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比尔·盖茨的偶像
请欣赏:《解读比尔·盖茨的偶像》
戴维·洛克菲勒,1915年6月12日出生于一个具有两个世纪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姓氏之家———洛克菲勒家族……
戴维·洛克菲勒,1915年6月12日出生于一个具有两个世纪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姓氏之家———洛克菲勒家族。他是这个经济帝国的第三代,最具有老洛克菲勒的赚钱基因,他在自己年近九旬之时,打破了祖父“洛克菲勒家族的人不出自传”这个保持了一个世纪的沉默。
人们在接触到近现代乃至当代美国史的时候,难以避开这个家族的姓氏:标准石油公司、洛克菲勒基金会、大通银行、现代艺术博物馆、洛克菲勒中心、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还有令美利坚合众国伤悲的在“9·11”中倾倒的双塔。无论是早年“发明”了托拉斯,导致了“反垄断法”的实施,还是在中美坚冰即融之时的中国之行,冷战中与前苏联各领导人的接触,这个迄今已繁盛了六代的“世界财富标记”与美国乃至国际政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影响美国的家族
在商业世界,提起美国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盛名,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来形容绝不为过。但对洛克菲勒家族的发家史及其当代演进了如指掌的人恐怕也的确为数不多。其部分原因可能在于享年97岁的约翰·D·洛克菲勒———洛克菲勒财富帝国的创始人,曾经有过“洛克菲勒家族的人不出自传”的遗训。
但是,老约翰的孙子戴维·洛克菲勒偏偏违背了祖父“洛克菲勒家族的人不出自传”的遗训,写出了历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洛克菲勒家族的自传。这部家族史跟美国的近代经济史和外交史都有着深刻的勾连。作为美国第一家族的后代,戴维有其他人没有的机会,可以接触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最有权势的家族、影响整个欧美政局的政治家、每一届美国总统,参与了很多改变世界格局的重要访问。他在冷战时期造访前苏联,跟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都有过直接而锋利的面对面交流,他也是第一批在中美关系开始解冻后的1973年到访中国的资本家,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初跟中国密切接触,并成功开展商务活动的国际金融家。他跟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的交往,跟当时的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深厚友谊,深深地培植了他对中国这片土地的感情。作为哈耶克和熊彼特的学生,并与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同学,他对经济学,对企业经营和政府影响都有着深刻的见地,这些见地也广泛地影响了美国经济的走向和政策制定。他重新定义了企业家的身份,认为“企业家身份本身代表着一种机会,用于满足人的发明创新、追求权利和赌博的本性……事实上,对成就过程的追求,其本身对于许多人来说就是一个目标,而在那些人眼里,利润只是一种值得付出努力的副产品”,这也许更能解释他在使用和创造财富上做的一切。
戴维·洛克菲勒用坦诚、敏锐和动人的笔调描绘了自己的一生,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反映出20世纪美国纷繁复杂的商业活动和诸多重大事件。这部倾注了感情、思考和爱的回忆录耗费了作者十多年的时间。
创业的老一代
作者并没有花费很大篇幅详述约翰·D·洛克菲勒的发迹史,只是轻描淡写地提到他祖父的经营策略,比如说低价政策,他虽然没有学过经济学,但是却懂得什么是“弹性需求”和“规模经济”,他一贯相信“买卖规模大一些,产品单位利润小一些”是良好的经商之道。作为一种营销手段,标准石油公司经常赠送灯笼,以确保消费者会买煤油来点灯笼。
约翰·D·洛克菲勒最初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一家干货店干活,每周挣5个美元。后来他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实际上就是美国石油业的开始,1911年因最高法院裁定拆分石油托拉斯,形成了若干个至今依然存在的企业,比如埃克森·莫比尔、雪佛龙、亚美以及其他大约三十多家企业。
事实上,当约翰·D·洛克菲勒在1910年发现自己名下的财富已经达到近10亿美元时,他开始考虑如何运用这笔财富。由于他对购买法国庄园或苏格兰城堡没有兴趣,又不屑于购买艺术品、游艇或中世纪韵味的西服以及所有富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东西,他就把自己收入中的很大部分投资于煤矿、铁路、保险公司、银行和各种类型的生产企业,其中最出名的是铁矿生意。
长期关注中国
