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康:废墟上站起来的中国鞋王
1999年12月15日下午,在杭州中村的一块空地上烧起了熊熊大火,面对各地的媒体记者和数百围观群众,2000多双从全国各地收缴来的假冒的"奥康"牌皮鞋被付之一炬。发起这一行动的是奥康集团的掌门人,刚过而立之年的总裁王振滔。王振滔激动地对在场的记者说:"我为这,等了12年。"
王振滔的这番举动源于12年前的一把火。
一把屈辱之火
12年前,1987年8月8日,这天的杭州市武林门广场人山人海,浙江省工商部门联合行动,将5000多双从各地查抄来的劣质温州皮鞋付之一炬。
这一行动对国家工商部门来说,是一次规范市场秩序的正常执法行为,意在教育那些违反游戏规则的经营者;这一行动对消费者来说,无外乎是出了口受劣质产品坑害的气。但是由于这场火烧掉的皮鞋均出自温州,出自温州的私营企业,所以就有了我们今天的故事和故事的主人公。
浙江省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个摇篮,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孕育了温州、台州、宁波、义乌等地的手工作坊。其中温州又是中国民营企业最密集最活跃的地方。至今,占温州工业90%以上的20多万家个体私营经济,仍创造着温州GDP的80%,地方税收的80%,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景观。
温州人最大的特征是具有市场意识、吃苦精神和合作精神。70年代末,他们看准投入少、技术含量低,收益快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如皮鞋、服装、眼镜、打火机等产品,建立了家庭小作坊,与这些家庭企业群体合作的还有一支跑遍全国的供销队伍。市场意识和吃苦精神既富了温州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推动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但当时一部分"精明"的温州人也钻了政策和市场不完善的空子,假冒伪劣的温州货坑害了消费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火烧温州鞋的消息经媒体迅速传遍全国,连锁反应是全国范围对温州皮鞋进行围剿。上海、武汉、南京、沈阳等几十个大城市的商场纷纷拒售温州鞋,温州成了劣质产品的代名词。
这把大火烧垮了温州鞋业,烧垮了温州的民营企业的信誉,也烧退了温州人敢闯敢冒的锐气。但也正是这把火,催生了一个年轻的中国鞋王,锻造出了一个知名的民营企业。
背负责任的创业
武林门广场的这把火,在对温州一部分不法商人制裁的同时,也极大地挫伤了大部分靠劳动致富的温州人。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把带有屈辱意义的大火,温州人的整体形象在全国范围一下子被抹了黑。这对于那些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老实本份的温州人来说,除了委屈和警示外,更多的则是生活的无着。因为,当时温州的制鞋业已相当繁荣,大大小小的制鞋企业和家庭作坊解决了当地一部分劳力的就业,不少人、甚至不少家庭靠做鞋或卖鞋为生。
那年,我们的主人公王振滔刚满22岁,他正在武汉认认真真地学着推销皮鞋。他是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畔一个穷苦农民的儿子,因家庭贫困刚上高中就被迫辍学,身为班长的他无奈地破灭了当科学家的远大志向,本想凭着自己的勤奋和智慧走一条卖鞋的谋生之路,现在一夜间连本钱和养家糊口的生计均被端走,这对王振滔和他的家人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年轻人血气方刚,"温州人连鞋子都做不好,还能干什么?"王振滔怀着复杂的心情回到了家乡,看着纷纷关闭的制鞋企业,看着父老乡亲沉重而无奈的神情,他经过一番思考后做出了令家人、朋友和业界前辈震惊的举措:在别人偃旗息鼓的时候他要办厂!当温州鞋成为过街老鼠的时候,他要自产自销真正的温州皮鞋!多年后,王振滔谈起创业的感受时坦诚地说,这样做, 一是为了洗刷温州人的屈辱,二是为了解决温饱。
