、84783621(下午1:00-4:00),恭候您的参与。
同时,劳动部门即日起向社会招募具有资质和能力的中介机构,通过社会招标的方式和筛选后,选定几家中介机构对征集的各类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开发,最后由快报把通过论证的创业项目向社会发布,真正将“点金棒”交到创业者手中。
“1118”工程实施近一年创业中介为何越来越少
政府搭台,市场唱戏。此前,劳动部门推荐的创业项目一直是政府“包办”,而“1118”创业工程是首次引进社会中介力量来承办,即通过政府出资购买“项目”,引进中介机构开展培训、跟踪服务的模式,来培育一批小老板。自去年8月31日第一批“1118”工程创业项目发布,前后参与的社会中介机构达16家之多。但是,在近日发布的最近一期创业项目中,参与的中介机构已是凤毛麟角了,数量锐减到5家。为什么参与的中介机构越来越少?与某些中介机构本身先天不足有关?还是与整个“工程”的运作机制有关?昨天,记者经过调查走访,找出了一些症结所在。
中介机构日渐稀少
据统计,去年8月第一次“1118”项目发布,从20家社会中介机构中筛选出九方佳略咨询公司、蓝鲸咨询、天宏会计事务所、创业者培训服务中心、明都企化有限公司等10家中介机构参与。后来,中途陆续又有多家中介机构加入进来。但与此同时,中介机构的总数量却逐步递减,到今年5月第六次项目发布时,只剩下了5家。也就是说,“1118”工程开展了一年,虽然不断推出创业项目,但是作为桥梁的中介机构,数量只有刚起步时的一半。
针对“1118”工程一年来的实施情况,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做了一项回访调查。据调查报告显示,16家中介机构中,推介确认的创业项目只是集中在少数几家中介机构。同时,其他中介机构的参与度越来越少,其中有一家从未报送过创业项目,一家有报送但未被推介确认,3家只参加过首次推介,之后就杳无音讯了。
“1118”扶持特定群体
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创业办主任仲晓云向记者介绍,“1118”工程带有公益性,扶持的对象是弱势群体。这部分人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经济实力有限,他们想创业,拿得出来的一般也就一两万元,最多不超过五万元。不少中介机构一开始并没有看清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盲目推荐项目,结果导致失败。比如,曾有一家中介提供过这样一个项目,提议在江东门兴建一个旧货大市场,需资金300万、用地数十亩,还要经过一系列部门的审批。对此,创业专家只有摇头,“项目虽好,但对‘1118’工程来说,不适合。”
政府补贴有严规
“政府的钱可不好拿!”这是记者在调查中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不少中介机构反映政府补贴来得太慢,中介机构必须先期垫付资金,才能维持正常运转。一些实力较差的中介机构,反应更为强烈,认为付出与所得不对等。这也成为提高中介机构参与度的重要障碍。据了解,截至6月14日,南京市劳动局共发放补贴13.1万元。7家不再有创业项目提供的中介机构共得到2.3万元,5家中介机构共得到支付补贴10.8万元,4家中介机构因刚起步,时间短,未获得补贴。这意味着做得最好的中介,一年也只有2万元的补贴。
仲晓云表示,政府的资金必须进行严格有效地管理,否则很可能被人投机取巧。“1118”实行的是劳动部门、中介方、项目方3方运作。按照发标方的要求,进行项目征集开发、项目评估论证、项目培训、项目转化后跟踪服务等工作。根据补贴办法,可享受4类补贴:创业项目征集开发补贴、创业项目评估补贴、创业项目培训补贴和跟踪服务补贴。其中项目征集费、评估费,中介机构必须先期垫付。补贴要等有培训对象开业后,还要完成一系列手续才能拿到。要全部具备条件,领到最后的补贴,至少要一年的时间。一家已经退出的中介负责人告诉记者,有投入就要有回报,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没有人愿意做赔本的买卖,公司没有这样的财力、物力去支撑看不到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