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让我得到一份工作专家说称呼小学问大
中国是礼仪之邦,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眼下京城市民关于文明礼仪的讨论热潮更是此起彼伏。职场称呼作为一种礼仪,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新人称呼同事要“勤”要“甜”
可锐咨询顾问有限公司的首席咨询师吕东鸣说,人们一直以为只有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的人们才更注意这些刻板严谨的称呼,所以职场上对称呼的注重正日益淡漠。尤其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他们对职场称呼处于摸不着头脑的阶段。刚进单位,两眼一抹黑,全是生人面孔,如何迅速融合到这个团队中?怎样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其实都是从一声简单的称呼中开始的。哪怕是甜言蜜语呢,只要恰到好处不招人烦就是成功。
新人报到后,首先应该对自己所在部门的所有同事有一个大致了解。对自己介绍后,其他同事会一一自我介绍,这个时候,如果职位清楚的人,可以直接称呼他们“张经理、王经理”等等,对于其他同事,可以先一律称“老师”,这一方面符合自己刚毕业的学生身份,另一方面,表明自己是初来乍到,很多地方还要向诸位前辈学习。等稍微熟悉之后,再按年龄区分和自己平级的同事,对于比自己大许多的人,可以继续称“老师”,或者跟随其他同事称呼。对于与自己年轻相差不远甚至同龄的同事,如果是关系很好,就可以直呼其名。再有,需要注意的是,在喊人的时候,一定要面带微笑,眼睛直视(但不是死瞪)对方,表现要有礼貌。
“老”人更不可小视称呼
同时,吕东鸣提醒说,在职场上不注意称呼的有两大人群,第一是新人,再有就是年龄大、资格老的普通员工。各单位都会有这样一些员工。年龄近中年,但职位却仍处一般。他们的年纪有时与经理同岁,甚至还要大于经理等管理者。这个时候,某些这样的老员工对职场称呼就会不大注意,甚至有所忽略。有些人甚至凭借自己的资历对领导也“小张、小王”地称呼,或者即使在称呼上加入了“张总、李总”这样的台头时,也总让人感觉他们是在说反话,有点黑色幽默的讽刺意味。这会让领导非常不舒服。不是所有的领导都胸襟宽广,大部分领导都希望自己的属下能对自己尊敬,倚老卖老,忽略职场称呼的做法要不得,这绝对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民营企业“哥俩好” 能少则少
职场专家介绍,与外企不同,民营企业对职场称呼的阶层区分更明显一些。从老板到部门主管、到办公室主任、再到比自己资历老的各位同事,几乎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称呼。
现在的公司多如牛毛,小型公司更是遍地开花。在这样的公司里,对职场称呼要更直白和热情一些。
“十几个人的小团队如果分得一是一、二是二,兵是兵、将是将,是不是反而就没意思了?”在一家小型公司工作的庞海如是说。他说,他周围很多朋友都是在小公司工作的,有的公司里不过才七八个人,根本就没那么多的层级概念。大家统称领导为“头儿”,或者“张哥、李姐”地称呼,同事之间更是以“哥、姐”这样叫的居多。大家的私人关系也都很密切。
但专家提醒,这种亲热的“哥俩好”还是能少则少,不要太过。尤其是需要注意自己和老板之间的关系。如果太过亲热,少不了让人说闲话,而且如果在工作中太过随意和亲热地称呼,容易让工作伙伴觉得你不够成熟。毕竟是在工作环境中,最好不要把私人关系和同事关系混为一谈。
当局者说
外企称呼也需“看人下菜碟”
摩托罗拉的rose刚一听到“职场称呼”这个概念时,稍微有些茫然,因为在她的工作辞典里,职场称呼倒不是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她的部门里,所有人都是称呼英文名,大家感觉比较轻松和自在。无论是外方主管还是中方主管,称呼员工时也大多叫其英文名字。而且她感触最深的是,所有人在打招呼的时候都是微笑着的,这让工作环境分外舒服。她说,外企公司可能较国内企业更注重人性化的工作氛围,尤其是一些知名的大公司更是追求一种和谐的工作环境。而且,尽管大家直呼其英文名,但员工们对老板还都是从心里表示尊重。因为工作能力在那里摆着呢,随和的领导者大家都更喜欢。
其实外资企业更注重礼节。叫名字虽然不违反礼节,但同时更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以为叫了名字就可以更亲热或做事肆无忌惮,在外企更要注重自己的形象,行为举止都要更有分寸。
在外资企业工作的linda对“职场称呼”有自己的观察。她认为不是所有外资企业的老板或主管都喜欢别人称呼自己英文名的。这也需要“看人下菜碟”。
原来linda的公司主管是从加拿大总部学习归国的,强调办公室的人际和谐气氛,大家一律互称英文名。后来,这位经理被调到香港分公司去,新来的经理是刚从另一家国内知名企业过来的。大家对他不自觉地就称呼“魏总”。大家私下开玩笑说,看着他严肃的面孔,就不自觉地把称呼改了。
linda说,外企员工也不要总认为自己的上司就喜欢你叫他本名。现在各企业的人事情况都越来越复杂,很多国内知名企业的管理者都会跳槽到一些外企任职,对于他们不要理所当然地沿袭以往的称呼习惯,要先观察一下他们的喜好和性格,然后再决定如何称呼。如果领导有明确“指示”让你叫什么,那最好,如果没有,就需要自己多个心眼了。叫错了虽然没什么大碍,但如果老板用异样的眼神盯你五秒钟,也够让脑细胞死伤无数了。
经典故事
一句称呼换来一份工作
职场上最诚惶诚恐、毕恭毕敬的人是谁?是菜鸟新人!