1988年3月,王振滔和当地的几个朋友一起,筹集了3万元资金,以住房为厂房,创办了永嘉县奥林皮鞋厂(后因"奥林"为世界文化所有,工商不予注册,改为"奥康"),寓意是以"奥林匹克"精神来做鞋,来立身,来雪耻。奥康商标以’奥康’二字汉语拼音的头两个字母"AK"为主题,向左右延伸成两只凤凰形象。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寓意奥康火后新生,展翅飞翔。
毁于质量 兴于质量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温州鞋业毁于质量,也只有兴于质量。追求零缺陷,瞄准质量顶峰,便成了创业伊始王振滔为温州地区经济正名的第一战线。
火烧温州鞋源于温州鞋的劣质,特别是当相当数量的温州鞋厂为追求利润而忽视产品质量时,温州的地域信誉就受到了伤害。作为年轻气盛的温州汉子,王振滔不忍看到本土经济的受挫,不忍看到家乡的信誉受到丝毫的玷污。他明白,消费者是最公正的质检员和评判官,温州信誉毁于质量,那么温州信誉的振兴也只有通过质量。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温州产品引起消费者的公愤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对王振滔来说,要通过打质量仗,靠自己企业的努力重新树立温州鞋的信誉是一场持久而艰巨的大战。正是这场硬仗显示了王振滔坚韧、执着的品格。
方针-款新 质优 价廉 一般的市场竞争规律是一分价钱一分货,价廉质次,质优价高。但在70年代末,中国的消费市场和消费者的消费理念都还不成熟,消费者当初之所以选择温州货,就是图个便宜。王振滔明白要重树温州产品的形象,必须符合消费者追求价廉物美的消费心理,生产出款新、质优、价廉的产品。于是奥康在创业之初就确立了"以质优取信于顾客,以价廉竞争于对手"的经营方针。
定位-高起点争上游 按照传统观念,制鞋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不需要太多的技术投入,特别是温州的家庭作坊,大多脱胎于小农经济,由于受资金技术和环境的制约,以及急功近利思想的束缚,就是不做假冒伪劣产品,其款式和质量也属陈旧粗糙之列。尤其是在80年代初,中国的民营经济还很弱小,品牌和引领潮流只是国营企业产品的象征。温州鞋厂数量尽管多,但在全国制鞋行业中均属无名小卒。但王振滔与众不同,他背负责任, 心存高远,从一开始他就把企业定位于争行业上游的位置。
创业之初,资金紧缺,王振滔多方筹措资金,投入500 多万元从台湾购进了4条先进生产线,这样一来,奥康的起点就与别人不同了;
鞋的款式是吸引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关键,要领行业之先,必须不断有新款式问世,王振滔敢想敢做,1993年,他从发达地区高薪聘请了设计师,在温州民营企业中第一个建起了鞋类研究所,组织设计人员进行新产品研发。这个研究所保持着每天开发一个新品种的速度,这在当时的永嘉甚至温州是个创举,奥康的产品开始引人注目;
先进的生产流水线并不能保证产品百分百地无疵瑕。一双鞋的完成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的瑕疵都会影响皮鞋的质量。为此奥康又以优厚的条件从上海、四川、广东及台湾等发达地区招聘了1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使公司在管理、设计、生产、营销各方面都上了一个档次。
十年的"卧薪尝胆"有了回报,1998年2月,王振滔终于梦想成真,"奥康"皮鞋被中国皮革工业协会评为"中国真皮鞋王"。
中国真皮鞋王的称号是对王振滔的肯定和鼓励,十年的努力使奥康完成了原始积累,奥康鞋也逐渐被消费者接受和认同。但王振滔并不满足,他有更大的责任和目标。
目标-世界名牌 皮鞋推销员的经历和见识,以及天生的执着和悟性,给了王振滔独到的眼界和胸襟。"奥康的生产管理要以中国名牌,甚至是国际名牌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特别是产品质量,哪怕是一点点瑕疵都不能放过。"这是王振滔对自己也是对员工的要求,他要把皮鞋当工艺品来做。他毫不犹豫地将利润投入再生产,接二连三地做出了更大的举措:
