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经验:我这样被上海大众录取
2005届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式不容乐观。“不论是招聘数量还是工资待遇都不能和以往相比。”话虽如此,可身在著名的理工大学,学的又是紧缺专业,本期求职故事的主角NO.5号人物Sea的求职经历在旁人眼里绝对是顺利轻松的典型。
人物档案编号:005 姓名:Sea 学校:同济大学 专业:机械工程设计制造与自动化
米其林:经验不足败在笔试
我们班30来个人,整个专业共有8个班。除去留学德国和读研的人,大概有五分之四的人都在找工作。就目前看,其中90%的人基本都已经找到工作了。同济以理工科出名,不少对口单位都会直接到学校来开专场招聘会。最多时,光针对我们机械学院的招聘会每天就有2-3个。
米其林轮胎是我投的第一家单位。没有经验,结果笔试就被刷了。笔试有点智力测试的味道,很多都是图形题。20分钟内完成70题,我没做完。现在回想,假如当初合理安排时间,前面的题少花点时间做,进面试应该没什么问题。
第二次有挫败感的是应聘延锋伟世通。延锋的笔试分为两大部分,性格测试和能力测试。笔试通过后,接受了类似情景模拟的考核。每个应聘学生都被设定了一个身份,假定是延锋的一员包括名字、所在的部门、上司都被预先设定。然后,HR给我们一个早晨起床后赶到公司上班的场景。接下来,打开电脑,面对的就是一堆待处理的邮件。邮件内容涵盖老板要出差了,有2个新客户要和老板谈、同学聚会的邀请等等。任务就是把所有E-mail涉及的工作处理好,写下你先处理什么,再处理什么,都怎么处理。通过整个过程,就反映了我们对事情重要性的判断、是否具备抓重点的能力,是否有与其他部门沟通的能力等等。
虽然我自己感觉回答不错,但还是没进入下一轮面试。和我一起有两个同学通过了,我也询问过他们的回答,基本上都一样。事后,我想可能是因为我回答时涂改太多,影响考官阅读。
通用:面试问题让人不舒服
通用汽车的专场招聘会上我投了简历。笔试后,我参加了通用动力总成厂的招聘面试。本来通用的品牌好,整体状态也不错。但面试时,通用给我留下了很一般的印象,最终我放弃了。我想找工作,还是找企业文化和自己脾气性格较契合的较好。
通用的第一轮面试,考官一上来问的就是———你能不能加班,我自然说愿意。然后,他马上问能不能翻班,三班倒钱很多但非常辛苦,说实话我不大愿意,可面试的时候还是得说愿意。第三个问题是问我是否愿意出差,我还是回答愿意。对方解释,山东烟台即将建设新厂,会派人过去。我回答没有问题。对方却不客气地告诉我,“你别着急说没问题,到时候就有问题了。这个长差可不是1-2年,起码要在山东待3年。”当时心里就想,3年,还能叫出差吗?