王露是太平洋盈科电脑城的一个小职员,去年刚刚毕业。说起职场称呼,她满脸兴奋。“我应聘时就是因为一句称呼转危为安的。”去年应聘时,由于她在考官面前太过紧张,有些发挥失常,就在她从考官眼中看出拒绝的意思而心灰意冷时,一位中年男士走进了办公室和考官耳语了几句。在他离开时,她听到人事主管小声说了句“经理慢走”。那位男士离开时从王露身边经过,给了她一个善意鼓励的眼神,王露说自己当时也不知道哪儿来的灵光一闪,忙起身,毕恭毕敬地对他说:“经理您好,您慢走!”她看到了经理眼中些许的诧异,然后他笑着对自己点了点头。等她再坐下时,她从人事主管的眼中看到了笑意……
后来她顺利地得到了这份工作。人事主管后来告诉她,本来根据她那天的表现,是打算刷掉她的。但就是因为她对经理那句礼貌的称呼让人事部门觉得她对行政客服工作还是能够胜任的,所以对她的印象有所改观,给了她这份工作。
新人称呼同事要“勤”要“甜”
可锐咨询顾问有限公司的首席咨询师吕东鸣说,人们一直以为只有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的人们才更注意这些刻板严谨的称呼,所以职场上对称呼的注重正日益淡漠。尤其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他们对职场称呼处于摸不着头脑的阶段。刚进单位,两眼一抹黑,全是生人面孔,如何迅速融合到这个团队中?怎样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其实都是从一声简单的称呼中开始的。哪怕是甜言蜜语呢,只要恰到好处不招人烦就是成功。
新人报到后,首先应该对自己所在部门的所有同事有一个大致了解。对自己介绍后,其他同事会一一自我介绍,这个时候,如果职位清楚的人,可以直接称呼他们“张经理、王经理”等等,对于其他同事,可以先一律称“老师”,这一方面符合自己刚毕业的学生身份,另一方面,表明自己是初来乍到,很多地方还要向诸位前辈学习。等稍微熟悉之后,再按年龄区分和自己平级的同事,对于比自己大许多的人,可以继续称“老师”,或者跟随其他同事称呼。对于与自己年轻相差不远甚至同龄的同事,如果是关系很好,就可以直呼其名。再有,需要注意的是,在喊人的时候,一定要面带微笑,眼睛直视(但不是死瞪)对方,表现要有礼貌。
“老”人更不可小视称呼
同时,吕东鸣提醒说,在职场上不注意称呼的有两大人群,第一是新人,再有就是年龄大、资格老的普通员工。各单位都会有这样一些员工。年龄近中年,但职位却仍处一般。他们的年纪有时与经理同岁,甚至还要大于经理等管理者。这个时候,某些这样的老员工对职场称呼就会不大注意,甚至有所忽略。有些人甚至凭借自己的资历对领导也“小张、小王”地称呼,或者即使在称呼上加入了“张总、李总”这样的台头时,也总让人感觉他们是在说反话,有点黑色幽默的讽刺意味。这会让领导非常不舒服。不是所有的领导都胸襟宽广,大部分领导都希望自己的属下能对自己尊敬,倚老卖老,忽略职场称呼的做法要不得,这绝对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民营企业“哥俩好” 能少则少
职场专家介绍,与外企不同,民营企业对职场称呼的阶层区分更明显一些。从老板到部门主管、到办公室主任、再到比自己资历老的各位同事,几乎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称呼。
现在的公司多如牛毛,小型公司更是遍地开花。在这样的公司里,对职场称呼要更直白和热情一些。
