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要打好信用管理这张牌
“泛珠三角”已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建设“信用广东”已是广东社会经济发展另一张品牌,信用管理已成为“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基础和纽带。4月7日,来自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省委党校、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国际信用管理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共50余人相聚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围绕着铸建“信用广东”,纵论“泛珠三角”经济建设的信用管理问题。与会专家表示,诚信问题与作用管理是广东省“岭南学术论坛之八”上关注的热门话题。
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孟春在会上发言。
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孟春副部长从宏观经济方面针对中国金融问题畅谈了金融体系的信用建设,他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融入全球经济、金融的进程将大大加快。外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大量进入和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引入会给中国金融带来巨大的竞争力,使其面临的信用风险进一步加剧。我国的金融领域只有借鉴发达主权风险管理的成熟经验,加强信用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一席之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蔡琛教授在题为“阳光财政与政府诚信”的报告中,生动、透彻地对政府财政运作的规范化不足,以及规范政府财政行为、重塑政府治理结构做了精彩的演讲,为建设“信用广东”的财政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国际信用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邢植潮教授认为,作为率先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广东,建设“信用广东”要从新的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必须整合市场、政府的信用资源,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信用环境、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信用立法、信用技术平台和信用企业的经营机制等。信用管理是一种潜在的新的生产力,要以全新的视角去铸建新的信用平台。他说,不仅要看到美国制度性勾结引发出的华尔街信用危机,也要看到中国信用缺失而引发的“市场经济的败血症”。在深入市场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企业状况到企业的信用个案;从金融证券到文化伦理;从法制环境到制度建设;从整个社会体系到个人信用等,都需要全面提升信用理念,提高公民和政府的信用认识,全面加强信用管理。作为华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其“泛珠三角”的意义不仅具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体制优势,而且更具有“信用广东”的优势。广东要借助区位和体制的优势,把“信用广东”辐射到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湖南、海南、四川、云南、贵州和香港、澳门等省区,形成强大的信用体系和辐射力,以此促进“泛珠三角”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与会的专家、学者们认为,目前,建设信用管理要全面治理信用缺失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治理困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经营环境,治理银行资产质量降低,减轻信用缺失所带来的潜在危机。学者们还就全面建立“信用广东”的政府决策,加快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企业信用的宏观管理、信用文化伦理建设和财政信用等领域的问题进行了热烈深入的探讨。
来源: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