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骗术揭秘 - 招商,行走在罪与非罪之间!

招商,行走在罪与非罪之间!


     传销本身并没有什么罪过,只是因为被太多的骗子用来当作敛财的工具,从而遭到了人们的唾弃。招商模式本身应该是“积极向上”的,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的招商市场上也像当年的传销一样,充斥了太多的居心叵测者,再加上一些动机虽好但具体运作却没有章法的招商者,于是招商市场就更加混乱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目前国内招商市场的混乱程度绝不亚于传销被禁止前的情景,到处充满了险恶的骗局和粗糙的游戏。因受不住“天上掉馅饼”的诱惑而砸锅卖铁前来“应招”结果却因“中招”而倾家荡产者有之,兴致勃勃携巨资杀入准备大展宏图却因不明其中奥妙而片甲不留、轰然倒地者有之。
    
     那么,谁能给我们一双慧眼,让我们把这个浑浑噩噩的招商市场看个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广告疑云
    
     随手翻开身边的财经、营销类报刊杂志,招商广告可谓铺天盖地,其言辞的诱惑力足以让人垂涎欲滴:
    
     “500亿元的大市场等你进入!”
    
     “无需投入,代理世界名牌!”
    
     “500%的市场回报,你还等什么?!”
    
     “一年成为百万富翁,再也不是梦想!”
    
     “×%的市场开发能力,一年至少能赚××万!”
    
     ……
    
     在招商广告所描绘的“天堂”里,遍地金子,俯拾皆是。令人眼花缭乱、信口雌黄的广告背后,要么是低级骗子的杂耍陷阱,要么是招商者的浮躁、粗浅。急功近利的应招者一旦落入前者设计的圈套,其结果不言自明;要是运气好一点,撞上了后者,但是与这等素质的企业主为伍,其胜算也飘渺。
    
     其实我们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那些知名企业的招商就不会落此俗套。同样,那些有相当实力和市场运作能力的经销商也很少会上这样的“贼船”。
    
     对于一个寻求长远发展的企业,并不会将招商看成一种“套现”的手段。这样的企业在广告形式上不会夸大其辞,而是诱之以利,明之以理,强调责任与权利对等,希望优势互补,谋求与经销商的共同发展。
    
     一个好的招商广告,应该是诉求独特明晰,诱因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具备“可信、可靠、可比、可心、可行、可查”等原则特征,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那些真正有实力的经销商加盟。对那些肆意鼓吹、不切实际的招商广告,千万“敬”而远之!
    
     产品疑云
    
     在数不胜数的招商广告中,“首创”、“独创”、“专利”、“唯一”、“填补空白”等字样时时映入眼帘,给人的感觉似乎招商天地里的产品比家乐福大卖场还要齐全。
    
     的确,产品是企业和经销商合作的根本。在产品日趋同质化的今天,无论是厂家还是经销商,能够拥有一个真正具有独特功效或优势并且容易被广大消费者认知、认可的好产品往往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但到底什么样的产品才算好产品?我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何老师,你看××产品怎么样?能赚钱吗?”“何老师,我就听你一句话了,××产品你说好,我就做。”说实话,每当有人问我这类“决定生死”的问题时,我总是觉得左右为难。有人说:“没有卖不好的产品,只有卖不好产品的人。”还有人说:“产品本身没有好坏区别,只有畅销的产品才是最好的。”但如果按此说法推论,难道你只要有了一支过硬的销售队伍和良好的运作能力,你说卖什么东西都会赚钱吗?回答一定是否定的。但这个问题还非常关键,我们还必须弄清楚什么是好产品,因为对广大的中小经销商和新入门者来讲,“好产品”几乎成了他们“中招”的魔咒。
    
     我们无法对目前刊登在报刊上的招商产品逐个做一点评。但就一般常理与规律而言,还是可以罗列出一些判定产品的基本依据与思路的:产品是否真的具有实际功效或良好感觉?产品是否有潜在——最好是实实在在而且急需的消费人群?目前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综合表现如何?与已有的同类产品相比,该产品是否有独特或相对的优势?产品能否给人以“物有所值”、最好是“物超所值”的整体感受?产品是否具有极具冲击力的卖点?产品功效与优势是否易于表达与传播?产品的适销终端多不多?门槛(终端条件)高不高?国家对该类产品的经销是否有相关限制与规定?产品的保质期如何?有没有明显的淡旺季?产品的仓储与运输要求高不高?……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诸如价格、政策、支持、保障以及经销商自身资源与长项等多种因素需要考量。
    
