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钱许可证”下:问罪决非偶然
从政府司法部门传来令整个股市各方震动的消息: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的王小石副处长,因为涉嫌向谋求在国内a股上市的企业出售证监会发审委委员名单,获得丰厚的非法利益,已被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带走。从最新的消息看反贪检察官已将相关法律文书递交批捕部门,对他正式提请批准逮捕。(据报道,王小石11月3日下午被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带走一事,中国证监会17日首次开口间接承认了该事件的存在。——导报注)
从中国股市自1990设立以来,从数千家排队等待上市圈钱的公司长龙中,从一个个破裂的股市骗局中,欺诈上市、恶庄造假、伪造报表、上市公司老总卷款外逃、股票抵押崩盘券商老总逃跑、……,我们见过太多各种各样的腐败事件,在中国股市逐渐腐烂的过程中,在市场参与各方被这个股市伤害的灰头土脸伤痕累累的时候,惟独中国证监会象一个出污泥而不染的净土,圣洁的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但来自市场各方对中国证监会有关审批发行环节的官员存在严重腐败行为的怀疑与质疑就一直不断,但总是风闻而无实迹。
而此次证监会官员涉嫌犯罪被反贪检察机关批捕,不过是印证了一个市场各方早就预期存在的事实。有一种说法,王小石案件只是一个个案,证监会的绝大多数官员和工作人员都是清正廉洁的。另一个说法是,王小石案件只是中国证监会里官员腐败事件冰山里露出的一角,以后还会出现更大腐败案件的李小石、张小石来。
“圈钱证”的垄断审批发放导致腐败的必然发生
笔者不希望中国证监会里再出现更多的李小石、周小石等腐败事件来,因为这只能给我们多灾多难的中国股市带来更多的痛苦。笔者更愿意相信中国证监会的绝大多数官员是清正廉洁的,只是一个王小石副处长是被制度引诱而腐败了。
腐败问题出在王小石副处长身上,但根子问题是在中国证监会的权力垄断与官员利用权力的寻租上。为什么一张几个人的名单就能卖出几十万元钱,为什么就有人愿意花费几十万元钱去买一张名单纸?
我们必须要从宏观大背景下看待问题,已经十四年的中国股市,是一个政府垄断的唯一股市、一个国营色彩浓厚的股市、一个股权分置导致出现极度价格扭曲的圈钱陷阱股市。
谁能在这样的股市上市,就意味着可以大肆高溢价圈钱,此时的市场机制并不是选择企业的好坏,更多的是选择谁有能力获得上市的权力。因为只要能上市,就能获得圈钱的权力,企业好坏是次要的,因为在这垄断与扭曲的市场中,好坏都能圈到大钱!造假报表的、买通关节的事件层出不穷,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圈钱,而圈完钱后,即使出了问题也仅仅受公开谴责而已,最多是受到几万与几十万元的罚款,在这种垄断市场中的圈钱风险成本很低而利益获得却极高,如此重大的利益诱惑下什么不敢干?有什么不能干呢?
一家准上市企业怎么才能获得发行股票圈钱的权力呢?按现在我国股市的程序看,最终由中国证监会的一纸批文来决定。最初是由证监会发行部门单独就能决定谁能上市圈钱,后来因为这样的工作程序不透明,极其容易产生腐败现象,在市场各方的强烈质疑下,于是又修改为以发审委的审核意见为基础,这样发审委的最终意见就是企业能否发股票圈钱的最关键一环,突破了这道关就可获得股市圈钱的权力。
获得上市批文后就可以获得几千万、几个亿的圈钱权,此时付出几十万的买名单费又有什么犹豫的呢?何况是从政府官员手中买,一个愿买一个愿卖!看似是市场经济,但双方出卖的却是政府利益、国家利益、股民利益。因为此时看似轻飘飘的一纸同意发行的批文,其本质就是在政府权力垄断下发放的“圈钱许可证”。王小石不过是在权力寻租这个“圈钱许可证”而已。
只要权力垄断市场的阴影不散,只要股权分置的圈钱制度还存在,现在即使是抓了王小石,以后寻租这个“圈钱许可证”的李小石、张小石,还有后来人。
(张卫星:《南方周末》、新浪网、搜狐网等十余家媒体评选的2002年十大年度人物。是中国股市“股权分置”问题最早的系统理论阐述者,所提出的“全流通改造”思想在中国证券界影响深远。现任颐合财经首席经济分析师,是天则经济研究所资本市场专家组成员,兼职清华大学教育学院与中国教育服务中心特聘mba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