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商界名人 - 未被赞颂的20位商界精英

未被赞颂的20位商界精英

前不久,老一代企业家的代表人物柳传志应邀出席国际管理科学学会年会,并做主题演讲。柳有些困惑,因为他知道,如果脱离了整个体制和环境的变迁背景,他无法复述自己的成功。

另一位代表人物,中海油的卫留成曾经坦言,如果让杰克·韦尔奇坐到他的位置上,也许两个星期不到就会辞职。卫笑着做了一个比较:杰克·韦尔奇有一年平均3天并购一个公司,但如果他要想并购一个公司的话,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审批程序少则3个月,多了可能半年都不一定行。

这是他们的非凡之处,也是他们的悲哀之处。因为柳、卫这一代企业家所面临的环境,所要解决的问题,比任何一位西方企业家都要复杂得多。而他们的能力更多地也并非体现在纯粹意义的管理上面。

由此我们注意到我们本该早已注意到的事实:在过去的20多年间,许多堪称“伟大”的企业都有明显的传奇性(“从数千元到数百亿”),以及与传奇性直接相关的特例性。在新旧交叠的制度环境和白黑灰驳杂的市场环境中,这些企业凭着极具个性化的企业能力和企业资源,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它们的成功模式不是源于理性化的战略设计,不具备完备市场中的可重复性,令人惊叹和钦羡,也让人一眼就获知其脆弱性和某种程度的侥幸性。

这一代企业家的辉煌,无形中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后继者再造辉煌的门槛,因为就连他们本人也难以复制其昔日的荣耀,因为“得数”是固定的,但“公式”已大异于从前。

“9.11”之后的世界,已非昨日的世界,多哈会议之后的中国,已非昨日的中国。全球化的光芒与阴影笼罩于每个企业的头顶,壁垒正在拆除,规则已经重写,传统的商业逻辑正在或将被证伪。

这是一个新的战场。你也许不再有体制的束缚,但你会有成长的瓶颈;你也许不用再对地方保护愤怒,但跨国巨头也许明天就到了你的门口;你也许不用再为产权苦恼,但你必须警惕资本的翻脸。你也许不用再向官员示弱,但你要向挖角的猎头怒吼。你也许不用说好普通话,但你必须有一口流利的英语……

这都不是上一代企业家所熟悉的。新的时代需要新的英雄。从现在开始,我们应当关注新一代中国商界精英的成长,关注他们和前辈截然不同的时代特征,关注他们从“良好向伟大”的转变。

这些更年轻更职业化的商界精英,虽然眼下尚无缘成为商业杂志的封面人物,但已广泛存在于每一个成功或正在酝酿成功的中国企业里。他或她也许是一名重要的履新者,刚刚登上一个显要的位置,投向他的目光是期待与质疑,例如用友的何经华;他或她可能是大公司关键业务领导人,当一个庞大的身躯掉转方向时,他们就是推动转型的引擎,就象TCL的万明坚;或者他们是被业内看好的创业者,在一个盛产机会的行业里,他们已经聚拢了相当的头脑和资源,很可能打破行业的原有格局,比如港湾的李一男;他们也许是跨国公司里优秀的本土经理人,当巨头们经过了10多年的本土化努力后,权仗移交的对象,比如科尔尼的孟凡辰。

杰克·韦尔奇没有成为传奇CEO之前,他掌管GE的塑料事业部多年: 而路易·郭士纳还未进入IBM,让蓝色巨人重现活力的时候,他一直在美国运通负责旅游服务。一个“从良好到伟大”的企业和企业家的成长历程,往往比其“伟大”的现状更具吸引力和启示性。正如管理大师柯林斯所说,在漫长的孵化过程中,破壳的那一刻,只不过是长长的一连串步骤中的又一步,正是一连串的步骤才导致了看似奇迹的那一刻。

