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商界名人 - 人生三个阶段的理财策划

人生三个阶段的理财策划

    沈涛是京城一所名校的大四学生,即将踏入社会的他一向认为自己属于“无财可理”一族。在他看来,银行就是按资产量来划分客户的。对他而言,银行的功能只限于存钱、取款。但如今,沈涛与银行“擦肩而过”的历史即将宣告结束。上周四,招商银行正式面向全国推出“伙伴一生”金融计划。该计划按人生各阶段的生活消费特征、投资风格和理财需求进行金融产品组合销售,这在内地银行界尚属首次,这也使得很多像沈涛一样的人能够根据自己人生的发展阶段来通过银行打理自己的财富生活。

   银行现有产品尚难满足需求

    长期以来,银行都是按资产量或性别特性等传统标准来划分客户。目前,国内银行推出的金融产品大多具有两大显著特点:第一,对客户资源进行分类时,通常采用两种分法,即按资产量(财富的多少)和按不同的特性(如性别)来区分。但这些分类方法往往将产品单一化,缩小了银行资源空间。第二,许多银行推出的都只是单一的银行产品,消费者难以找到一种包括证券、医疗健康计划等在内的一揽子金融解决计划。这些都导致很多处于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感慨:“想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组合,难度太大!”

    采访中,招商银行总行行长助理唐志宏表示,当前银行客户的潜在需求未能被挖掘出来,究其原因,并不是客户没有这方面需求,也不是银行不想推广其金融产品服务,而是中间缺乏一个沟通平台。一个好的产品组合计划,等于打造一个好的沟通和服务的平台。

    开发新理财品种势在必行

    对客户来说,银行产品越多,自己的选择机会就越大。而对银行而言,丰富且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是吸引客户的有效武器。专家指出,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应该抓住理财理念深入客户人心的机会,把每项代理业务都看作是银行转型的契机。同时,在综合经营的大趋势下,逐步实现从产品代理到研发创新的转变,开发满足客户需求的理财品种,真正实现让客户资产增值,实现由单一的银行业务向证券化业务、保险业务、基金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领域扩展,逐步构建起综合化的业务经营模式,提供银行、投资管理、保险、个人信托等综合结构型产品,以及各种产品的综合理财账户和一体化营销。

    理财方案随年龄而变

    招商银行总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刘建军表示,不同的人生阶段对金融需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第一阶段:单身生活

    从参加工作至结婚这一时期,一般为2~5年,年轻,有活力,知识文化水平较高,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兴趣,追求时尚。经济收入比较低且花销大。

    投资风格:风险承受力较低,投资活动较少。以保守型投资风格为主。

    理财需求:转账、汇款需求较多,对刷卡购物的方式比较接受。有助学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和留学深造的需要;应尽快建立正确的理财观念,确定理财目标。

    理财建议:这个时期投资的目的不在于获利而在于积累资金,即以储蓄为主。此外,可抽出小额资本进行高风险投资,目的是取得投资经验。此时,由于负担较少,作为年轻人保费相对低些,可为自己投保人寿保险,如拿年收入的5%~10%购买意外残疾、急救医疗、重大疾病的计划。还有要养成合理的消费习惯。

    第二阶段:二人世界

    收入增加而且生活稳定,家庭已经有一定的财力和基本生活用品;为提高生活质量往往需要较大的家庭建设支出;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更加注重投资收益;以温和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

    理财需求:消费观念时尚,用卡消费频繁;购房、购车需求强烈;资产增值愿望迫切,理财观念初步形成。

    理财建议:如有余钱可以适当进行投资,鉴于财力仍不够强大,最好选择安全的投资方式,如储蓄、债券等。另外,为保障一家之主在万一遭受意外后房屋供款不会中断,一定要拨出小部分钱投保,可以选择缴费少的定期险、意外保险、健康保险等,但保险金额最好大于购房金额以及足够家庭成员5至8年的生活开支。

    第三阶段:三口之家

    已经成家立业,子女尚未成年。在经济上、生活方式上都趋于稳定,对未来的生活安排和人生目标也日渐清晰。处于家庭成长期。家庭成员不再增加,整个家庭的成员年岁都在增长。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品种多样化。以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

    理财需求:日常消费稳定,着手准备子女教育、投资增值计划,并希望保持合理的流动资金,以备他用。理财意识很强,理财需求迫切。

    理财建议:这一时期,家庭的最大开支是保健医疗费、学前教育、智力开发费用。理财的重点适合安排上述费用。同时,有条件的家庭可在投资方面考虑以创业为目的,如进行风险投资等。此外,人到中年,身体的机能明显下降,在保险需求上,对养老、健康、重大疾病的需求较大,可购买相关产品。 

 


上一篇:人生三词经
下一篇:人生三件事
商界名人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商界名人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