◎1997年10月奥康率先在全国鞋业界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
◎1999年通过国际互联网公开向全球鞋机商招标,一次投入2000多万元从意大利引进6条国际一流的高档女鞋生产流水线,此举改写了温州鞋业重男轻女的历史;
◎为了使奥康皮鞋紧跟、引领时代和世界潮流,公司相继在广州、上海和意大利建立三个鞋样设计开发中心,每个月向公司生产部门提供市场信息,并提供不少于500个新款投入生产;由这个中心开发设计的皮鞋,自1998年以来,连续四次荣获中国皮鞋设计大赛一等奖,二次荣获浙江省皮鞋设计大赛特等奖、一次一等奖;
◎2000年底,投资100多万元,从台湾高铁公司引进皮鞋品质检测设备,此举使奥康皮鞋检测从传统的经验型上升为数字型、科技型;
◎2001年初,奥康以百余万元的年薪从意大利聘请著名设计师马里奥、著名工艺师杰赛彼,使自己的产品与世界接轨;
◎2002年奥康集团与意大利第二大鞋样设计中心-维罗纳鞋样设计中心签下协议,聘请该中心三位著名鞋样设计师专门为奥康鞋设计鞋样;
◎ 在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企业标准,使产品的不合格率和顾客投诉率都降低到1‰
◎严把进料、工序、质检三关。为了进一步从源头上确保皮鞋的质量,奥康成立了"供方评价委员会"并推出一系列供应商绩效考评系统,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绩效评估,公司根据考评结果划分等级,不合格的供应商将被取消供方资格。
◎根据加工过程实际,制订了122条奖罚标准,对质量管理优胜者予以奖励,对达不到规定要求者给予处罚,以此规范每位员工的生产行为。
产品质量好,有了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奥康鞋也成了别人的仿冒对象,王振滔不愿别人玷污了他的品牌。为维护品牌声誉,从1997年起,奥康成立了专门打假的法务部,每年投入100多万元维护品牌权益。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奥康打假维权的那一幕。
败于诚信 成于诚信
12年前的一把火,表面上看来烧掉的是温州的劣质鞋,实际上市场唾弃的是一些温州商人不道德、不诚信的经营理念。一些人坑蒙拐骗的行为,导致了整个温州区域的产品甚至温州人在全国消费者心中失去了信任。火烧劣质温州鞋后,王振滔感触最深的就是"做鞋先做人"。诚信办企业成了王振滔为温州地域信誉正名的又一战线。
座右铭励志 王振滔办公室里挂着一条座右铭:言必信,行必果。这不仅是他勉励自己的,也是公司全体员工的座右铭。奥康人都明白,只有讲诚信,企业才能在市场上找到立足之地,也才能做大做强企业。
诚信经营是办企业的第一课,王振滔既要上好自己企业的一课,又背负着为温州信誉补课的重任。火烧温州鞋的阴影在消费者心中并不容易抹去,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对王振滔诚信经营理念的一个考验。消费者的成见和怀疑使王振滔受了不少委屈,但是当时未满30岁的王振滔就显露出了超出年龄的成熟和坚毅。他先后对几件事的处理态度让全厂上下感受到他果断、原则的阵阵威慑力;让消费者感受到来自温州的诚信之风。
2次剪鞋事件 1996年在一次大规模的国际展览会上,外商对奥康鞋是否真皮做的表示怀疑。当时旁边正好有把剪刀,王振滔二话不说,拿起剪刀三下五除二,当场剪给他们看,证明是真皮,生意很快谈成了。这一剪就剪来十几万元的利润,至今,这名外商仍和奥康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另一次是与香港一家公司合作,在第一批正待装运出口的鞋中发现有180双鞋商标贴歪了,当人们在议论是否外销还是转内销时,王振滔二话没说,拿起剪刀当众剪掉皮鞋。他把那180双鞋全部摆在厂房边,让员工们看,要他们找出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又宣布从副总到相关责任人一并处罚。"做鞋子要做品牌,合作要讲信用,那些鞋是可以卖,但得到的只是一定数量的金钱,失去的却是整个品牌的美誉度。"事后在与浙江电视台主持人对话时谈到这个问题,王振滔一再强调"企业要有责任心,要有诚信,这样才能与国际大的品牌合作,这些都是企业做大做强的良好基础。
