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就业应理性看待低薪
12月5日,面向2006届研究生的大型招聘会在中山大学举行。据了解,研究生对薪资期望普遍在3500元到5000元之间,多数用人单位能够接受;但也有单位并不买账,一家医学中心开出试用期每月1500元的工资,一些医学硕士生大跌眼镜,声言“难道我们还不如清洁工!”(《信息时报》12月6日)作为正在为工作而奔波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我也正在面临着研究生低薪的“严寒”。但在思考这个现实问题时,我感触更多的却是竞争的压力和活力。在我看来,研究生低薪只是竞争态势下的正常反映,并非真的存在研究生被歧视,或者大贬值的倾向。
研究生出售的劳动力是一种商品,既然是商品就要接受价值规律的作用。也就是说,其价格的定位不仅取决于本身的价值,还要取决于其出售时的供求关系。而我们知道,研究生在就业时常常将职位锁定在大城市的热门职位,如此同质化的竞争难免造成局部的供过于求。用人单位则自然可以把起薪降得很低,这是符合经济理性的。
所以,研究生低薪只是竞争带给我们的压力,而不是研究生本身价值的消逝。当我们及时调整就业方向,以避免这种白热化的竞争时,往往就会出现“柳暗花明”的感觉。比如,将就业的地点更改,或者将求职目标微调,就可以在需要自己的地方,顺利地实现个人预期的价值。毕竟,从就业的整体形势上说,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远大于现有的供应。所谓的研究生过剩,只是局部竞争激烈地区的相对过剩,并非社会已经不再需要。
如果我们一定要留在竞争激烈的地方,就应该坦然地承担起相应的竞争成本。因此,一旦坚定自己参与竞争的决心,就应该理性的看待研究生低薪的现象。
有人担心,研究生低薪会造成新的“读书无用论”。在我看来无须多虑。真正能够改变命运的是人们所掌握的知识,而不是读书的年数。并且,读书所谓的有用是终身受益的过程,而不是瞬间的改变。因此,研究生低薪带给人们的最大启示是读书要用功,要经得起竞争。
研究生出售的劳动力是一种商品,既然是商品就要接受价值规律的作用。也就是说,其价格的定位不仅取决于本身的价值,还要取决于其出售时的供求关系。而我们知道,研究生在就业时常常将职位锁定在大城市的热门职位,如此同质化的竞争难免造成局部的供过于求。用人单位则自然可以把起薪降得很低,这是符合经济理性的。
所以,研究生低薪只是竞争带给我们的压力,而不是研究生本身价值的消逝。当我们及时调整就业方向,以避免这种白热化的竞争时,往往就会出现“柳暗花明”的感觉。比如,将就业的地点更改,或者将求职目标微调,就可以在需要自己的地方,顺利地实现个人预期的价值。毕竟,从就业的整体形势上说,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远大于现有的供应。所谓的研究生过剩,只是局部竞争激烈地区的相对过剩,并非社会已经不再需要。
如果我们一定要留在竞争激烈的地方,就应该坦然地承担起相应的竞争成本。因此,一旦坚定自己参与竞争的决心,就应该理性的看待研究生低薪的现象。
有人担心,研究生低薪会造成新的“读书无用论”。在我看来无须多虑。真正能够改变命运的是人们所掌握的知识,而不是读书的年数。并且,读书所谓的有用是终身受益的过程,而不是瞬间的改变。因此,研究生低薪带给人们的最大启示是读书要用功,要经得起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