倒不是我排斥加班,或排斥不愿出差,就是对方的态度让我觉得很难受。没有问任何关于专业或者能力方面的问题,一见面就问加班,还一直问,这让我觉得不大舒服,感觉他们对应聘者不够重视和尊重。
延锋:Nice的考官问题刁
求职过程中,延锋旗下一个车饰公司的三面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第一轮笔试是性格测试,第一轮面试也很简单,即用英语作自我介绍。第二轮面试是常规的,HR就学习情况、实践等问了几个基本问题。到第三轮面试,考官就变成德国人了。
同济大学和德国有很深的渊源,所以大部分同济的学生都会选修德语。其中,像汽车等专业更是有1年的德语加强学习(所以他们的学制是5年)。我选修过德语,但是只考了个初级证书,所以用来面试还是不太有把握,于是我选择说英语。德国企业高管的英语都非常好。
我的简历上简单罗列了一些专业课程,其中一门是“传感测试”。德国考官让我用英语介绍一下这门课的内容。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好到底该怎么用英语解释这门课,只好硬着头皮说。扯了很久,自己觉得没说清楚,看对方的样子也没听懂,我有些泄气,只好转向翻译,老实告诉他我可能无法更好地解释这门课。翻译之后,德国面官的表情不再严肃。他笑着用英语告诉我,他曾经也学过这门课,而且不知道该怎么用英语说清楚内容,所以他很想听听我是怎么用英语来解释的。“Takeiteasy!”(放轻松些!)被他一安慰,我也不像最初那么紧张了。接下去,他又拿出地图,问我家住在哪里,指给他看。
德国面官的问题比较刁,不好准备,但态度很亲切。最终我还是没能入选。总结经验的话,我觉得问题不在于课程解释出现了问题,而是语言沟通。和我一个组的另一个同济男生,是汽车系的,德语非常好。进门后就直接和面官用德语聊开了。考官问他是否去过德国。偏巧他去过汉诺威,于是两个人就风景旅游等话题轻松聊开了,很投机。果然最终他被录取了。
大众二面:压力问题险失措
上海大众的一面也比较轻松。考官给了我一个很空的题目———用英语展望一下20年后的汽车行业。范围这么大,本来就比较难谈,更别说用英语了。我想还是找个切口,选了环保和能源这个角度谈未来汽车业的发展趋势。
至于大众的二面,还是有些惊险的。考官给了我这样一个假设:你是大众的一名老员工,某天你突然发现3年前你参与的一个项目设计存在隐患,你会怎么办?我当然回答,把情况如实汇报给我的上级,然后赶紧想办法弥补。
考官又问:假如你的上级认为时过境迁,就不要揭过去短,小事化了,你会怎么办?我只好回答,如果这个错误影响到行车安全,那么我会汇报上司采取行动,他反对的话,我就只有向生产安全或者其他部门汇报。
“你这是越级汇报!”一听考官的结论,我就很担心,觉得他是否定我的看法。我只有稍稍调整态度,解释:作为领导,我的上司一定比我懂得多,如果他认为这个错误无伤大雅,那么我就听他的。但是,如果的确是安全隐患,我会坚持。
考官还不满意,继续追问:如果上司一直坚持,就是说算了,你该怎么办?对方接二连三地坚持问,我有点搞不清她的态度,有点动摇,是不是该说就听领导的?但是,想到大众的品牌口碑,我还是坚持安全隐患不能放的底线。
后来我想,考官一个劲三番五次追问我,未必就是看我选择听老板还是坚持己见,更多地或许是观察我的抗压能力,看我在强大压力下的反应和表现。
大众三面:表现优顺利过关
过了大众第二关面试,我勉强松了口气。第三面,大众采取的是外企较流行的小组讨论形式。不同于别人讨论商业案例,在大众讨论的是“逃生”问题。8个人一组,30分钟,在一个房间,3个考官在边上观察。
我们小组的情景是:2×××年11月×日,我们8人乘坐的飞机失事,8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侥幸活了下来,但却身在荒岛。我们身边可利用的东西有12样:瑞士军刀、面包、塑料布、绳子、打火机、药品、指南针、镜子、一本德法字典等等(还有几样东西已经记不太清楚)。要求是小组讨论后,将12样东西按照重要程度排序,并给出理由。