宁可自己吃亏1999年,一位日本客商来奥康集团实地参观后,对公司的硬件设施非常满意,当即决定要货,但出于第一次合作的谨慎,订货量并不大,并强调一定要按期交货。当奥康如期完成生产任务,正准备装货海运到日本时,不巧碰上了台风期,等台风过后,离交货期只有两天了,海运已无法如期到达日本。本来按照合同,由不可抗力原因而致使无法按时交货的,奥康集团可以不负责任。但考虑到若迟到几天可能会给对方造成损失,王振滔当即决定把货物空运到日本。这样一来,奥康的额外费用大大增加了,但是本着诚实守信、认真负责的态度,货物如期空运到了日本。日方知道后非常感激奥康集团这种诚信负责的做法,接下来把几笔大业务都放心地交给了王振滔,从此双方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迄今为止,这家日本公司已成为奥康集团在国外市场的最大客户。
1美元的故事 2002年2月下旬,奥康集团国际贸易部接下了意大利客商的一笔价值20万美元的订单,双方谈好产品单价为23美元,并签订了购销合同。但在产品投产时,奥康公司发现生产部门在核算成本时将皮料的价格算得过低,若按实际成本计算,每双鞋的出口价格至少还要增加一美元。当员工请示是否与外商洽谈加价时,王振滔表示:"既然签了合同,就是亏本了,这笔买卖也要做。"消息传到意大利客商的耳朵里,他们主动提出在价格上增加一美元,但被王振滔婉言谢绝。王振滔说:"多赚一块美金少赚一块美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恪守信用。"这种诚信经营的做法令意大利客商大为感动,他当即决定追加订单,原来20万美元的订单不变,另按照24美元的产品单价再追加100万美元的订单。数月后,奥康又接到了这个意大利客户的200万美元的订单。
不该赚的钱不赚 一次一位俄罗斯商人慕名而来和王振滔谈业务,他希望奥康以半成品的形式出口,被拒绝。王振滔说:"半成品的目的是为了规避关税,即使我赚了钱,心里也不踏实,何况这种输出方式也不利于企业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
哪里跌倒哪里站起来,王振滔带领着奥康集团实现了自己的承诺。2001年奥康获得三年免检,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列为鞋类首批免检产品。并先后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
王振滔的这番举动源于12年前的一把火。
一把屈辱之火
12年前,1987年8月8日,这天的杭州市武林门广场人山人海,浙江省工商部门联合行动,将5000多双从各地查抄来的劣质温州皮鞋付之一炬。
这一行动对国家工商部门来说,是一次规范市场秩序的正常执法行为,意在教育那些违反游戏规则的经营者;这一行动对消费者来说,无外乎是出了口受劣质产品坑害的气。但是由于这场火烧掉的皮鞋均出自温州,出自温州的私营企业,所以就有了我们今天的故事和故事的主人公。
浙江省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个摇篮,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孕育了温州、台州、宁波、义乌等地的手工作坊。其中温州又是中国民营企业最密集最活跃的地方。至今,占温州工业90%以上的20多万家个体私营经济,仍创造着温州GDP的80%,地方税收的80%,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景观。
温州人最大的特征是具有市场意识、吃苦精神和合作精神。70年代末,他们看准投入少、技术含量低,收益快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如皮鞋、服装、眼镜、打火机等产品,建立了家庭小作坊,与这些家庭企业群体合作的还有一支跑遍全国的供销队伍。市场意识和吃苦精神既富了温州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推动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但当时一部分"精明"的温州人也钻了政策和市场不完善的空子,假冒伪劣的温州货坑害了消费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火烧温州鞋的消息经媒体迅速传遍全国,连锁反应是全国范围对温州皮鞋进行围剿。上海、武汉、南京、沈阳等几十个大城市的商场纷纷拒售温州鞋,温州成了劣质产品的代名词。