毫无疑问,他们都处在职业生涯的关键阶段,“从良好向伟大转变”的转折点上。他们需要信任和帮助,但你也许更应该把这看作一种注意力的投资。在将来的某个时候,你会得到足够的回报。把视线对准他们,就是对准中国商界的未来。

这就是“未被赞颂的20位商界精英”专题的由来。

需要强调的是,这仅仅是一份推荐名单,代表了本刊编辑部数月来的搜索筛选和广泛征求意见,但我们的视野受制于当下并不透明的商业环境。甚至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多次遭到了采访对象公司的拒绝。它们并不希望有潜质的人被过早曝光。

姑且不管这份名单有多少缺憾,我们的目的是介绍他们所代表的这一群人。但请相信,关注他们是值得的,这些人有着出众的履历和必备的领导素质,他们与商界今天和明天的繁荣更直接相关,他们随时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步入杰出人物的行列。

刘金宝

年龄:49

职位:中银集团副董事长中银(香港)行政总裁

1976年,中国银行接收了几十名文革后首批毕业的大学生。次年,他们中间的佼佼者被派往伦敦分行,成为中国当时最年轻的外汇和黄金交易员。北京经贸大学毕业生刘金宝是其中一位,他的同行者中还有后来东窗事发的前中国银行行长王雪冰。

25年后,香港联交所的大厅中央。49岁的中银(香港)行政总裁刘金宝博士站在55岁的中国银行行长刘明康身边,看着股票代码(2338)历史性地出现在大屏幕上,两人微笑举杯,庆祝筹资额高达28亿美元的中银(香港)几经波折上市成功。

这位举止优雅、语调温和的上海人被认为是刘明康改革的坚定支持者和出色执行者。在香港回归的那一年,刘金宝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行长的位置上转任中国银行港澳办事处的常务副主任兼香港分行的总经理。此时,他的同学王雪冰早已高居中国银行行长兼董事长之位。

2000年,新一任中行行长刘明康启动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重组计划,他提升刘金宝为中银集团副董事长和中国银行港澳办事处主任。之后,刘金宝领导中银香港进行了为期两年的重组,10家分散的小银行被合并成为香港第二大的银行集团,裁员8000人,不良贷款下降到9.5%,剥离出售了上百亿的非银行业务资产。而最突出的变化,还在于前、中、后台业务的分立,这对内控机制备受指责的中国银行无疑意义重大。

上市前夕,刘明康已经宣布要为自己的这位得力助手加薪。作为香港第二大银行的首席执行官,与香港其他银行“大班”们动辄几百上千万港元的年薪比较,刘金宝目前100万港元的年薪明显偏低。如果兑现,刘金宝博士无疑将成为国内身价最高的银行家。同时他还享有和刘明康一样高达173万股的认股权。

目前,刘掌管的中国银行(香港)控股有限公司贡献了整个中银集团利润的一多半,但只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刘金宝的任务清单中包括继续降低中银(香港)的不良贷款率,将目前7.3%的股本回报率提高到香港同业的平均水平13%,以及打造一家具有全面服务能力的商业金融集团。刘明康已经表示: 新上市的中银(香港)要充当其总行和大陆其他国有银行改善自身治理水平的范本。

(申音)

万明坚

年龄:37岁

职位:TCL移动通信公司和TCL通讯设备公司董事总经理

万明坚在TCL是以“狂傲”著称的。1999年3月,李东生批准他从生产电话的TCL通讯设备公司出来,自立门户做手机。万明坚只带了8个人。就敢放言手机3年内做到10个亿,将来的利润要超过彩电。集团内外没几人信他,上下一致看好的新业务是IT和网络。刚开始,万的心里就憋着一口气,他买了辆富康车,集团马上就有文件下来,不准买。