知道小组讨论考官看的是你是否有思路有想法。所以,我首先提议大家先花5分钟,自己列表,然后讨论。讨论的时候,我发现大家都是一样一样列。我觉得这样很难把排序的理由说清楚。我想到的办法是将12样物品分类,分成3大类:基本的生存必需品、向外求救的物品、帮助我们逃离荒岛的自救物品。大家对我分类的提议和3个类别表示赞同。继而进一步讨论12件物品该如何归入3类。集思广益的结果比我预先的分类好。例如,镜子,小组成员提出可以归入向外求救,因为可以利用反光。最后的总结发言是我做的。这次表现,我自认为还是很不错的。事实证明,最后我们组8个人留下了3个。
大众还有个做得较周到的地方是,所有考核通过后,根据我们的志愿和专业将我们分入各个部门进行为期2周的实习。希望通过这段时间,增加双方的了解,不合适可以尽早调整,减少今后的不稳定。
[网络]
人物档案编号:005 姓名:Sea 学校:同济大学 专业:机械工程设计制造与自动化
米其林:经验不足败在笔试
我们班30来个人,整个专业共有8个班。除去留学德国和读研的人,大概有五分之四的人都在找工作。就目前看,其中90%的人基本都已经找到工作了。同济以理工科出名,不少对口单位都会直接到学校来开专场招聘会。最多时,光针对我们机械学院的招聘会每天就有2-3个。
米其林轮胎是我投的第一家单位。没有经验,结果笔试就被刷了。笔试有点智力测试的味道,很多都是图形题。20分钟内完成70题,我没做完。现在回想,假如当初合理安排时间,前面的题少花点时间做,进面试应该没什么问题。
第二次有挫败感的是应聘延锋伟世通。延锋的笔试分为两大部分,性格测试和能力测试。笔试通过后,接受了类似情景模拟的考核。每个应聘学生都被设定了一个身份,假定是延锋的一员包括名字、所在的部门、上司都被预先设定。然后,HR给我们一个早晨起床后赶到公司上班的场景。接下来,打开电脑,面对的就是一堆待处理的邮件。邮件内容涵盖老板要出差了,有2个新客户要和老板谈、同学聚会的邀请等等。任务就是把所有E-mail涉及的工作处理好,写下你先处理什么,再处理什么,都怎么处理。通过整个过程,就反映了我们对事情重要性的判断、是否具备抓重点的能力,是否有与其他部门沟通的能力等等。
虽然我自己感觉回答不错,但还是没进入下一轮面试。和我一起有两个同学通过了,我也询问过他们的回答,基本上都一样。事后,我想可能是因为我回答时涂改太多,影响考官阅读。
通用:面试问题让人不舒服
通用汽车的专场招聘会上我投了简历。笔试后,我参加了通用动力总成厂的招聘面试。本来通用的品牌好,整体状态也不错。但面试时,通用给我留下了很一般的印象,最终我放弃了。我想找工作,还是找企业文化和自己脾气性格较契合的较好。
通用的第一轮面试,考官一上来问的就是———你能不能加班,我自然说愿意。然后,他马上问能不能翻班,三班倒钱很多但非常辛苦,说实话我不大愿意,可面试的时候还是得说愿意。第三个问题是问我是否愿意出差,我还是回答愿意。对方解释,山东烟台即将建设新厂,会派人过去。我回答没有问题。对方却不客气地告诉我,“你别着急说没问题,到时候就有问题了。这个长差可不是1-2年,起码要在山东待3年。”当时心里就想,3年,还能叫出差吗?
倒不是我排斥加班,或排斥不愿出差,就是对方的态度让我觉得很难受。没有问任何关于专业或者能力方面的问题,一见面就问加班,还一直问,这让我觉得不大舒服,感觉他们对应聘者不够重视和尊重。
延锋:Nice的考官问题刁
求职过程中,延锋旗下一个车饰公司的三面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第一轮笔试是性格测试,第一轮面试也很简单,即用英语作自我介绍。第二轮面试是常规的,HR就学习情况、实践等问了几个基本问题。到第三轮面试,考官就变成德国人了。
同济大学和德国有很深的渊源,所以大部分同济的学生都会选修德语。其中,像汽车等专业更是有1年的德语加强学习(所以他们的学制是5年)。我选修过德语,但是只考了个初级证书,所以用来面试还是不太有把握,于是我选择说英语。德国企业高管的英语都非常好。
