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直销魔戒——访谈
访谈
问:您把多少时间花在向人们解释什么是正当的直销、什么是不正当的传销这个问题上?
黄德荫:解释的工作我的确做了很多。早几年做的更多,主要是跟政府官员,还有跟传媒记者去做介绍,但是最近做的少很多了,因为这个行业越来越被社会所接受。许多人对此有了很清楚的认识,金字塔推销的第一条就是组织者要求新加入者做定额的投资,该投资一般不会退还,你进来的时候先要交一笔钱,这可能是入会费,可能是买一个定额的存货,或者是培训费用,总而言之要交一笔钱,这笔钱是不能退还的。这是几千块、上万块的投资。加入者要回收自己投资的时候,他就必须引进新人,而新人也必须要做相同的投资,组织者就根据引入新人的数量给予报酬。这两条已经把这种形式的诈骗的本质显示出来。
问:在上个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日本和中国台湾,都曾经发生过中国90年代类似的事情,他们也曾经有过传销,排挤正当的直销企业这样的事情。安利也是当事者,或者是相关人,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安利有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知道不知道在中国也可能发生类似的事情?
黄德荫:不可以说知道,知道我们就不会有一点措手不及了。但是当它发生的时候,倒是没有太大的震惊或者惊慌,因为这种情形在海外也发生过很多次,我们也都经历好几回了,所以对这方面我们还是有一定的经验。
问:具体的经验是什么?
黄德荫:其实在很多国家,金字塔诈骗这种方式都早已出现了,就算立了法也会出现,往往是在一些没有立法的国家、一些没有立法的市场里,这些情况出现得比较激烈,当这种情况较为激烈,但是政府又没有办法去制止它的时候,诈骗就会泛滥。最严重的一次是社会的动乱影响到一个政府差不多要倒台,但是也有很多国家、市场都慢慢地能够对于这种情况有所了解,然后能够及时立法规范这类事件的发生。台湾市场经过七年的努力,慢慢地研究出了一个法规,法规出台了之后公司就很清楚了。这个例子是值得我们宣讲的个案。台湾在1980年的时候曾经试行过两次所谓的直销风暴,台湾的公平交易委员会花了七年的时间跟行业讨论,跟政府、学者一起研究,订立了一个公平交易法,包含有一个直销的管理办法。在法规明确之后,整个行业发展顺利。甚至有一本专门的刊物叫《传销杂志》,每一个月都会有好几十家公司跟公平会登记委员会说“我们要用多层次直销的方式来经营”,但是同一个月也有好几十家公司说“我们退出了,我们不要用这个方式了”。所以,市场的进入与离开,都有一个很正常的轨迹。到了今天,台湾在公平委员会登记用直销方式经营的企业超过有600家,但是真正合约经营的不超过200家,所以整个市场都在很健康地发展。
问:您曾经在香港安利工作了十年,在台湾安利工作了三年多,可以说两岸三地都已经做过。中国大陆这块市场给您留下的最深的一个印象是什么?
黄德荫:中国大陆市场对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它大,它很大。我是1981年进入安利,到今天已经服务了23年。最初进入安利香港的时候,公司很小,只有十几个员工,慢慢地就发展起来,1986年的时候我去了台湾,觉得台湾的市场很大,比香港大四倍。1994年的时候我到了中国大陆,感到非常迷惘,不知道自己在一个什么地方。后来经过几年之后发现这个市场的确是非常非常的大,而且是很复杂的。当然,中国因为在一个从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里,所以有很多法规是比较不完善的,这些困难任何一个外资企业都要慢慢去了解,会碰到一些钉子,每一个都要慢慢克服,这些是我们在中国的市场里所能够体会到的一些苦与甜。中国市场是复杂的,但是也非常大,因为大,所以回报也高。
问:对您个人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
黄德荫:我觉得最大的挑战其实是人才的培养,这是最困难的任务。安利公司的员工让我们体会最深刻,我们对他的素质有明确的期望,但是培养这些素质需要很大的心力。我们整个营销队伍是一个很庞大的队伍,所以人才的培养对于我们,尤其是作为管理安利这种企业的人,都有比较深刻的影响。
人物简介:
黄德荫(audie wong),现任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总裁。1981年加入香港安利公司, 1991年调往台湾安利任总经理。1994年安利在广州开展业务之时,就任安利□中国□总经理。2001年9月升任为安利□中国□总裁,负责公司全国的对外事务及业务运营工作。美国安利公司是世界知名的营养保健食品及个人家居产品的生产、销售商,安利(中国)是其海外最大的分公司之一,2003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本文由本报实习记者朱熹妍根据华商名人堂现场活动录音整理□未经被采访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