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行业短命的战略启示
中国DVD产业的没落速度之快,出乎多数人的意料,如果从2000年DVD市场正式启动算起,至今不过四年的光景。据《南方日报》报道,2004年前5个月,深圳宝安区已有近30家DVD企业先后倒闭。事实上,从轰动业界的“先科事件”开始,中国的DVD产业已经整体陷入困境。
作为电子产品的代表作,DVD在中国如新星般升起,旋即以流星般滑落,仅用了短短四年时间。是什么原因导致了DVD产业这样一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结局?
有人把原因归结于专利费的困扰,显然有失偏颇。电脑、手机等诸多产品同样面临缴纳专利费的问题,为何没有出现如此剧烈的产业折寿现象?
我认为,中国DVD行业整体折寿与上游原材料供应高集成度过高有很大关系。巨大的市场容量吸引大批“淘金者”,大批“淘金者”的蜂拥而入,反过来加剧了行业竞争。于是,频繁而惨烈的价格战成为唯一谋求生存的手段,再加上专利费困扰,导致行业毛利率大幅降低,DVD企业大面积转型与倒闭在所难免。
有人感叹,与其他电子产业动辄上千万的资金投入相比,DVD的进入与退出门槛实在太低,芯片、伺服、解码板、电路板、机壳……都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市场供应体系,直接把各种元器件简单组装便成;一旦市场不顺,退出成本也很低。这直接导致了大批地下工厂与山寨厂商的出现,它们通过逃税、走私、粗劣组装等方式,迅速向市场投入了大量质次价低的DVD产品,对市场的扰乱“功不可没”。
中国DVD“城门失火”,使THOMSON、PHLIPS、PANASONIC、PIONEER等掌控了DVD核心技术的国际巨头遭“殃及池鱼”之祸,中国市场无利可图(80%以上的份额被中资品牌占据),全球其他市场也难以幸免。以美国为例,APEX借助中国大陆强大OEM能力,完全掌控了美国DVD市场。在此情况之下,THOMSON、3C、6C们要想摆脱尴尬境地,只有两个选择:加大专利费收取强度,尽快推出DVD的替代产品——蓝光DVD。
二、DVD对其他产业的战略借鉴意义
对于中国DVD产业坎坷命运的剖析,意在为相关产业总结出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从DVD产业起伏兴衰的经历来看,如果一个产业出现了以下迹象,基本上预示着危机的到来:
一)、市场容量大,但进入、退出门槛低,行业竞争过度。中国2003年出口DVD在7000万-8000万台,因为进入门槛过低,导致大量投资者涌入,惨烈的竞争造成DVD单机价格年均降幅30%以上,行业毛利率迅速由最初的60%降至15%左右,低于电子行业平均水平。
二)、市场占有率处于领导地位的企业不能掌控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掌控技术的企业又不能占据市场领导地位。这种市场与技术的错位,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技术优势企业为谋求发展而另立炉灶——以推出替代品的方式建构新优势,以求打破原有市场平衡。微波炉已有先例,占据了微波炉70%市场份额的格兰仕,现在正为PANASONIC等推出的光波炉头疼不已。
三)、相关产业出现了革命性技术。DVD与彩电息息相关,随着终端显示材料与技术的突破,PDP、LCD、DLP等新产品必定取代传统CRT彩电,在未来的时间里,无论是EVD、HVD,还是蓝光DVD,单独产品形态都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消亡,仅仅作为未来新彩电的一个附件而存在。同样的情况,已经在PDA掌上电脑身上发生。
任何一个产品,所满足的都是一种需求,产品本身只是个载体。任何产品形态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身处其中的企业决策人,必须要能对产业方向做出清晰的判断,在自己的头脑中有一张产业的兴衰进程表,当进则进,当退则退。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