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管理的迷失
外行人发明新“手机”,说明什么?
杨沛霆总编:80年代以前,日本企业几乎是靠小改小革和欧美企业进行较量,并取得高品质产品的优势。而如今的数字技术日新月异,这对日本企业今后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您看今后日本企业将会采取什么战略?
野田先生:微软公司研发出的用于PC机的视窗软件,现在已风靡世界。但最近日本出现了一种叫i-mode的手机入网服务,甚至有逐渐影响到个人电脑开发的趋势。它的发明者并不是一个技术人员,而是一位不太喜欢手提电话的女性杂志总编,她由于工作上的原因,非常了解女性的需求特点是什么,而且她是编辑出身,善于以最简练的方式进行语言表达,所以她就编辑了一套用于手提电话自动信息交换与查询的文案库,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服务和信息汇集在一起。人们在任何场所只要将它设置成所需要的环境,手机就能帮主人自动处理一些来电信息。这位女性杂志总编虽然不是技术专家,但她的构想就是因为从用户需求的角度考虑了产品开发,所以对日本如今的技术开发正在产生很大的影响。
现在的IT革命使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所谓新经济,但新经济和传统工业绝不是谁替代谁的关系,而是新经济通过新技术解决了传统产业中浪费和低效率的地方。比如,传统的产品销售,在流通环节上浪费了许多资金、人力和时间,而如今的网络销售大大提高了效率而且降低了成本,今后也许像丰田汽车零售店就会逐渐消失了。
日本企业一味学美国,对吗?
杨:新经济的确犹如蒸汽机的出现一样,给社会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它更重要的是通过和传统产业的结合带动了整个传统产业的发展。当然,这里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
野田:是这样,也许您知道日本最近发生了一件引起世界反响的企业事件,就是雪印公司生产的牛奶中毒事件。以往都认为日本生产的产品是世界一流,但最近却出现了诸如雪印牛奶污染和东海核电厂核泄漏这样的严重质量事故,其原因和日本一直模仿美国式的经营管理有一定关系。这是因为,以往日本的企业是通过制造产品过程来提高人的素质,而美国式的管理强调系统管理或者叫无人化管理,即无论谁来做这项工作,他的方法与结果都应该一样。也正因为这样,招至产生很大事故。
雪印公司在日本是一家相当著名的乳制品公司,它开发出了一种Harccp宇航食品生产系统,由于是供给宇航员食用的,所以生产的食品不能出现有丝毫问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整个制造体系流程非常严谨、先进,使多变数的人为因素降到了最低点。
因此,雪印公司的总经理一直以为有了这套宇航食品生产系统生产的食品,决不会有任何问题。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他的职工竟然将市场上销售不出去的牛奶重新回收,将其放入一个大罐中进行搅拌、提炼、再制作,根本就没用这套系统,而那个大罐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由于企业引进了先进的生产线,自动化程度很高,工人一再被裁减,只好雇一些小时工,他们往往即没经验、又没责任心,根本没注意到这样生产出的乳制品,人喝了之后是极其危险的。所以,在记者招待会上,有的记者把这件事揭露出来时,他本人都大吃一惊。因为他太相信这套系统了,根本不管下面的职工是如何操作的。过分相信技术,忽视人的作用就出了大的事故。
杨:看来再现进的技术如果没有相应水平的人员匹配的话,出现雪印这样重大的事故是必然的。这也看出,技术系统的脆弱,也看出人的品德与技术教育工作在未来的重要地位。
只推崇技术而忽略品德行吗?
