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短信陷阱坑人没商量
“我从来没有订制过任何服务,可是为什么总有莫名其妙的消息发到我手机上?而且一查短信详单,竟然每个月都在收费……”日前,记者接到不少市民关于手机短信的投诉。记者发现,手机短信在快速蹿红的同时,不少短信负面现象也相继呈现在人们眼前。昨日,记者专门对手机短信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手机短信问题不容忽视。
五大短信陷阱要提防
记者在调查时发现,手机短信共存在五大问题。
现象一:“霸王短信”常常入侵手机。明明没有订制任何短消息,可是手机上总是接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信息。对于这样的消息,很多用户只是简单地将之删除后就不再过问,然而这些消息却在免费发送了几天或一个月后,便成为了不取消就月月收取信息费的“霸王短信”。
现象二:“为了庆祝×××公司成立××周年之际,特进行抽奖活动,本次活动对所有手机用户按手机号进行随机抽取,恭喜您中了×等奖,请您马上到我公司领奖……”类似这样的短信频频出现在用户的手机上。很多用户为该类短信究竟是真是假搞晕了头脑,一些用户在经过尝试后发现原来只是骗局一常现象三:虽然短信服务的基本费用为每接收一条短消息收取0.1元,但诸如订阅新闻、参与有奖问答、天气预报等服务却各有各的收费标准,有的甚至远远高于基本收费,而经营者却未能将各种短信服务收费标准明确、清楚地告知用户。另外,互联网上的一些网站的短信资费名目繁多,令人难明;手机费用清单上的收费项目,也难以让人一目了然。短信收费计费实在是让人“雾里看花”。很多用户因为不懂具体的资费说明,而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订了一些短信息服务,导致了高额的信息费、业务费等。
现象四:一些内容良莠不齐,大量广告信息和不健康信息扰乱用户的正常生活。特别是短信群发手段的出现及网络的快速繁衍特性,更使各类广告满天飞。更甚的是,少数不法分子利用短信发送欺骗性的广告,给一些手机用户造成了经济损失。自从短信息兴起以来,一些内容低俗不堪的网络短信和新的恶作剧方式随之产生,而且有不少黄色和反动图片。这种无聊短信息不仅骚扰手机用户,还要为骚扰者付费。
现象五:部分网站上发送短信暗藏陷阱。由于在手机上直接编制短信比较麻烦、费时,而且难以群发,因此很多消费者都喜欢到网站上去下载发送短信,而且,通过网站,短信可以一下子整批发送出去,因此,特别是在节日期间,通过网站发送短信的数量流量是直线飙升。一些网站利用人们这个心理,抓住节日时机,在逐利本能的驱使下,设下了许多网络陷阱,令不少消费者多花了冤枉钱,事后才知上当受骗。
手机短信给用户带来的就是经济损失,除了每月交纳的信息费损失之外,不少人也因为短信被骗了不少钱。中央电视台就曾在某年的“3.15”晚会公布了一个消费者被虚假的手机短信广告骗去数万元的案例。
经过对南京百位市民的随机调查,记者发现,76%的被访对象曾收到过带有诈骗性质的短信,其中近两成用户表示曾上当受骗,蒙受了经济损失;而大多数的被访对象表示会立刻删除,可见他们已经识破了这种骗人的把戏;还有近三成的被访对象表示会按照上面留的手机号进行咨询,不过拨打后都是传来占线的声音。
此外,调查结果显示,68%的用户曾受到“霸王短信”的骚扰,32%的订制诸如天气预报等服务的用户不清楚这些服务的具体收费。39%的用户表示在网上下载发送过短信。
坑人短信源自何方?
究竟这些坑人的短消息是从哪里“流窜”出来的呢?用户到底应该怎样严防它的“袭击”呢?记者从中国联通10010客户服务中心与江苏移动1860客户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联通发送短消息的号码包括:888、8888、10010、1580、10018、198以及1986;而移动则包括:05000、18611、18612和07788,这些号码发送的消息一般是不收费的,即使收费,也会注明详细情形,用户可以选择。
记者了解到,除了这些号码,其他发送消息到用户手机上的非手机类号码都是sp提供商的项目,而出现的问题短信,不少就出自这里。这些短信会在用户没有订制的前提下,主动送上门,虽然也表明了收费情况,诸如前三天(或一个月)免费,之后便开始正常收费。很多用户因为没有订制过该消息,所以当时就不以为然地将之删除,直到收费很长时间看到话单后才察觉到其中的猫腻。对于这样的情况,用户只要在收到此类消息后立刻发送“0000”或“00000”回复就可以将服务取消了。
此外,记者了解到,手机短信息因为是点对点式的,所以任何一个手机用户都可以不经任何审查而向他人发送信息。有关人员提醒广大短消息用户,一定要善于识别每条信息的真伪,对陌生手机号码传输过来的信息尤其要当心,以免上当受骗。
抵制不良短信刻不容缓
据悉,在2004年江苏省九届二次政协会议上,民革江苏省委就有加强通讯短信息管理的提案,提案称,短信息发送者通过发送含有辱骂或者挑逗等具有攻击性内容的短信息,对短信息接收者实施侵扰,而短信息的接收者往往难以有效地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免受干扰和排除干扰。另外,不法分子利用短信息对他人进行诈骗,骗取他人钱财的事屡屡发生。对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短信息服务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江苏省钟山明镜律师事务所律师崔武指出,一些不由分说“强买强卖”的短信非常霸道,收到后稍不留意可能一下子就会被连套几个月的信息服务费,其行为与我国法律规定的默许行为有很大的差别,消费者收到短信侮辱和被强收不愿接受服务的服务费,完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向通讯公司和信息公司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