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骗术揭秘 - 证券公司违法事件有蔓延之势

证券公司违法事件有蔓延之势


     气象部门的信息显示,即将过去的这个冬天,中国区域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这意味着我国已连续经历了第18个暖冬。天气的升温在关照大地的同时,也催生了中国资本市场烂漫花季的提前到来。昔日门可罗雀的交易大厅,如今变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久旱逢甘霖,历经两年半的跌势之后,沪深股市似乎迎来了新生,电子屏幕上阴阳相间的k线图像是在同人们讲述着财富的故事。艳阳天 2004年2月1日,新华社全文刊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成为政府重要战略任务。此后,相关研究报告、各类专家解读纷纷登台,喝彩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证券市场对此最为直观的反应便是“股指创出新高,迎来满园春色”。大盘在2月份持续攀升,上证综指一举冲破1700点整数关口,直奔2002年“6·24”行情的最高点1748点。深证指也创出2001年8月以来新高。2月份两市共成交7129亿元,日均成交356亿元。自沪深股市2001年见顶回落以来,场外资金从来没有像这个月一样如此集中地涌进来,以至于所有之前没有涨过的个股几乎都轮涨了一遍。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沪深股市已经迎来牛市。他们的理由也许很简单,因为百花齐放才是春的本色。或许正是这种期许、这种政策推动,使得国内股市在一片欢呼声中向上推升,而这又让国人看到了希望和曙光。金融大家罗伯特·席勒曾经指出,支持20世纪90年代股票市场全球性繁荣的原因,不是企业利润,而是弥漫于整个社会的乐观情绪—它使人们相信,未来如此美好,随时可能创造奇迹。于是,面对起伏的股价,投资者常常会在浮躁的丛林里迷失方向。透过上涨的指数,市场参与者更应保持足够的清醒和理智。而政府更当时刻铭记自身的职能与角色定位。在资本市场上,政府最基本的责任是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市场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其最不该做的就是对市场的过多干预。固然,在初创阶段,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恢复投资者信心是完全必要的,国外也不乏政府入市干预的先例。可是回过头看中国资本市场14年的发展历程,政府干预贯穿始末。然而,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其自身内在规律和路径依赖,一味通过政府行政手段和文件规定形式来推进往往适得其反、南辕北辙。由此引发的思考是,传统的政府主导型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模式,还能一直走下去吗?显然,在资本市场改革进程中,政府应当秉承和倡导“新的科学发展观”,建立“绿色生态型”市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各种功能,使其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更加着眼于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与环境治理,形成良性循环和内外互动,而不是如过去那样将其视为国企圈钱、解危脱困的场地,进而导致市场融资功能弱化、衰竭。股价与指数可以在很短的时间急剧攀升、直上云霄,而制度变迁通常只能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之路依然任重道远。锦上花尽管冰雪还未完全消融,可证券市场却已是暖意浓浓。股市升温使得越来越多的资金蜂拥而至,投资者日均开户数明显增加。凡此种种,与2003年7月份沪深两市开户人数首次出现净下降、全体投资者中约有9成以上被套的“惨状”形成鲜明对照。当个人投资者脸上绽露笑容的时候,机构投资者同样也按捺不住寂寞,包括社保基金在内的各类资金纷纷开始为入市“造势”。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主要包括3个部分:社会保险基金(含养老统筹和个人账户)、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归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补充保障基金(企业年金)。到2002年底,社保基金历年累计结余3000多亿元,其中社会保险基金滚存余额1500亿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1240亿元、企业年金260多亿元。不久前,证监会有关人士表示,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已具备接纳养老金入市的条件。从国际经验看,养老金制度的变革和创新是资本市场发展完善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而一个健全高效的资本市场又是养老基金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途径。与此同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也在推动企业年金进入证券市常尽管目前企业年金数额并不太大,不过专家预计,按照未来3年内每年增长1000亿元的态势测算,2010年我国企业年金的市场规模可望达到1万亿元。这些资金的合规入市将对资本市场起到推动作用。因此,金融界一直在关注市场潜力巨大的企业年金市常而早在2003年6月,由社保理事会管理的全国社保基金已经正式入市、下水试游了。经过半年多的入市操作,国内证券市场狭窄的投资范围显然无法满足社保基金的投资需要。于是,全国社保基金将目光悄无声息地投向海外,正积极谋划进入香港股市。这意味着待相关规定修改之后,不久的将来这艘承载民众重托的战舰就要乘风破浪、起锚远航了。资金就像市场的血液一样。随着市场发展与规模扩大,其所需资金同样也要源源不断输入进来。而在证券市场,比资金更为重要的是信心。就在2003年末,来自央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城镇居民储蓄意愿升高的同时,其股票投资的信心依然不足、愿望持续下降。因此,如何保护投资者利益进而重树市场信心成为监管部门的基本要务和应有之举。倒春寒上市公司的质量与诚信是证券市场投资价值的源泉。一个成熟、理性的市场,上市公司基本面才是主导股价涨跌的决定因素。信用较差、业绩不佳的公司,无论股价再高都是不会长久的。就在国有银行为改制上市忙忙碌碌、风风火火,大量资金、各路人马纷纷冲入股市之际,报端突然间爆出猛料:民生银行当初注册存在造假嫌疑。消息传出,市场哗然。在乍暖还寒的冬春时节,让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此前,已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民生银行计划最早于今年4月在香港发行h股,以此筹集更多资金,增强其资本实力。民生银行随即作出回应,发布公告坦承变造股东大会决议事实,同时向投资者及社会各界真诚道歉。