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求职指南 - 调查应届海外留学生国内求职

调查应届海外留学生国内求职

我在上海求职的机会有多少?
    
     网申对现在的学生来说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尤其是那些知名外企,不论招实习生还是正式员工,网申都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既然可以通过网上申请,身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可以参加吗?要知道,国内现在正招聘的,可是明年的应届毕业生。如果远在海外、明年毕业的留学生现在不申请在国内的就业机会,明年回国时,大部分公司名额已满,任再优秀已是枉然。于是乎,千万海外学子此刻也和上海应届大学毕业生一样,忙于埋头电脑前,一遍遍地填写个人信息、教育背景、社团活动经历……有时还有open questions,性格测试在等着完成。对于身在国外、心系国内职场的学生来说,网申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这些在国外苦读的“明朝的海归们”,可以加入今朝这个大学生就业申请的队伍吗?
    
     不能面试怎么办?我心急如焚 christine 留学国家:澳大利亚明年研究生毕业
    
     我明年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书了。在回国前,我更希望能够在澳大利亚拿一个身份。既然已经出国了,身边大多数的朋友都和我有一样的想法:进一个大公司;拿个“身份”,以后出国工作、旅行都更便利。但事实上,要想把自己的每一步都计算精准,却是一个难题。虽然身在国外,可是我却一直十分关心国内的求职情况。毕竟,我想回到上海,陪在父母身边,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可是,出国这么多年,我也已经相当适应国外的生活,为此,我也希望自己拿到一个国外的“身份”,以后出入都更方便。可是,现在留学的人这么多,竞争如此激烈,我不禁要自问:我够突出吗?
    
     今年,我留意到一些我比较感兴趣的大公司都提前在网上与明年的应届毕业生开始“沟通”起来。我也加入到了其中,按照网上的要求,投简历、咨询相关的申请要求。本来,我没有想过提前这么多时间找工作,毕竟我明年才能回国,但是看到这样便利的一个招聘形式,我似乎看到了一线曙光:我也有资格竞争,参加这样的选拔。
    
     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比国内的竞争者更具优势。我有留洋的经历,首先,语言方面存有优势;其次,我的相关专业背景,包括我自己考的会计认证;如果在外企工作,我更容易适应公司的企业文化……我很认真地按照要求填写表格,也十分期待自己能有机会提前找到合适的工作。
    
     前2天,我收到了某公司的邮件,我已经成功进入了第一批的筛选,以后可能有机会参加面试……可是,我现在还在国外。既然可以网上申请,是不是也意味着公司可以接受电话面试?我提前求职,是不是太过心急了呢?我有许多问题,希望得到相关的解答。
    
     我该如何与国内的就业接轨?
    
     实习经验多多益善 期待回国发展
    
     ivan 留学国家:法国明年硕士毕业
    
     我出国的经历比较特殊,虽然当初申请的是法国的商校,但是期间,我去过英国和美国的2所学校交流。作为交流学生,我在其他国家的学费全免,只需承担自己的生活费和其他旅行的开销。去过那么多国家,我觉得自己变化很大。一方面是自己专业方面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去过3个国家的原因,对于很多事情的处理方式,有着独到的想法。对于各国间的文化差异,我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但是,有一件事我一直十分坚定,那就是,毕业后,我一定会回国发展。今年的假期,我回到了上海。通过朋友的介绍,我先后在2家外企实习,第一家是知名的外企,制度严格,工作压力大,过完每一天都实属不易。另一家实习公司是法国的某广告公司,我的法语和英文都没有什么问题,在那里实习比起很多本土员工来说就很有优势。在那2个月里,我觉得自己每天都吸收了很多新鲜有趣的东西,虽然有时工作很忙,但是只要看到马路上的属于我们的创意广告,就会觉得十分的欣慰。在结束实习后,我又回到了法国继续学业。明年,我即将毕业回国,我把许多感兴趣的公司网址都加入了链接,十分关注他们的招聘情况,虽然我现在人在国外,但是我依然是有竞争力的。
    
     找不到工作我不断发胖 camie 留学国家:新西兰明年本科毕业
    
     我在国外的日子,一直都要比别人勤奋刻苦百倍。我的底子差,英语不够好,我就天天查字典、背专业词汇;我的专业背景不够,我就每天花更多的时间在预习和作业上。几个月下来,我总算跟上了国外大学的节奏,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来自于身体的“隐患”。不知为什么,我开始发胖。每天吃得差,睡得少,我却莫名地开始虚胖。过年前,利用学校的假期回国看病,医生说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严重起来需要静养。我说我很快就要回去上课,医生只好给我开了大包大包的药带去新西兰。在回国的间隙,我透过之前的人际网络,已经开始寻找工作。可是,问了一些朋友,我才发现工作并不好找,出国前对于海归的期望,现在根本已经成了妄想。对于我这样的普通的海归,我想还是应该放低心态,踏实选择一份合适自己的工作。我给许多家公司都投了简历,现在已经和几家国内的公司联系上了,幸运的话,我明年回国就能有一份工作。如果再找不到工作,我怕我会不断发胖。
    
     专家建议 让“海待”成“海产”的3大绝招
    
     laurencelau 上海星曜企业管理咨询
    
     今年某些公司提前招聘,我想可能是因为2个主要因素的考虑所致。其一,是因为毕业生供应量的考虑。表面现象是应聘的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故此整个招聘流程需要更多的时间。但我觉得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在芸芸众毕业生里面,很多(特别是跨国)公司知道他们所需要的专才通才(generalist-specialist)兼备的、有国际商业才干(globalbusinesscompetencies)的应聘学生还是少数,故此公司与公司之间在尽早锁定这类少数应聘学生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竞争。其二,是越来越多的公司明白到,招聘的工作做得好其实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从人力资源的全面成本或投资的角度来计算,得出来的结论都肯定支持这种看法。对海归学生来说,如果他们觉得找工作是毕业回国以后的事情的话,他们将会付出较大的等待的代价。这样的想法其实是一个误区(对国内学生来讲亦然)。职业生涯的抉择、规划、发展开始得越早越好。招聘大会等不是唯一的机会,很多公司都是在不断地找理想的员工。
    