这把大火烧垮了温州鞋业,烧垮了温州的民营企业的信誉,也烧退了温州人敢闯敢冒的锐气。但也正是这把火,催生了一个年轻的中国鞋王,锻造出了一个知名的民营企业。
背负责任的创业
武林门广场的这把火,在对温州一部分不法商人制裁的同时,也极大地挫伤了大部分靠劳动致富的温州人。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把带有屈辱意义的大火,温州人的整体形象在全国范围一下子被抹了黑。这对于那些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老实本份的温州人来说,除了委屈和警示外,更多的则是生活的无着。因为,当时温州的制鞋业已相当繁荣,大大小小的制鞋企业和家庭作坊解决了当地一部分劳力的就业,不少人、甚至不少家庭靠做鞋或卖鞋为生。
那年,我们的主人公王振滔刚满22岁,他正在武汉认认真真地学着推销皮鞋。他是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畔一个穷苦农民的儿子,因家庭贫困刚上高中就被迫辍学,身为班长的他无奈地破灭了当科学家的远大志向,本想凭着自己的勤奋和智慧走一条卖鞋的谋生之路,现在一夜间连本钱和养家糊口的生计均被端走,这对王振滔和他的家人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年轻人血气方刚,"温州人连鞋子都做不好,还能干什么?"王振滔怀着复杂的心情回到了家乡,看着纷纷关闭的制鞋企业,看着父老乡亲沉重而无奈的神情,他经过一番思考后做出了令家人、朋友和业界前辈震惊的举措:在别人偃旗息鼓的时候他要办厂!当温州鞋成为过街老鼠的时候,他要自产自销真正的温州皮鞋!多年后,王振滔谈起创业的感受时坦诚地说,这样做, 一是为了洗刷温州人的屈辱,二是为了解决温饱。
1988年3月,王振滔和当地的几个朋友一起,筹集了3万元资金,以住房为厂房,创办了永嘉县奥林皮鞋厂(后因"奥林"为世界文化所有,工商不予注册,改为"奥康"),寓意是以"奥林匹克"精神来做鞋,来立身,来雪耻。奥康商标以’奥康’二字汉语拼音的头两个字母"AK"为主题,向左右延伸成两只凤凰形象。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寓意奥康火后新生,展翅飞翔。
毁于质量 兴于质量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温州鞋业毁于质量,也只有兴于质量。追求零缺陷,瞄准质量顶峰,便成了创业伊始王振滔为温州地区经济正名的第一战线。
火烧温州鞋源于温州鞋的劣质,特别是当相当数量的温州鞋厂为追求利润而忽视产品质量时,温州的地域信誉就受到了伤害。作为年轻气盛的温州汉子,王振滔不忍看到本土经济的受挫,不忍看到家乡的信誉受到丝毫的玷污。他明白,消费者是最公正的质检员和评判官,温州信誉毁于质量,那么温州信誉的振兴也只有通过质量。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温州产品引起消费者的公愤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对王振滔来说,要通过打质量仗,靠自己企业的努力重新树立温州鞋的信誉是一场持久而艰巨的大战。正是这场硬仗显示了王振滔坚韧、执着的品格。
方针-款新 质优 价廉 一般的市场竞争规律是一分价钱一分货,价廉质次,质优价高。但在70年代末,中国的消费市场和消费者的消费理念都还不成熟,消费者当初之所以选择温州货,就是图个便宜。王振滔明白要重树温州产品的形象,必须符合消费者追求价廉物美的消费心理,生产出款新、质优、价廉的产品。于是奥康在创业之初就确立了"以质优取信于顾客,以价廉竞争于对手"的经营方针。
定位-高起点争上游 按照传统观念,制鞋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不需要太多的技术投入,特别是温州的家庭作坊,大多脱胎于小农经济,由于受资金技术和环境的制约,以及急功近利思想的束缚,就是不做假冒伪劣产品,其款式和质量也属陈旧粗糙之列。尤其是在80年代初,中国的民营经济还很弱小,品牌和引领潮流只是国营企业产品的象征。温州鞋厂数量尽管多,但在全国制鞋行业中均属无名小卒。但王振滔与众不同,他背负责任, 心存高远,从一开始他就把企业定位于争行业上游的位置。