此后不久,民生银行公布了一份令投资者满意的2003年财报,推出每10股送2股转增1.5股派1.2元(含税)的分配方案,表示将积极推进其h股发行事宜。值得关注的是,该行董事会决定成立专责独立调查委员会,按照国际惯例对“变造股东大会决议”一事进行彻查,并及时向股东通报。从某种意义上讲,造假事件的披露对民生银行来说当属好事,因这能够促使公司的内部治理不断得到加强。而就民生银行敢于向社会公布真实情况、有勇气采取补救措施而言,其举动还算务实、负责。在中国,一家公司在首次公开募股时被发现存在种种问题并非个别现象,而上市公司造假案更是屡见不鲜。中国证券市场的公信力,不能不让市场参与者和观察者产生质疑:究竟还有没有比较干净、让人放心的上市公司?或许问题本身就存在歧义、值得商榷—什么叫做“干净”,又何谓“放心”?就连有着一二百年发展历史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至今还存在不足—近期香港传出基金黑幕、美国世通总裁因财务欺诈被起诉,便是非常鲜活的例证,更何况尚处于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的中国内地。其实,理性的经济人都是自利的。然而,当利益洪流势不可挡冲垮脆弱道德防线时,人们的行为将陷入疯狂泥沼甚至是罪恶陷阱,繁荣下的阴影就会因此而显现。中国证券市场出现如此多的造假问题,道德风险背后掩盖的是诚信缺失。要想让“上市公司之木挺拔、证券市场之林常青、资本市场之森茂盛”,必须得有良好的信用土壤加以培植和承载。而这绝非某一个体所能及,她需要的是全社会共同努力与不懈诉求。沙尘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月24日,证券市场传来消息:爱建证券公司老总涉嫌经济犯罪—拆借巨额资金炒作港股。应该说,其手法谈不上高明:先是通过一家金融机构,采取国债回购等手段来获取资金,再拆借出去炒作股票,涉及金额据称高达约20亿元。然而,值得监管机构与投资者深思的却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这些违规拆借资金炒股中究竟扮演了何种角色?为什么当事人能够如此畅达地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联手操作而迟迟不能被发现?而这正是“爱建”事件暴露出的一个潜在危机—金融机构的监管漏洞问题。事实上,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各管一摊,监管部门之间缺乏沟通、配合不力,监管真空导致被监管对象游离于监管之外。金融监管主体之间职能范围的界定与划分,从根本上讲,是各方利益和权力的再分配。于是现实中经常出现“有利益时谁都来争,出了问题谁都不管”的现象。这是中国由来已久的制度缺陷与体制弊玻而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当前证券公司违法违规事件似有蔓延、扩张之势。 2004年初,南方证券由于违法违规经营、管理混乱,被中国证监会和深圳市政府行政接管。这一系列券商集体陷落事件折射出券商普遍存在的管理失控、经营粗放、理念陈旧、水平低下的现象。不断引爆的上市公司委托券商理财问题,已经导致相当多的券商面临挤兑困境,而许多公司委托理财的资金来源又与银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券商与各大银行间的这种关系更可能引发银行系统原已存在隐患的大暴露。从完全市场化的角度来看,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是市场成熟发展的必然选择,券商资不抵债就该破产。可问题就在于,中国证券市场自成立之初就诞生在计划经济的摇篮里,其最集中的表现便是国有垄断。不论上市公司还是证券公司,基本上是国有股“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严重。也正因为此,病入膏肓者既不可能死,也极力阻碍新生力量进入。有目共睹的是,证券公司积重难返,上市公司明目张胆造假圈钱,但却从未有过真正的优胜劣汰机制。这正是证券市场上种种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不解决券商的体制问题,不经过脱胎换骨式的再造,下一个“南方证券”或“爱建证券”也许很快就会出现。某种程度上讲,它们不过是证券市场中介机构的“标本”,是国内诸多券商现实状态的“缩影”。时间表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历史遗留问题,莫过于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了。这可以算得上是股市一道“独特风景”,堪称“中国特色”。在资本市场初创期,为了避开姓资姓社和私有化问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时也是为了让资本市场得以生存和发展起来,早期规划者设计了国有股和法人股暂不能上市流通的模式。这不仅违反了同股同权的公平原则,更为重要的是,在大部分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均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这种状况导致国有企业并未因“改制上市”而有效转换其经营机制,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其核心问题就是制衡机制缺位。当资本市场被定位于“为国有企业筹资”时,便注定了这个本来最能体现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特征的场所,不可避免要被打上极其明显的“本土化烙颖——政府主导型的资本市尝国有企业主体化的资本市场和功能扭曲的资本市常不难想像,那种集裁判和队员于一身,既吹哨子又打球的比赛会是什么样的场景?中国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明白无误地印证了这一点:1992到2003年,中国股市投资结果让市场进一步认清了股权分裂的本质—12年间,流通股股东亏损6300亿,非流通股股东收益为1万亿。股权分置显然是资本市场的羁绊与桎梏,但是解决起来又可能对资本市场造成短期的巨大冲击,使有关各方难以承受。现实与未来,增量与存量,这两对矛盾使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变得十分复杂、非常难解。令人欣慰的是,此次“九条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强调在解决目前上市公司非流通股的流通问题时,要尊重市场规律、有利于市场稳定和发展、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尽管一段时间以来,有关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的方案版本云集、传言四起。可是国资委官员最近却表示,对国有股的减持,国家一直在做,但已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减持方案,目前仍没有时间表。
    
     来源:南风窗
    



骗术揭秘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骗术揭秘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