结果到2001年底,TCL手机的营业收入已经达到30亿。5月,CCID(赛迪咨询机构)公布的移动电话市场调查数据显示:TCL跻身三甲,仅仅落后于摩托罗拉和诺基亚。手机业务贡献的利润已经大大超过彩电。今年初,万明坚和彩电业务的主管携手进入集团董事会。同时受命接掌亏损连连的TCL通讯设备公司。

这位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专业1991年毕业的博士,好打篮球,喜欢独自爬山。他自称在大学本科时就读完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全三册。

万明坚或许不是一位时尚人士,但他绝对了解中国新富人的欲望与需求。据说他到世界各地,只看手表,他对手机的灵感大多来自于对表的理解。最早在手机上镶钻石,花天价请韩国影星金喜善和英国球星欧文为其做广告,都出自他的点子。万的办公室里摆放了很多手机,其中不少他自己也参与设计。为了让市场人员、设计人员了解到消费者最内心的需求,他甚至把他们派到西藏朝圣。

他已经向李东生提交了一份雄心勃勃的“1335”计划。即在今年进入国内市场三甲,三年内跻身全球前五强。他把高端路线推到了极致,在上海推出了面向高端的IT个人消费品牌“蒙宝欧”,将主要在珠宝渠道销售TCL的高档手机等产品。面对着日趋饱和的国内手机市场和诺基亚、摩托罗拉、联想这些新老对手,万明坚的企图能成功吗?

(宁蒙)

俞兵

年龄:36

职位: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

今年“五.一”节前,俞兵给汉普咨询公司全体员工发了一封问候邮件,顺带把联想收购以后的打算和汉普将来扮演的角色一一说明。

很多人都以怀疑的眼光盯着这桩收购案,鉴于联想过于强势的企业文化和由此导致的糟糕并购纪录,以及联想向服务转型的迫切需要,俞兵不得不格外谨慎小心。他把双方融合中需要注意的敏感事项写满了厚厚一本。

很多外部人士说,在联想“斯巴达方阵”式的企业文化面前,俞兵是少数几个能保住自己“异血质”的人。

这或许也是杨元庆选择俞兵担纲IT服务这块新业务的主要原因。但他恰恰是个能把两个看似完全不同的事物捏合在一起的人。

俞兵1990年加入联想。但真正奠定他在联想地位的大手笔发生在1996年,那年31岁的他成功整合了联想电脑公司的两个势同水火的部门——市场部和销售部,并以此为联想夺得1996年中国电脑市场占有率头把交椅立下汗马功劳。此后的5年,他一直负责市场和销售。业界评价:出色的分销渠道管理是联想占领国内市场的关键之一。

事实上,他用半年时间见了国内集成服务业的所有大佬。见完之后,俞兵的心里有谱了。他的战略是:核心竞争力反推。即:选择最高端的IT管理咨询作为IT服务的切入点。俞兵认为,攻下了这个堡垒,再反推向低端将游刃有余。基于该思路,通过资本运作,汉普公司、智软公司尽入麾下——俞兵承诺将在今年内完成联想IT服务的战略布局。

杨元庆对联想IT服务的期望是这样的: 去年联想IT服务营业额是5000万元,今年要达到1.5亿元;今后几年将持续以100%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俞兵自己订的目标是今年要做到5亿。

目前IT服务在联想总营业额中所占的份额微乎其微,但是它可能决定着联想的未来。俞兵说:用生死攸关来形容联想IT服务的重要性并不为过。

(文波)

唐骏

年龄:40

职位: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唐骏的前任有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这是一个连卖冰棍的老大爷都知道不好干的位置”。3年内,两个知名的职业经理人在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这个位置上败走麦城。

而他上任伊始,微软的CEO鲍尔默就为国家计委送来了62亿元的政府公关,微软也终于被接纳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的会员,7月中旬和上海市政府联合投资的上海微创公司挂牌成立。他有了一块金质敲门砖。

唐骏现在身兼三职——上海微创软件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并兼任位于上海的微软全球技术中心的总经理一职。