“十几个人的小团队如果分得一是一、二是二,兵是兵、将是将,是不是反而就没意思了?”在一家小型公司工作的庞海如是说。他说,他周围很多朋友都是在小公司工作的,有的公司里不过才七八个人,根本就没那么多的层级概念。大家统称领导为“头儿”,或者“张哥、李姐”地称呼,同事之间更是以“哥、姐”这样叫的居多。大家的私人关系也都很密切。
但专家提醒,这种亲热的“哥俩好”还是能少则少,不要太过。尤其是需要注意自己和老板之间的关系。如果太过亲热,少不了让人说闲话,而且如果在工作中太过随意和亲热地称呼,容易让工作伙伴觉得你不够成熟。毕竟是在工作环境中,最好不要把私人关系和同事关系混为一谈。
当局者说
外企称呼也需“看人下菜碟”
摩托罗拉的rose刚一听到“职场称呼”这个概念时,稍微有些茫然,因为在她的工作辞典里,职场称呼倒不是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她的部门里,所有人都是称呼英文名,大家感觉比较轻松和自在。无论是外方主管还是中方主管,称呼员工时也大多叫其英文名字。而且她感触最深的是,所有人在打招呼的时候都是微笑着的,这让工作环境分外舒服。她说,外企公司可能较国内企业更注重人性化的工作氛围,尤其是一些知名的大公司更是追求一种和谐的工作环境。而且,尽管大家直呼其英文名,但员工们对老板还都是从心里表示尊重。因为工作能力在那里摆着呢,随和的领导者大家都更喜欢。
其实外资企业更注重礼节。叫名字虽然不违反礼节,但同时更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以为叫了名字就可以更亲热或做事肆无忌惮,在外企更要注重自己的形象,行为举止都要更有分寸。
在外资企业工作的linda对“职场称呼”有自己的观察。她认为不是所有外资企业的老板或主管都喜欢别人称呼自己英文名的。这也需要“看人下菜碟”。
原来linda的公司主管是从加拿大总部学习归国的,强调办公室的人际和谐气氛,大家一律互称英文名。后来,这位经理被调到香港分公司去,新来的经理是刚从另一家国内知名企业过来的。大家对他不自觉地就称呼“魏总”。大家私下开玩笑说,看着他严肃的面孔,就不自觉地把称呼改了。
linda说,外企员工也不要总认为自己的上司就喜欢你叫他本名。现在各企业的人事情况都越来越复杂,很多国内知名企业的管理者都会跳槽到一些外企任职,对于他们不要理所当然地沿袭以往的称呼习惯,要先观察一下他们的喜好和性格,然后再决定如何称呼。如果领导有明确“指示”让你叫什么,那最好,如果没有,就需要自己多个心眼了。叫错了虽然没什么大碍,但如果老板用异样的眼神盯你五秒钟,也够让脑细胞死伤无数了。
经典故事
一句称呼换来一份工作
职场上最诚惶诚恐、毕恭毕敬的人是谁?是菜鸟新人!
王露是太平洋盈科电脑城的一个小职员,去年刚刚毕业。说起职场称呼,她满脸兴奋。“我应聘时就是因为一句称呼转危为安的。”去年应聘时,由于她在考官面前太过紧张,有些发挥失常,就在她从考官眼中看出拒绝的意思而心灰意冷时,一位中年男士走进了办公室和考官耳语了几句。在他离开时,她听到人事主管小声说了句“经理慢走”。那位男士离开时从王露身边经过,给了她一个善意鼓励的眼神,王露说自己当时也不知道哪儿来的灵光一闪,忙起身,毕恭毕敬地对他说:“经理您好,您慢走!”她看到了经理眼中些许的诧异,然后他笑着对自己点了点头。等她再坐下时,她从人事主管的眼中看到了笑意……
后来她顺利地得到了这份工作。人事主管后来告诉她,本来根据她那天的表现,是打算刷掉她的。但就是因为她对经理那句礼貌的称呼让人事部门觉得她对行政客服工作还是能够胜任的,所以对她的印象有所改观,给了她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