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骗术揭秘 - 华尔街黑帮卷入证券诈骗案

华尔街黑帮卷入证券诈骗案


     诚信失守,世界难题。即使在制度较为完备、市场经济更为成熟的美国,类似事件也屡见不鲜,而且影响更大,破坏力更强——背景资料:华尔街黑帮卷入证券诈骗案 2000年6月14日,华尔街传出惊人的消息:美国发生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的被起诉的股票欺诈案与刑事案件!涉黑白两道!
    
     当天,美国联邦当局宣布破获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证券欺诈案,并对120人提出6项起诉。这起股票欺诈案的120名被告当中,不乏知法犯法者,包括一名前警局警探、57名股票经理人、30名发行股票的公司高级主管或是“内线”,以及1名投资顾问和1名投机性投资团体的基金经理人。他们被指控的罪名包括欺诈、勒索、洗钱、非法收受回扣、股票欺诈以及篡改证物等。
    
    
    
     这起全国性的股票欺诈案涉案金额大约5000万美元。
    
     2000年6月15日,美国国会举行相关听证会,调查华尔街分析员在科技股泡沫破灭后,是否有“刻意唱好”某些股票,误导投资者,制造金融黑幕的行为。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网络热,不仅造就了众多的亿万富翁,而且在股票分析研究领域造就了几位英雄,如美林集团的网络分析师布洛杰特、摩根—斯坦利的“网络皇后”米科、高盛集团的首席战略分析师艾比·科恩等。这些“牛派大师”们的话曾经与格林斯潘一样,对美国的股市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
    
     在一段时间里,如果他们唱好某些股票,这些股票总是大涨,既让散户赚钱,也让自己名利双收。在巨利诱惑下,有些分析师提出的建议不再基于客观的分析判断,而是处于惟利是图的目的。特别是科技股泡沫破灭后,原先被分析大师们看好的股票纷纷狂跌,但分析员依然建议投资者趁低吸纳,使大批股民损失惨重。
    
     美林集团的名牌分析师布洛杰特就是其中一位被告。一名投资者向纽约证交所要求仲裁,声称因误信布洛杰特的“买入”建议,在买inforspace后,该公司股价却下跌96%,使他损失惨重。
    
     投资者指称,布洛杰特因美林正跟infospace洽谈交易,有意催高infospace的股价。
    
     2001年2月9日,全球网络设备巨头朗讯科技公司由于在公司盈利报告中虚报了6.79亿美元的销售收入,正式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展开调查。
    
     消息一出,朗讯公司股票随后一路暴跌,它的长期信贷评级也被降至垃圾债券等级。
    
     问题出在2000年9月30日结束的,朗讯1999年至2000年会计年度的统计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怀疑该公司在该年度财务报表中,虚列了6.79亿美元的营业收入。
    
     非常微妙的是,在证交会介入此事之前,朗讯公司也进行了自查。而且,在其2000年12月份再次发布的财务报表中,从营业收入里悄悄地扣除了三项不应该计算在内的收入,总计6.79亿美元。虽然朗讯偷偷地修改了报表,但还是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觉察出来了。
    
     2001年10月30日,举世闻名的美国军工企业——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总部内,一批联邦官员前来搜查该公司涉嫌犯罪的一切证据。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被控涉嫌合同欺诈罪,涉案金额至少超过1亿美元!
    
     曾担任诺思罗普公司审计员的詹姆斯·霍尔兹里切尔指控说,诺斯罗普不但照收那些因质量有缺陷而被退回公司的产品的钱,而且还照收这些有缺陷产品替换件的钱。
    
     当诺思罗普公司夺得为b-2隐形轰炸机、b-1战略轰炸机和f-15战斗机生产雷达干扰系统合同之后,公司核心人物进行系统作假,从而成功地向美国国防部漫天要价,这就是造成美国隐形轰炸机单机价高创下22亿美元天价的真相。
    
     另一名指控者——诺斯罗普的工程师雷克斯·罗宾逊则指控说,诺斯罗普公司在建造武器系统模型的时候故意不留设计细节或者底模,这样的话,一旦美国政府要求公司再造一个模型的时候,公司就可以再次向美国政府索取高价。
    
     根据尚未公布于众的法庭备忘录内容显示,美国政府已经掌握诺思罗普如何欺骗美国政府的确凿证据。据透露,欺骗的关键秘密在于诺思罗普的十分复杂、外人几乎无法弄懂的计算机审计系统,这套系统能让美国政府和军方为同一零部件重复掏好几次的钱!
    
     美国司法部不得不承认说,诺思罗普公司在整件欺诈案中欺骗的手段非常高明,就连美国最有名的审计公司"安永公司"看了诺思罗普公司的报告书后也惊叹不已,声称"外人真的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但绝对值得政府好好地查一下这家公司。" 2002年2月4日,世界500强之一、全球综合性制造及服务公司美国泰科国际公司公开表示,准备从信贷额度中匀出59亿美元去堵45亿美元的债务漏洞,但这个巨大的漏洞在以前从来没有披露过。
    
     当天的《华尔街日报》揭露说,泰科国际在过去3年中进行700多项收购,耗资80亿美元,却从来没有公开披露过这些信息。
    
     迫于公众压力泰科国际只好承认事实。但泰科国际发言人布兰德·麦克基称,90%的“有问题”收购项目,价值都低于5000美元,这对于2001年营业额高达360亿美元的泰科公司来说是“小数目”。
    
     两家主要的信用评级机构随即相继降低了泰科国际的信贷等级。其中标准普尔把泰科国际的无担保信贷等级从“a”连降3级至“bbb”,这一投资等级距离“垃圾级”仅差两个等级。
    
     泰科公司的债券和股票剧烈波动,至当年2月初“东窗事发”,股价已跌去近19%,市值“蒸发”近570亿美元。
    
     拥有20万员工的泰科国际,总部位于百慕大,1999年营业总额为225亿美元,2000年达到289亿美元,并被誉为纽约证券交易所增长最为迅速的公司之一。2000年,市值超过霍尼韦尔、百事可乐、麦当劳、迪斯尼等公司,居第11位。
    
     《东方企业家》杂志2002年第3期
    



骗术揭秘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骗术揭秘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