“从过去的10年来看,我运气的确好。”唐是个有市场头脑的技术天才。1992年底,刚拿到了计算机博士学位的他设计了一套卡拉OK记分器软件,并成功卖出。拿着这笔钱,他先后创立了几家公司。但这个“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大事”的家伙最终还是卖掉了公司,加入了微软。

1997年底他被派到上海筹建大中国区技术支持中心,去年10月,该中心升格为微软全球技术中心。在此位置上,他被两度授予微软公司最高奖项——比尔·盖茨总裁奖。这在微软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我想我是一个很有激情的人,很有感染力。10-15分钟,就能把人的情绪调动起来。我每天睡觉前问自己的一句话就是今天过得开不开心。”

唐骏自称每天只需要睡6个小时,“我吃饭从来最简单,从不占用时间。”但是,他的业余爱好比一般人还要丰富一些,并且相当专业。喜欢打篮球,拥有1.81米身高的他位置是前锋,来到北京刚刚两个月,他已经找到了新球队;还有一个长项是吹萨克斯风,员工会上经常喜欢露一手。

对于唐骏而言,选择这一职位是个赌博。他的一位前任因为盗版猖獗导致业绩不佳而下课,另一位则是公关不力而使公司在挑剔的政府官员和媒体面前表现欠佳。不过,唐是微软的“嫡系”出身,而且深得公司高层赏识。但他过去的履历仅仅证明了他是个出色的技术领导者。

唐峻要实现自己的诺言“成为在这个位置上呆的时间最长的人”,就必须说服中国政府和媒体站到反盗版的同一战壕里来,否则他永远也拿不出和这个市场相称的赢利纪录。

(鲁娜)

何经华

年龄:46

职位:用友软件CEO 

这个有些谢顶的中年人是内地企业界的新面孔。

2001年,王文京与何经华初次相识,随后何经华应邀到用友集团演讲,作为台湾IT界著名演讲家,何经华彻底打动了王文京,后者“三顾茅庐”才争取到何经华的加盟。

“世界级用友”一直是王文京的梦想。在去年成功上市以后,王文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花掉筹来的9亿现金。他期望用友能够在何的率领下,2010年进入世界软件公司50强。

上任前的十多天里,何经华发现了用友公司运作管理上的很多问题,但没有一个是以前没有碰到过的。他坦言:大有可为但难度极高。    

何决定从小处入手:发给团队成员的邮件全部为英文。此前甚至还在用友开了一堂英文课。类似这种举措就是何经华的“不会有3把大火,但会有300把小火”。

在战略上,何经华将用友的2010年目标分解为“收入、管理、产品、员工”四要素,即收入达到2.5至3亿美元,拥有国际化的管理水平,国际化的软件产品和国际化的员工。在他的第一次大区视察中,何直抒胸臆: 半年之内用友员工要实现从卖财务软件到卖ERP的彻底转变,否则走人。何经华甚至试图打破用友一向的家长亲情式企业文化,代之以更加竞争性的美式文化。  

“我给用友带来最大的价值就是可以让用友少走一些冤枉路。”何自信的源泉来源于他自获得美国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硕士后丰富的职业履历:SYBASE大西洋区主要客户总监;Oracle美国东岸技术销售总监、Oracle(台湾)公司总经理及宏道北亚区及日本区总裁。

传说何经华在用友的年薪是500万,何对此拒绝评论。迄今为止,“空降兵”在国内企业成功的案例还少之又少。尤其是用友的3位创始人股东都和他一样还年富力强。

46岁的何经华期望用友是他的职业经理人生涯最后一站,也期望这是他的最大辉煌。他能带来一个不一样的用友吗?

