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环境商业银行应先行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金融,商业银行是否能健康、稳步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有效投入,而增加资金投入是以资金的安全为前提的,必须有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来保障。
在目前的金融环境下,借贷企业信用度不高的问题非常突出,信用自律机制没有在企业之间普遍建立。不重信用的逃废债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银行的正常经营。由于社会诚信度低,银行加强了贷款风险管理和控制,强化了责任约束,贷款极为审慎,致使银行贷款中信用贷款比例很低,不得不用高担保率和项目的低风险来保证贷款的安全,出现了所谓的银行“惜贷”现象,企业的融资成本越来越高。这种恶性循环,不仅制约了企业和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最终还将制约经济的发展。
如何有效实现银行自身效益最大化与充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已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大力推动,政、企、银通力合作,共同构筑良好信用环境。信用环境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需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社会监督等多种手段,有效维护社会信用,为银行增加信贷投入创造条件,需要政府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参与到纠正、制止、打击逃废债务的工作中去。
在处理企业改制、处理金融诉讼、落实国家政策、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法律环境等方面,从保护银行合法权益出发,对商业银行债权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与支持。经贸部门要切实加强指导,加强行业自律与诚信教育,依法规范企业改制程序,严格落实“债随物走”等原则,坚决制止纠正企业借破产之机逃废金融债权的行为;司法部门要加大对违约行为的惩罚力度,对恶意逃债的企业管理者予以重处,依法拍卖抵贷资产优先归还银行贷款,解决银行对拖欠贷款本息企业起诉执行难的问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企业登记注册时,要依法维护金融债权,对有贷款企业改制成立新企业颁发营业执照时,须经债权银行同意。在全社会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增强银行信贷投入的信心。
商业银行在优良信用环境的基础上,应强化金融支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当前,国有银行业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和任务,既要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又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既要应对来自国内同业的竞争,又要迎接加入世贸组织后来自国际银行业的挑战。银行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命脉,首先应该承担起带动和推动经济发展的责任,银行的发展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在优良信用环境的基础上,银行应全力支持政府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全力支持具有龙头地位的上市公司;全力支持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管理规范的民营企业;全力支持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工程和项目。特别是对信用记录多年连续优良的企业,银行应通过增加授信额度,简化审批程序,灵活运用利率杠杆提供一站式全方位金融服务等扶持其加速发展,实现政府、企业、银行多方共赢,促进地方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