我的简历上简单罗列了一些专业课程,其中一门是“传感测试”。德国考官让我用英语介绍一下这门课的内容。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好到底该怎么用英语解释这门课,只好硬着头皮说。扯了很久,自己觉得没说清楚,看对方的样子也没听懂,我有些泄气,只好转向翻译,老实告诉他我可能无法更好地解释这门课。翻译之后,德国面官的表情不再严肃。他笑着用英语告诉我,他曾经也学过这门课,而且不知道该怎么用英语说清楚内容,所以他很想听听我是怎么用英语来解释的。“Takeiteasy!”(放轻松些!)被他一安慰,我也不像最初那么紧张了。接下去,他又拿出地图,问我家住在哪里,指给他看。
德国面官的问题比较刁,不好准备,但态度很亲切。最终我还是没能入选。总结经验的话,我觉得问题不在于课程解释出现了问题,而是语言沟通。和我一个组的另一个同济男生,是汽车系的,德语非常好。进门后就直接和面官用德语聊开了。考官问他是否去过德国。偏巧他去过汉诺威,于是两个人就风景旅游等话题轻松聊开了,很投机。果然最终他被录取了。
大众二面:压力问题险失措
上海大众的一面也比较轻松。考官给了我一个很空的题目———用英语展望一下20年后的汽车行业。范围这么大,本来就比较难谈,更别说用英语了。我想还是找个切口,选了环保和能源这个角度谈未来汽车业的发展趋势。
至于大众的二面,还是有些惊险的。考官给了我这样一个假设:你是大众的一名老员工,某天你突然发现3年前你参与的一个项目设计存在隐患,你会怎么办?我当然回答,把情况如实汇报给我的上级,然后赶紧想办法弥补。
考官又问:假如你的上级认为时过境迁,就不要揭过去短,小事化了,你会怎么办?我只好回答,如果这个错误影响到行车安全,那么我会汇报上司采取行动,他反对的话,我就只有向生产安全或者其他部门汇报。
“你这是越级汇报!”一听考官的结论,我就很担心,觉得他是否定我的看法。我只有稍稍调整态度,解释:作为领导,我的上司一定比我懂得多,如果他认为这个错误无伤大雅,那么我就听他的。但是,如果的确是安全隐患,我会坚持。
考官还不满意,继续追问:如果上司一直坚持,就是说算了,你该怎么办?对方接二连三地坚持问,我有点搞不清她的态度,有点动摇,是不是该说就听领导的?但是,想到大众的品牌口碑,我还是坚持安全隐患不能放的底线。
后来我想,考官一个劲三番五次追问我,未必就是看我选择听老板还是坚持己见,更多地或许是观察我的抗压能力,看我在强大压力下的反应和表现。
大众三面:表现优顺利过关
过了大众第二关面试,我勉强松了口气。第三面,大众采取的是外企较流行的小组讨论形式。不同于别人讨论商业案例,在大众讨论的是“逃生”问题。8个人一组,30分钟,在一个房间,3个考官在边上观察。
我们小组的情景是:2×××年11月×日,我们8人乘坐的飞机失事,8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侥幸活了下来,但却身在荒岛。我们身边可利用的东西有12样:瑞士军刀、面包、塑料布、绳子、打火机、药品、指南针、镜子、一本德法字典等等(还有几样东西已经记不太清楚)。要求是小组讨论后,将12样东西按照重要程度排序,并给出理由。
知道小组讨论考官看的是你是否有思路有想法。所以,我首先提议大家先花5分钟,自己列表,然后讨论。讨论的时候,我发现大家都是一样一样列。我觉得这样很难把排序的理由说清楚。我想到的办法是将12样物品分类,分成3大类:基本的生存必需品、向外求救的物品、帮助我们逃离荒岛的自救物品。大家对我分类的提议和3个类别表示赞同。继而进一步讨论12件物品该如何归入3类。集思广益的结果比我预先的分类好。例如,镜子,小组成员提出可以归入向外求救,因为可以利用反光。最后的总结发言是我做的。这次表现,我自认为还是很不错的。事实证明,最后我们组8个人留下了3个。
大众还有个做得较周到的地方是,所有考核通过后,根据我们的志愿和专业将我们分入各个部门进行为期2周的实习。希望通过这段时间,增加双方的了解,不合适可以尽早调整,减少今后的不稳定。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