洛克菲勒家族对中国有着非常特殊的感情,“为中国灯加油”是标准石油公司(旧译“美孚石油公司”)的第一批广告用语之一,反映出19世纪末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在幅员广阔的国土上对煤油照明的巨大需求。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标准石油公司的一家子公司已经在中国建立起广泛的市场营销网络,从长城一直延伸到海南岛。
标准石油被分拆之时,老约翰已经退隐江湖十余年,专心做慈善。他先后创建了洛克菲勒大学,随后又在1901年成立了洛克菲勒医学研究院,1913年成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中国最负盛名的医疗机构之一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前身)即由洛克菲勒家族于1917年创办。有人说老约翰这样做是在为前半生的巧取豪夺赎罪,但这种说法无从确认。
从洛克菲勒家族第二代访问中国,到戴维·洛克菲勒在中美关系开始解冻后的1973年来访中国,其间间隔了半个世纪。在改革开放后的若干次访问中,他亲眼目睹了中国的改革进程和巨大变化,认为“21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变得更加开放,思想更加解放。”
富过六代的家族
中国有句老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是洛克菲勒家族发展到现在已经是第六代了,依然如日中天、独“富”天下。
洛克菲勒家族第六代成员尼古拉斯·洛克菲勒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标准的美国富人形象———担任一个名为RockVest的风险投资基金的总裁,同时也是洛克菲勒国际基金会的主要负责人———一只手聚财,一只手散财。
这也是尼古拉斯的祖先,家族的创始人老约翰·D·洛克菲勒开创的风气。这位美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商业奇才,用前半生拼命赚钱,成了美国史上第一个十亿富豪,用后半生散尽亿万家财,投身慈善。
谈到对财富的看法,生而为富人的尼古拉斯说,“替他人着想,自己辛勤工作才是真正的价值”,他又说“进行慈善事业是对企业的成长负责任的表现”。但老约翰是从一个穷光蛋白手起家,所以他传下来的财富观不是天生的。
老约翰前半生赶上了美国历史的“镀金时代”,一个弱肉强食的年代。1870年建立了标准石油公司,1882年“发明”了托拉斯。老约翰是个永不疲倦的收购者,企图消灭竞争,他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垄断了美国90%的石油市场,并继续为余下的10%的控制权而奋斗。
在老约翰的时代,人们信奉的是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有人将老约翰称为“那个时代最大的罪犯”,虽然言过其实,却也有几分贴切。“那时的世界完全不同,如今规范商务竞争行为的法律规范当年几乎都不存在。”在老约翰“发明”托拉斯8年后,美国国会才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但在商业巨头们的联合抵制下,该法成了废纸一张,当时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们认为垄断符合宪法关于个人财产权的规定。
14年后,《谢尔曼法》才真正发挥作用,这要得益于老罗斯福总统的努力。在他的鼓吹下,于1911年,把洛克菲勒家族的标准石油公司拆了个七零八落。
跟洛克菲勒学什么
标准石油公司被分拆后若干年,“规范商务竞争的法律规范”逐步建立,垄断被严格禁止,并开始对富人征收高额累进税和遗产税。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美国富人将钱财更多地投入到慈善事业当中———善捐可以免税。
美国富人对待财富的看法还和其宗教背景有关。老约翰是一个虔诚的教徒,他遵从基督教人生而有罪的教义,严格按教义生活,虽然赚钱无数,但他的衣食住行却极其简朴。
以老约翰为偶像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过,拥有巨大的财富让他有种深刻的“负疚感”,所以他通过其基金会捐出数十亿美元回报社会。
在制度和文化的双重作用下,美国的富人群体形成大体一致的财富观,即只有对社会有益的财富才是正当的。而在我们中国,如今确实出现了一批“先富起来”的人,聚积了大笔的财富。但他们对待财富的观念并没有成熟,或是比他人先进多少。
当巨大的财富出现之时,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观念,只有在法律和道德的双重维度上都获得合法性的财富才是对社会有益的、值得尊敬的。洛克菲勒家族聚积财富和处置财富的历史,影响的将不仅是美国富人。中国目前进入了一个重新积累财富的新阶段,对财富的渴望并非坏事,只要合法经营,惠泽社会和百姓,就有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中国也需要有类似于洛克菲勒家族的特大民营企业和影响社会经济和福利事业的大企业家。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家关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