(文波)

柴永森

年龄:39

职位:海尔集团常务副总裁

这个大公司的接棒人物差一点从这个专题取消。谁也没有想到,身为海尔集团公司常务副总裁、海外推广本部部长兼电器国际总裁,被认为是张瑞敏的接班人的柴永森,因为他所在的厂房着火,竟然一马当先地冲进去抢救员工,被弥漫的烟雾熏倒,差点出了生命危险。

柴永森一直是个很不在乎物质生活的人。他很长时间住在一天30块钱的招待所里,在路边摊上吃早餐。但这并不影响他担负起一项最艰巨的任务——让一个曾被认为最成功的、而今饱受怀疑和诟病的中国企业海尔向海外市场推进。

1984年从上海机械学院毕业后,柴永森甚至比张瑞敏还要早几个月被分配到刚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1993年青岛海尔上市后,张瑞敏任青岛海尔董事长,柴永森任副总经理兼董事。这个当年是全班分配最差的学生,如今是海尔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

他崭露头角的时刻是1995年,年仅32岁的柴永森受命出任负债率高达143.65%的红星洗衣机厂的总经理。他3个月时间还清了债务,当年盈利160万元,美国哈佛商学院将该案例作为中国企业的正面案例第一次编写进MBA案例教材。从此,海尔因善于吃“休克鱼”而名声大噪。1997年,他再次受命负责进入广东顺德市,以控股投资的方式,与广东爱德集团公司合资组建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用两个月的时间使停产一年的洗衣机生产线恢复生产。1998年以来,他出任海尔集团电器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柴永森曾经表示,海尔的目标是成为惠尔浦和伊莱克斯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家电业者。但目前,很多批评落在海尔拓展海外时不计成本的收购和投资上。而柴永森领导的电器国际,也被看作海尔未来产权改革的背负者。

当然,39岁的柴永森常务副总裁未必就是最后的接班人,他的有力的竞争对手还有同为36岁的周云杰副总裁和梁海山副总裁。不过,柴永森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没有成功,但我肯定有成果。”

(申音)

秦焕明

年龄:42

职位:一汽大众总经理

轿车三大合资企业的人事变动已经成了一个敏感话题。因为三大企业中已有两家企业总经理是非正常离职: 一家企业的总经理选择了自杀而终,一家企业的总经理则是在职时突然失踪,江湖上一度众说纷纭。

所以当只有40岁的秦焕明在去年11月突然荣任总经理时,媒体自然又是一阵骚动。尽管他的前任陆林奎已经57岁,并且超过任期两年。但陆林奎在位时的表现无可挑剔。他在一汽-大众最危难之时上任,很快扭转乾坤,2001年的营业额比他上任时翻了4倍。

秦焕明上任伊始,就面临着和前任比较的尴尬境地。他是典型的少壮派。1960年10月出生,毕业于天津大学机械系锻压专业,1983年8月参加工作,曾任一汽改装厂厂长、一汽客车底盘厂厂、一汽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质量保证部部长。很早就被一汽集团公司列入“801”工程中的重点培养对象,被送往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国际管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硕士。秦的上台被认为是一汽老总竺延风“年轻化、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

他选择了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作为自己正式露面的舞台。其表现被记者们私下里评价有大将之风。

看起来,秦的新团队完全控制了局面,没有给对手任何可乘之机。“第一季度的一汽-大众销售势头很好,捷达卖了23133辆,宝来和奥迪A6也分别卖出7175辆和6129辆,3项之和同比增长了46.7%,同时都刷新了历史最高记录。”公司出色的销售业绩,让他“底气”十足。 

秦焕明说,捷达销量同比增长达20.85%,是同期国产中档轿车中唯一一个销售量增长的品牌,比所有品牌的平均销售量高出2倍。所有这些成绩都是来自于一汽-大众出色的销售网络。 

但秦还必须增加手中的筹码,在核心技术仍然控制在德国人手中的情况下,一汽还必须加强自主开发能力。2002年一汽大众再投资总额达到了人民币近10亿元,且用于开发的经费几乎是2000年的2倍。 
(申音)


商界名人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商界名人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