野田: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先进,自动化的不断提高,人所需要做的越来越少,企业对职工的技术、品德的教育也在消弱,因为他们觉得对技术设备的投资回报似乎要比对人的投资大得多。所以,东海的事故原因几乎和雪印如出一辙,完全是一些毫无经验的职工违规操作造成的。
杨:前不久,从美国来的一些企业家参加我们培训班讲课,他讲课的题目就是目前在美国颇为盛行的品格第一教育,它强调在企业管理中人的品格或道德是第一位的,一切管理理论方法都失效的时候,“品格第一”教育就解决问题。道理很简单,事在人为,一切都决定于人,而不是技术决定一切。美国的新经验是:只要不断加强人的品格教育就能使许多企业管理难题得到解决。
野田:这可能是当前日本的经营管理和美国企业有着根本区别的地方。美国已经把道德教育放在其经济学和经营管理教学中的最重要的位置。
其实,以往的日本企业管理非常注重品德教育,比如日本著名哲学家上原猛先生在日本通产省的协力下,准备成立造物大学,他筹建这所大学的目的就是想重新唤起人们对道德教育的重视,因为他认为日本战败后,道德教育已逐步丧失。不过,他反对有人借此提出的恢复战前以天皇为中心的道德思想,因为连他们老一代人都不相信那些早已被否定的东西。他主张应该在造物的过程中教育人,即将生产优质产品和培养品德高尚的人结合起来。让人在生产每一件产品时都要想到他对社会要负责,让他在这种氛围中工作,从而形成职业素养、职业习惯。
杨:这是否表明日本目前在道德教育上出现了问题?
野田:的确如此。比如,最近发生的17岁少年杀人事件、大藏省高官受贿事件、雪印污染事件等,都表明如今的罪犯已不像以往那样只是没文化的、收入微薄的社会底层人员,而恰恰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所以,日本在战后盲目模仿美国,放弃了许多自己传统的好的教育方式,使拜金主义颇为盛行,造成社会风气腐败。
股市能“造就一切”,是吗?
另外,如果从社会的道德角度讲,现在的股票对社会是否有那么大价值,我都表示怀疑。因为,投资人的资本往往是零,投机成功就能赚许多钱,而他能给社会带来多少真正的物质财富?实际情况是,他很可能是牺牲了许多其他投资人的利益,使自己一夜之间发财。
然而,日本以前推崇的通过勤奋劳动,让大家都富裕起来的道德观基本丧失,而且正在被目前金融与市场经济中的金本位主义所代替,这不是件好事。
杨:这虽然是个普遍性的问题,但是企业单纯靠生产是很难迅速长大的,包括美国GE公司在内,都在借用兼并或重组等金融手段使企业迅速扩大。因此,越有资本的也越有钱,用钱生钱的办法,效率最高。
野田:韦尔奇的经营手法是典型的美国为实现个人价值观的做法,比如,比尔·盖茨他一个人的收入就占了全体国民收入相当高的比例,贫富悬殊太大,这种社会能称之为理想的社会吗?美国还有大量社会犯罪,贫富差距更加扩大,而日本并不是这样。尽管现在日本经济不景气,但社会环境较为安全和稳定。这就对企业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到底应采取那种经营观?
当然,单纯从企业自身的效率讲,不可否认日本的经营模式确有其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日本的终身雇用制,它不同于美国的项目管理制,谁适合在这个位子干,谁就在这里干,决不会无缘无故地雇你一辈子。
杨:目前中国还是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开发与管理的低水平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优先解决技术与管理落后依然是我们的主要问题,所以优秀的企业通常是对核心员工或技术人员采取给予期权的激励,不知日本企业是如何做的?
野田:据我从美国企业所了解的,这种期权制度也有很大问题。它有点象吸毒,头一回吃很舒服、很刺激,但第二回如果没有,就很难忍受,然而股票是有升有降的,许多经理人看到未来形势不好,马上就不干了,这并不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最近五年,日本许多企业也从美国引进了这套制度,特别是一些新型企业,社员持本社股票的较多,这种企业追求的是一种短期效果,能让企业在短期内迅速发展起来。比如,孙正义的企业股票市值曾接近微软,但现在仅是那时的十七分之一。
人们不学美国学北欧,为什么?
杨:现在有一种经营模式被舆论认为今后有可能替代目前风靡全球的美国经营模式,这就是荷兰与芬兰的经营模式。因为,他们的政府、社团、企业和社会非常协调,没有那种尔虞我诈、鼓励少数人暴富的竞争环境,而且经济稳步增长,各阶层收入差距不大,矛盾不突出,从而使社会与经济呈现出非常祥和与稳定的局面。我想这应该是今后比较理想的社会经营形态。值得注意的是,它的社团起到了非常重要润滑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