     一、q:如果不能回国参加面试怎么办?a:海归如果可以回国参加面试当然好,但这需要一定的成本。至于通过电话或远程视像设备面试,一般在猎头公司的候选人里面用的较多。如果是比较基层的岗位的话,则可能需要应聘者有非常突出的吸引点才会让招聘单位做这样的额外安排。一些大公司一直对他们需要的员工有非常具体的定义,而往往符合这些要求大部分的应聘者还是比较少。从这角度来说,如果海归学生有这些才干素质,而且有渠道让招聘者知道的话,机会还是挺多的。
    
     二、q:提前多少时间准备回国求职?准备些什么?a:对于海归的建议,我想提前准备是绝对需要的,但问题是“提前多少”和“准备什么”?某些专家的观点认为从大一就该开始准备。我的看法是视不同的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定,可能还要更早一些。例如:有些学生主动参加一些“国际商业才干”类型的辅导课程,有些在校大三大四学生的素质已经很不错,但对商业思维模式、专业工作态度与习惯、英语沟通能力等都只是在参加了课程以后才接触,所以如果他们想在毕业后面试时有突出表现的话,他们就需要加倍发展这些所谓“软才能”。其实这些“软才能”很像家庭的教养,是有了一定的年份后才有一定的“功力”。另外,从渠道的考虑上,十分关键的一点还在于人脉关系的发展(net working)。海归学生应该在海外一开始已经养成这样的习惯,参加一些不同的商业圈子活动、义务工作、自我提升的兴趣小组等。当然他们也可以更主动地去联系跨国大公司的总部或在他们大学附近的分公司来找寻不同的毕业前的机会。
    
     三、q:如何摆脱“海待”的阴影?a:海归的家人、同学、朋友等对海归学生的期望无疑会形成巨大的压力。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只是一时的境况。在“海待”的过程里面,有多积极的态度会起决定性的作用。我觉得他们应该从“海待”变成“海产”,在等待的同时,必须不断有所“产出”,这些包括人脉关系、潜在机会、自我提升、短期项目工作经验、帮助朋友或自己创业经验等等。在正面积极面对问题的时候,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绝对会从内形于外,提高他的外在自信,在机会真正来临时就能更好把握。
    
     老板看海归,越看越……
    
     “海归”变“海带”,近几年已经成了大众的俗语。许多海外留学生辛辛苦苦走出国门闯荡了一番,回国后总是希望自己鲤鱼跳龙门的,可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使得他们中的许多人最后连工作也没找到。于是“海带”们开始抱怨怀才不遇,觉得国内没有伯乐。
    
     国内真的没有伯乐吗?问问主管们,就知道他们究竟是怎么看待海归的了。
    
     海归也得从头做起
    
     某广告业外资公司人事部经理 max
    
     现在海归早已经不稀奇了,出去瞅瞅,一抓一大把。招聘会上好像人人都能揣个外国的文凭来应聘,我们收到的简历也常常十有六七是留过洋的。所以,在这个海归并不稀缺的时代,他们的身价自然也有减无增。更何况,外国的学历文凭也并不一定就比国内的硬,不能因为一个人在国外读过书就认定其才能更高,要知道我们已经不再是那个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国家了。当然,如果是毕业于一些全球数一数二的大学,如耶鲁、斯坦福等,我们还是会优先考虑的。
     其实,无论你是不是海归,刚进入公司总归是算作新人的,新人不可能一进来就坐上管理层,那些经理、副经理、groupleader的位子早已有人稳稳坐好,新人该做的就是在工作上好好表现,创造出成绩。海归在这里也找不到可以得到优待的理由,一样也得从头做起。如果他们能够在工作中确实证明自己的能力,那么也理所应当会得到相应的回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海归的压力似乎很大,因为做不好,别人会觉得他们留洋了也不过如此,做好了,又会被认为是应该的,出去学过东西理应比别人优秀。
    
     海归派的潜力
    
     某食品制造企业经理 卢先生
    
     就我个人而言,并不会特别看重员工是不是海归的身份,因为我觉得一个人大学在哪里读并不是最重要的。你在读大学的时候可能是优等生,但并不代表在工作后也是优等员工。现在很多工作都讲究团队合作精神,所以单单自我感觉好是不够的,个人形象还是双向的定位。从一个老板的角度来看,不管什么人,工作上一看态度,二看成绩。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没有良好的态度,就没有良好的开端,而没有实际的成绩,就没有权利说话。海归的状态其实也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国内就很优秀,到国外深造后再求职的。这类海归初看,并没有国内名牌大学的优势大,但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们的能力就爆发出来。首先是语言方面的优势。国内名牌大学生现在的英语程度也很好,但真的到了实践应用中,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期,留学生在这方面的优势就会很快凸现出来。另外,优秀的海外留学生都经历了一个人在外生活的磨砺,与国内同年纪的应届毕业生相比,多了一份坚韧和成熟的性格。这种性格让他们在工作中很容易度过焦虑期,相对公司来说,人员的稳定性也增加了很多。优秀的海归多有国外公司工作的经验,这种经验让他们在国内与国际交流的工作中,能迅速施展拳脚。
    
     当然另外一种混日子的海归,我就不敢苟同了。这种情况很正常,国内每年那么多大学应届毕业生,优秀的又有多少呢?
    
    
    



求职指南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求职指南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