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骗术揭秘 - 中国假货一年卖出2000亿?!

中国假货一年卖出2000亿?!


     乌鸦是怎么变白的?
    
     “伪宝洁”式造假术:地下活动静悄悄
    
     据宝洁方面介绍,现在制假货者越来越狡猾,在制假时间和制假地点方面都比以前更隐蔽、更地下。为了避开执法部门的工作时间,制假者通常选择凌晨或者周末工作,半夜出货,跟打假活动搞“时间差”。在地点上也由原来比较明显的厂区、作坊转移到地下室、居民楼、山村等地区,甚至监狱也出现了造假窝点,这给治理假货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同时,制假的技术也有很大的进步,地下作坊开始升级到“现代化生产线”。当年有人打电话问宝洁公司,成桶卖的“海飞丝”会不会是假的。而现在,质检人员有时都会感到真假难辨。在2001年破获的一起造假案中,造假工厂不仅有成套的生产线,还有进口的制码机。不仅如此,与“正品”市场的原料采购、生产、销售、消费的流程图相对应,假货也有一条躲在地下的完整流程。
    
     一家著名市场调查公司提供的数字显示,中国市场销售的宝洁产品15%—40%属于假冒。如果按照15%的比例估算,宝洁每年在中国市场因假货而损失的销售额高达1.5亿美元,相当于3亿瓶4000毫升装的“飘柔”洗发水!
    
     茅台式造假术:借助学术力量,进行虚假宣传酒精对肝脏有损伤,这在国际学术界早有定论。“茅台酒不仅能‘护肝’,而且还具有‘抗肝纤维化、肝硬化’的作用。”贵州茅台酒曾在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中作出如此表述。
    
     该公司的负责人在接受一家中央级媒体的采访时则称,这个说法来源于“由包括一名院士、多名教授在内的一支国内一流肝病学者组成的课题组”的研究,该课题组是经过长达4年的调查和动物试验后才得出上述结论的;“这个结论已获得了国内9名著名肝病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肯定”。
    
     尽管国内一些专家教授的研究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但“茅台护肝说”也似乎并非无稽之谈,茅台公司为此提出了事实和理论两方面的依据。
    
     自从茅台酒率先打出“健康牌”后,同类企业纷纷跟进,诸多酒厂竞相展开类似的“研究”和宣传,国内白酒市场随即刮起了一股“喝酒有益健康”的“炒作风”。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这样的事实:目前酒精性肝病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病的第二大肝病病因。
    
     阜阳奶粉式造假术:勾兑下的骗局
    
     2004年4月,中央第一批调查组在阜阳进行了两天时间调查发现,劣质奶粉的数量达到了50种以上,比当地政府部门掌握的数字高出40%~50%。调查小组进一步确认劣质奶粉的源头,基本上是在东北、内蒙古、浙江沿海一些地区,来自这些地方的生产厂家占到70%~80%。
    
     很少有人真正知道奶粉的配方,如果按厂商解释,奶粉是用纯牛乳经蒸干加工而成,基本是用8.5吨牛奶蒸干成1吨奶粉,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营养损失。即便对国内一些奶制品大厂商来说,按这种标准生产的奶粉顶多不到20%,也就是售价最高的那部分高端产品。
    
     实际上,国内超过80%的中档和低档奶粉都需要勾兑。勾兑的原料通常是淀粉和乳清粉,勾兑的底线则是“国家卫生标准,婴儿一段奶粉的蛋白质含量不应低于18%,二段不低于12%~18%”。但是大量销往农村和一些贫困地区的低档奶粉都略低于这个标准。长期以来,消费者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消费奶粉,没出事情以前,奶和蛋白质的含量没有人来追究。
    
     奶粉勾兑并不是有中国特色的产物,很多国家都存在。即使在美国这样乳业成熟的国家,勾兑奶粉在市场上的份额也在20%~30%之间。但美国法律规定,奶粉中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20%。为了减少勾兑奶粉的利润空间,美国向生产这种奶粉的厂商征收一定的奶税,并有专门的食品机构监测奶粉品质和安全。但在中国,勾兑标准成了大问题。一些被称为“糊精”的纯粹淀粉降解物进入市场,其中根本无“奶”可言,甚至它们还被搀进亚硝酸盐之类的杂质。在安徽等劣质奶粉流经地,有些患儿嘴唇青紫,这种肠源性青紫就是中毒的表征。
    
     打假先打“杀
    
     中国最具威力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记者采访一般都如探囊取物,却在面对造假者时屡屡受挫,不是当事人跑了,就是假货已经转移,面对镜头的当地官员则不无狡黠地弄出一脸无辜。而为了保持媒体的客观立场,记者或主持人只好无奈而又曲折地说一番造假与权力的关系,虽然谁都听得出话里有话,但这种不能落实到具体对象身上的谴责,往往很难产生有效的作用。于是造假与护假的关系就成了一个人人皆知,却总是查无实据,因此也就无法处罚的尴尬事实。
    
     一些人之所以要充当“挡箭牌”,一方面是地方保护主义作祟。个别地方的领导错误地认为,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一来可以增加百姓的收入,造福百姓,百姓富了就是自己的政绩;二来可以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于是,对本地制假者不但庇护,而且还明目张胆地支持。某地一镇政府在得知上级执法部门要来打假后,公然用广播通知村民暂时停止制造假冒豆制品就是例证。另一方面是为了个人私利。有极少数领导与制假售假者串通一气,利益均分,心甘情愿地充当“保护杀,猫鼠沆瀣一气,狼狈为奸。
    
     2001年,震惊中央高层领导的“毒米”事件,据了解,这种添加工业油的大米在河南尉氏县粮食市场已出现了三年。市场管理部门为何对此不理不睬?据披露,该市场商户都向管理处人员交过“保护费”。
    
     所谓“保护费”,这在很多市场都成了公开的秘密。不仅仅粮食市场,很多服装、建材、小商品市场都存在这种情况,市场的商户除了交足国家规定的管理费、税费等以外,往往要私下里给管理市场的工商、税务、技监以及卫生等部门人员“送礼”,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数万元。一些制假商户对此敢怒不敢违,但私下里却说:“这些人收保护费比黑道还黑!”
    
     而且,收劝保护费”的除了市场管理部门以外,有的地方官员直接参与制假售假,甚至就是主要制假人员。
    
     专家们指出,市场经济是市场规则下的经济,这个规则的实施要很多监管部门来执行,只有进行严格认真的监管,才能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否则,将监管之责变为权力,变为不法分子的“保护杀,那么,市场经济就会受到严重破坏。因此,打假必须要首先打掉“保护杀。
    



骗术揭秘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骗术揭秘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