     还有,除了对招商厂家的产品功能优越性、成本等“硬件”需要考量之外,对其“软件”也要仔细考量,“软件”包括商标(品牌)、商品名称、包装设计、精品概念提炼等。
    
     概念疑云
    
     在招商广告中我们经常会看到“600百亿元的大市场等您共享”“空白市场、俯首是金”“市场前景随您想象”等等让人心动的言语。而只要稍懂一点市场知识与营销常理的人都会清楚,“需要”与“需求”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单有欲望是构不成市场的,有需求欲望还必须有实际购买能力,才能构成真正的市场“需求”。
    
     再退一万步讲,就算招商者所讲的市场潜力确实如此,但你有相应的开发能力吗?要知道,如何从“需要”到“需求”再到“购买”,这可是多少企业为之努力、为之付出、为之奋斗的目标,又有多少企业为了这“惊险一跳”而付出了成千上万亿的投入,结果却葬身深渊。
    
     “如果每人消费一盒……”“如果每10人买一盒……”“如果每个终端每天卖掉一盒……”“如果每两天卖掉一盒……”可事实呢?“应招”以前先去所在城市各个商家的终端看一看,你就会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所以,无论是招商者还是应招者,在面对美好的市场前景时,都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学会系统地思考问题:这块蛋糕到底有多大?这块蛋糕中到底有多少能够属于我?我将如何把这块蛋糕拿到手中?
    
     价格疑云
    
     毫无疑问,拼命抬高零售价格,然后大幅度“让利”,以极低的价格供货,已成为目前招商企业最常用的手段。
    
     事实上,招商企业的产品供货价比一般区域代理的方式更低也是应该的,因为应招者承担了更多的风险,而且他们比一般的代理要付出得更多。然而这种无限制的盲目抬高零售价格的做法实在令人担忧。产品零售价格的确定是必须以消费者可以接受为出发点的,而不应该是中间商百分之多少的毛利空间。最浅显的道理是,只要你的产品没人肯掏钱购买,那么,商品的高标价是没有什么实质意义的——当然,低价进货、高价抵债者除外。
    
     在拼命抬高零售价格的同时,招商企业往往还会推出诸如“无条件退货”“全额回购”“随时推出”等一大堆承诺与保障,应招者似乎真的是“零风险”了。
    
     其实只要是有一点商业经历的人都会知道,这种“高回报”“零风险”的好运是绝对不会轻易地落在自己头上的。这些利益许诺与保障的背后,你一定会看到招商者雷打不动的规定:先付款、后提货,至少是一手钱一手货。当然,也有一些改换了名词,如“保证金”“押金”等,其本质都是要应招者先交钱,然后你才能拥有招商者利润“巨大”的产品。
    
     标高零售价格本来也没有什么错,“大幅让利”与“利益保障”也是应该的,“先款后货”或先交“押金”也是正常的。但比这更为关键的是,你要看看产品的价格消费者是不是能够接受,以及产品是否能够真正实现终端销售;一旦产品滞销,你是否真能得到厂家许诺的那么多“保障”,这些才是经销商真正应该关心的问题!传播疑云多数招商企业都会允诺给应招者以相应的市场支持,尤其是近两年来,当招商者发现应招者不但要“鱼”,而且还要“渔”之后,就更加注重对应招者的市场支持,诸如:“×××(影视名角)担当代言人。”(事实上,找一位国内一流明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作平面媒体代言人,花费不了多少钱。)“5000万元的广告扶持。”(有些项目整个的广告投入才百八十万元,何来千万元?)“中央电视台强势广告。”(有些只是花个几十万元播个十天八天,是专门播给经销商看的。)“十大卫视连播。”(有些就是以一两折的价格买点儿垃圾时间段专门配合招商的。)
    
    “几十家报纸、杂志全面广告投入。”(很有可能就是指你目前正在看的招商广告。)“全程专业人员贴身帮助。”(很多就是在你签完意向性协议之后,来个业务员催你付款,而后就再无踪影。)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联纵智达营销咨询公司也一贯主张对经销商的深度帮控、全程协助,但这必须是建立在招商企业对自身资源、实力的理性判断和对经销商“言必信、行必果”的高度诚信基础之上的。有些招商企业只是临时租用了几间办公室,招聘了几个说话结结巴巴、前腔不搭后语的招待人员。如此这般,如何对应招者进行深度帮控、全程协助?
    
    作为应招者,对此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就当厂家没有一分钱的帮助,全靠我自己,能玩的就玩,没把握的就拉倒。” 进入以商会友诚信论坛 更多防骗内容
    
    
    



骗术揭秘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骗术揭秘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