创业之初,资金紧缺,王振滔多方筹措资金,投入500 多万元从台湾购进了4条先进生产线,这样一来,奥康的起点就与别人不同了;
鞋的款式是吸引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关键,要领行业之先,必须不断有新款式问世,王振滔敢想敢做,1993年,他从发达地区高薪聘请了设计师,在温州民营企业中第一个建起了鞋类研究所,组织设计人员进行新产品研发。这个研究所保持着每天开发一个新品种的速度,这在当时的永嘉甚至温州是个创举,奥康的产品开始引人注目;
先进的生产流水线并不能保证产品百分百地无疵瑕。一双鞋的完成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的瑕疵都会影响皮鞋的质量。为此奥康又以优厚的条件从上海、四川、广东及台湾等发达地区招聘了1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使公司在管理、设计、生产、营销各方面都上了一个档次。
十年的"卧薪尝胆"有了回报,1998年2月,王振滔终于梦想成真,"奥康"皮鞋被中国皮革工业协会评为"中国真皮鞋王"。
中国真皮鞋王的称号是对王振滔的肯定和鼓励,十年的努力使奥康完成了原始积累,奥康鞋也逐渐被消费者接受和认同。但王振滔并不满足,他有更大的责任和目标。
目标-世界名牌 皮鞋推销员的经历和见识,以及天生的执着和悟性,给了王振滔独到的眼界和胸襟。"奥康的生产管理要以中国名牌,甚至是国际名牌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特别是产品质量,哪怕是一点点瑕疵都不能放过。"这是王振滔对自己也是对员工的要求,他要把皮鞋当工艺品来做。他毫不犹豫地将利润投入再生产,接二连三地做出了更大的举措:
◎1997年10月奥康率先在全国鞋业界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
◎1999年通过国际互联网公开向全球鞋机商招标,一次投入2000多万元从意大利引进6条国际一流的高档女鞋生产流水线,此举改写了温州鞋业重男轻女的历史;
◎为了使奥康皮鞋紧跟、引领时代和世界潮流,公司相继在广州、上海和意大利建立三个鞋样设计开发中心,每个月向公司生产部门提供市场信息,并提供不少于500个新款投入生产;由这个中心开发设计的皮鞋,自1998年以来,连续四次荣获中国皮鞋设计大赛一等奖,二次荣获浙江省皮鞋设计大赛特等奖、一次一等奖;
◎2000年底,投资100多万元,从台湾高铁公司引进皮鞋品质检测设备,此举使奥康皮鞋检测从传统的经验型上升为数字型、科技型;
◎2001年初,奥康以百余万元的年薪从意大利聘请著名设计师马里奥、著名工艺师杰赛彼,使自己的产品与世界接轨;
◎2002年奥康集团与意大利第二大鞋样设计中心-维罗纳鞋样设计中心签下协议,聘请该中心三位著名鞋样设计师专门为奥康鞋设计鞋样;
◎ 在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企业标准,使产品的不合格率和顾客投诉率都降低到1‰
◎严把进料、工序、质检三关。为了进一步从源头上确保皮鞋的质量,奥康成立了"供方评价委员会"并推出一系列供应商绩效考评系统,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绩效评估,公司根据考评结果划分等级,不合格的供应商将被取消供方资格。
◎根据加工过程实际,制订了122条奖罚标准,对质量管理优胜者予以奖励,对达不到规定要求者给予处罚,以此规范每位员工的生产行为。
产品质量好,有了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奥康鞋也成了别人的仿冒对象,王振滔不愿别人玷污了他的品牌。为维护品牌声誉,从1997年起,奥康成立了专门打假的法务部,每年投入100多万元维护品牌权益。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奥康打假维权的那一幕。
败于诚信 成于诚信
12年前的一把火,表面上看来烧掉的是温州的劣质鞋,实际上市场唾弃的是一些温州商人不道德、不诚信的经营理念。一些人坑蒙拐骗的行为,导致了整个温州区域的产品甚至温州人在全国消费者心中失去了信任。火烧劣质温州鞋后,王振滔感触最深的就是"做鞋先做人"。诚信办企业成了王振滔为温州地域信誉正名的又一战线。
