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骗术揭秘 - 化解银行“难贷款”企业“贷款难”

化解银行“难贷款”企业“贷款难”


     《安化八亿元资金为何上存》一文在《湖南经济报·县域经济》周刊发表后,社会反响强烈。因“信用缺失”而引发的银行“难贷款”和企业“贷款难”的“两难”矛盾,已成为当前掣肘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笔者认为,整饬“信用缺失”是化解“两难”矛盾的关键所在。
    
    一、加强教育是前提。整饬“信用缺失”,首先必须大力开展全民诚信教育,发展信用文化,努力培育“信用至上”的全民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信用缺失”首先是信用文化的缺失。因此,应把发展信用文化、开展诚信教育作为诚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深入学习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综合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舆论氛围,在全社会弘扬“讲信用、守合同”的良好风气,增强全社会“信用是绿色资源”、“信用是经济活动的生命线”、“诚实守信光荣、背信弃义可耻”的观念,加强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讲信用从我做起,讲秩序从现在做起”的良好风尚。
    
    
    
    二、强化整治是关键。诚信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惟有坚持长期性建设和阶段性整治的有机结合,才能收实效、收长效。当前围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应从四个方面加强整治力度:一是突出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提高效率等内容,开展政府信用专项治理。为此,地方政府要规范自身行为,树立诚实守信的形象,并迅速转变职能,使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认真充当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者,决不能滥用政府信誉,去干预企业和银行的融资活动,更不能违法或纵容包庇逃废债务的行为。二是要突出经济信用、质量信用、价格信用、财务统计信用、劳动信用等内容,开展企业信用专项治理,促进企业诚信经营。为此,要加快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对企业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罚机制,让那些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为其失信行为付出代价,甚至被绳之以法。三是突出真实性、合法性、独立性、客观性等内容,开展中介机构信用专项治理,提高中介机构和组织的信用度。四是突出经营信用、劳动信用等内容,开展个体工商户信用专项治理,引导他们争做诚信商户。
    
    三、完善制度是根本。当前,“信用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信用制度建设滞后。为此,必须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加快信用认证、信用评级、信息披露和失信惩戒等制度建设,以规范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支撑诚信。同时,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企业信用规则》、《政府信用规则》、《司法信用规则》等信用规则体系,运用规则约束和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政府管理行为和不作为的司法行为,保证各类市场经济主体和政府部门以及司法部门诚信守信。特别是要大力推进司法制度改革,切实维护银行等债权人的权益。一是建议对司法机关的不作为和违法办案的问题加强监督和查纠。上级人民法院和人大要完善有关监督机制,对社会各界反映的法院不作为、违法办案等问题及时调查处理,给当事人以明确满意的答复。二是建议改革现行的诉讼收费制度。改预先收取申请执行费为事后收取执行费,并将以执行标的作为计费基数的计费方法改为按实际执行到的金额为基数计费,改变那种先收费,后执行,执行不到,费用照收不误的状况,增强法官的责任意识,加大对银行等债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四、加强监督是保障。建立和完善信用监管体系,是确保诚信建设整体有序推进的支点。首先,建立和完善指导政府部门和企业进行信用管理的基本制度,强化企业经济交往对象的资信管理,防范信用风险。其次,探索建立部门间联合的信用征集与信用评估体系,实现社会监督的社会化。第三,成立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制定企业以及各种社会中介机构的信用评估标准和监督措施,实行地区信用环境评价制度,定期考核并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总之,全社会惟有高举诚信大旗,群策群力,整饬“信用缺失”,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严重破坏信用的行为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才能构建一种新型的互惠互利的银企关系 ,企业“贷款难”与银行“难贷款”的“两难”矛盾才能迎刃而解,银企“双赢”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才能健康有序持续地发展。
    



骗术揭秘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骗术揭秘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