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商界名人 - 张文荣从自找苦吃的“少爷”到自己创业

张文荣从自找苦吃的“少爷”到自己创业

  自找苦吃的“少爷”

  一个阴雨连绵的周末,我来到了位于浦东金桥的上海金苹果双语学校,司机把我直接带到了设在学校综合楼的董事长办公室。在我之前,已经有许多人在这间简单的办公室里采访过这位温州“斜老板了,而眼前的张文荣毫无一般人印象中两手十个金戒指逼人的“富贵气”。

  张文荣的“发家史”说起来也是蛮传奇的,包装一下,也许很可以改编成一部“新少爷磨难记”,拍个电视剧之类的。

  说张文荣是“少爷”,是因为张家也算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富家;只是这位张家大少爷从小在爷爷“男儿留血不流泪”、“男孩从小要有经济自立的意识”的训诫下,14岁就靠卖冰棍赚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尽管对于早当家的穷孩子来说,这也许算不上什么,可是对于这位自小衣食富足的大少爷来说,这段在镇上人背后的指指点点中卖完第一箱冰棍的经历却让他深深记住了一个道理,做大事不怕从最基本的小事做起。

  张文荣是在读完高一后自己选择辍学从商的。父母对儿子的种种劝诫在年少的张文荣心中并没有荡起太大的涟漪。在那个倔强的少年心中,装得满满的是迫不及待地要靠自己的本事去闯世界的热情,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打天下的勇气。就这样,17岁的少年义无反顾地离开家乡去寻找实现自己的梦想的新天地去了。

  我总以为,不论是写文章、编程序、弹钢琴,但凡那些能在专门的领域成名成家的,除了天道酬勤,若没有超乎常人的天赋却也是不可为的。

  做生意自然也是如此。离开家乡的少年不怕苦,北上东三省南下广东福建,白手起家的他,凭着一股初生牛犊的闯劲和也许是天生的对于市场的敏感,在批发“梦特娇”、转卖本田摩托的几场抢时间、抢市场的战役中,牢牢把握住了胜机。当1986年,张文荣看准了上海的巨大商机,准备到上海发展时,21岁的他已经单打独斗为自己赚到了百万资产。

  外来小子闯上海

  在上海站稳脚跟后的张文荣开始由贸易转向了实业。1988年,张文荣看准了城市发展对电缆需求的扩张,选定上海电缆厂为自己的合作伙伴,准备开始人生路上又一次新的创业。这种民营经济参与国营经济的尝试,在改革亟待深化的80年代末,起初并不能得到所有人的支持和理解。自小养成的不服输的个性,激励着张文荣把一纸报告送到了上海机电局,然后又由机电局转给了上海市经委。在报告中,张文荣陈明了以民营经济模式管理的种种好处,并保证如果把上海电缆厂原来的牌子做“塌”了,他的500万押金全部作为赔偿。3个月后,上海电缆厂亚龙公司终于顺利开张。自此,张文荣犹如一艘鼓满了改革开放之风的小船,在自己的事业的航道上顺利前行着。

  如今的张文荣纵横电缆、灯具、电器、绿化工程、房地产等多项业务在内的多家公司、工厂,企业总资产达到6亿元,“亚龙”终于在上海滩打出了一片天下。

  种“苹果”的电缆大王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1998年底,尽管企业的各项运作仍保持着健康稳定的发展,张文荣却觉得是为企业寻找新的增长点的时候了。他请来了20多位经济学家、商界成功人士、社会名流来为“亚龙”会诊,为“亚龙”制定新的3年计划。在热烈的讨论声中,办校兴学的计划渐渐浮出水面。

  张文荣这次的手笔丝毫不比以往逊色,一所占地243亩,总投资3.5亿元,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15年的一贯制教学的民办学校由此横空出世。花园式的校园、首屈一指的硬件设施、成熟的校园网络系统……尽管天空中下着蒙蒙的冬雨,可是漫步在校园中,我还是感受到一片融融的春意。

  “追求卓越,崇尚一流”的校训自然不仅体现在硬件上,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名师外教云集的强大的教师班底和绿色健康的人文气氛或许更是“金苹果”的魅力所在。

  今年“金苹果”的学生因为在浦东新区综合英语能力考试中力拔头筹,被选派参加了多次国际性接待任务。江总主席考察科技城时,眼见“金苹果”学生流利的口语、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欣慰地说:“我知道浦东经济近年来发展很快,没想到教育也发展得那么快。浦东真是后继有人啊!”

  电缆大王的美丽梦想

  在杂志上看到一张张文荣家人的合影,张文荣笑笑说,“其实我真的不希望我的孩子将来学我做生意。我对儿子说,如果你想超过老爸,那你就得好好读书,进重点大学,做一个求上进的好学生。毕业后,老爸不需要你通过赚多少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希望你能进政府部门,做个公务员,切切实实地为社会服务,帮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

  我想这是张文荣的肺腑之言。二十年前,张文荣自己选择了弃学从商,胼手砥足打天下,实现了自己年少时的豪言,可是,如今的张文荣在自己孩子身上寄托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梦想。我却从这似乎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愿望中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圆,完美地联系起了一个人完整的人生。
商界名人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商界名人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