座右铭励志 王振滔办公室里挂着一条座右铭:言必信,行必果。这不仅是他勉励自己的,也是公司全体员工的座右铭。奥康人都明白,只有讲诚信,企业才能在市场上找到立足之地,也才能做大做强企业。
诚信经营是办企业的第一课,王振滔既要上好自己企业的一课,又背负着为温州信誉补课的重任。火烧温州鞋的阴影在消费者心中并不容易抹去,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对王振滔诚信经营理念的一个考验。消费者的成见和怀疑使王振滔受了不少委屈,但是当时未满30岁的王振滔就显露出了超出年龄的成熟和坚毅。他先后对几件事的处理态度让全厂上下感受到他果断、原则的阵阵威慑力;让消费者感受到来自温州的诚信之风。
2次剪鞋事件 1996年在一次大规模的国际展览会上,外商对奥康鞋是否真皮做的表示怀疑。当时旁边正好有把剪刀,王振滔二话不说,拿起剪刀三下五除二,当场剪给他们看,证明是真皮,生意很快谈成了。这一剪就剪来十几万元的利润,至今,这名外商仍和奥康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另一次是与香港一家公司合作,在第一批正待装运出口的鞋中发现有180双鞋商标贴歪了,当人们在议论是否外销还是转内销时,王振滔二话没说,拿起剪刀当众剪掉皮鞋。他把那180双鞋全部摆在厂房边,让员工们看,要他们找出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又宣布从副总到相关责任人一并处罚。"做鞋子要做品牌,合作要讲信用,那些鞋是可以卖,但得到的只是一定数量的金钱,失去的却是整个品牌的美誉度。"事后在与浙江电视台主持人对话时谈到这个问题,王振滔一再强调"企业要有责任心,要有诚信,这样才能与国际大的品牌合作,这些都是企业做大做强的良好基础。
宁可自己吃亏1999年,一位日本客商来奥康集团实地参观后,对公司的硬件设施非常满意,当即决定要货,但出于第一次合作的谨慎,订货量并不大,并强调一定要按期交货。当奥康如期完成生产任务,正准备装货海运到日本时,不巧碰上了台风期,等台风过后,离交货期只有两天了,海运已无法如期到达日本。本来按照合同,由不可抗力原因而致使无法按时交货的,奥康集团可以不负责任。但考虑到若迟到几天可能会给对方造成损失,王振滔当即决定把货物空运到日本。这样一来,奥康的额外费用大大增加了,但是本着诚实守信、认真负责的态度,货物如期空运到了日本。日方知道后非常感激奥康集团这种诚信负责的做法,接下来把几笔大业务都放心地交给了王振滔,从此双方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迄今为止,这家日本公司已成为奥康集团在国外市场的最大客户。
1美元的故事 2002年2月下旬,奥康集团国际贸易部接下了意大利客商的一笔价值20万美元的订单,双方谈好产品单价为23美元,并签订了购销合同。但在产品投产时,奥康公司发现生产部门在核算成本时将皮料的价格算得过低,若按实际成本计算,每双鞋的出口价格至少还要增加一美元。当员工请示是否与外商洽谈加价时,王振滔表示:"既然签了合同,就是亏本了,这笔买卖也要做。"消息传到意大利客商的耳朵里,他们主动提出在价格上增加一美元,但被王振滔婉言谢绝。王振滔说:"多赚一块美金少赚一块美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恪守信用。"这种诚信经营的做法令意大利客商大为感动,他当即决定追加订单,原来20万美元的订单不变,另按照24美元的产品单价再追加100万美元的订单。数月后,奥康又接到了这个意大利客户的200万美元的订单。
不该赚的钱不赚 一次一位俄罗斯商人慕名而来和王振滔谈业务,他希望奥康以半成品的形式出口,被拒绝。王振滔说:"半成品的目的是为了规避关税,即使我赚了钱,心里也不踏实,何况这种输出方式也不利于企业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
哪里跌倒哪里站起来,王振滔带领着奥康集团实现了自己的承诺。2001年奥康获得三年免检,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列为鞋类首批免检产品。并先后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