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中国营销人
欢迎来稿,来稿请注明“金鼎论坛”。
为了中国营销人
姬旭升(经济和管理类专家,某跨国集团资深市场经理):
5000万的营销人群已经占到了中国国民人口的4%,若以职业作为阶层划分标准,无疑已经屈指可数于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排行榜;当“十亿人民九亿商”的非理性时代已经成为历史笑柄之后,5000万中国营销人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最活跃细胞。
虽然使命和意义均已昭然,但中国营销人却依然少有社会位置感,更不敢奢求自豪和优越感,他们符合一个新生市场阶层的所有特征。同处一个市场经济体系之中,他们没有企业家如日中天的前途、名利双收的地位和英雄主义气概,没有前沿(R&D)科学家凭借智商和执著所获得的社会尊重和创业机会,没有其他管理阶层所可以遵循的严谨体系和已经验明正身的位置感,没有商业流通环节可坐收渔利的利刃……
任何一个新生阶层(不管是市场还是社会)都会遭遇不公正并在不公正中高速成长,现实的市场结构因为营销人的存在和运转而稳定,否则就会轰然倒塌。这样说毫不过分。毋庸置疑,这就是5000万中国营销人所不可替代的价值。
中国营销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会不可遏制地与日俱增,其不断增速的过程,不管是对其群体还是个体来说,都是一个不断增值的过程。每一个营销人都仿佛是一个运动中的热分子,运动和增值过程越快,我们市场经济的活力就越足。
要加速这个过程,就应给予中国营销人以地位的诱惑、创业的机会和财富的刺激。
无论初衷和贡献,金鼎营销人评选正是这样一个增值的纽带和加速器。
何慕(职业营销经理人,“中国第一打工仔”):
如果仅从经历上讲,我大概可以算得上是一名“正宗”的营销人了。1988年离开大学校门,一头扎进销售领域,从一个走街串巷、风餐露宿的最低层的推销员做起,一直做到区域销售经理、全国营销部经理、主管营销的总经理,乃至获得“50万年薪”,成为中国最尴尬的“第一打工仔”。4000多个日夜,吃苦、挨累、遭罪、受屈……除了跟客户喝多老酒后能够哭笑狂闹一番和年底兑现提成后偷偷摸摸找个没人的地方满脸笑纹地点点花花绿绿的票子之外,几乎就很难找到轻松和愉悦了。总算遇到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稀里糊涂做了一把“名人”,自以为终于可以代表营销人风光一把了,却没想到落了个被“炒鱿鱼”的悲惨下场,甚至成了“销路不畅”、“企业倒闭”的替罪羊。
也许我的经历和感受不能代表所有的营销人,我总觉得中国营销人员的成长环境特别艰难,虽然近些年来“营销”一词已同“股票”、“网络”和“下岗”一样流行,各地人才市场招聘也都是以营销人员为最多,但看看实际生活中营销人员的处境和地位,却远远没有像“网络”和“股票”那么热,也没有像“下岗”那样引起全社会的扶持和关注。许多企业主至今并不理解“营销”的真正含义,企业内部的营销人员往往被单向地支配(营销人员源自市场一线的建议和要求很多被扔进了废纸篓),并常常被畸形地考评(销售额和返款几乎成了惟一的考核指标,产品不畅销第一甚至是惟一被拉出来质问的往往就是营销人员);社会上也有很多人一面接受着各式各样的营销培训,一面又将“推销员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挂在了自己的门前;一旦有哪一家企业取得了辉煌的营销业绩,上台领奖和著书立传的又多是那些根本不知道产品是怎么卖出去的领导干部和呼风唤雨的策划大仙们,而真正在市场上付出心血的营销人员却只有坐在台下欢呼鼓掌、顶礼膜拜的份儿。
中国的营销时代来临了,但我觉得真正属于中国营销人的时代尚未来临。中国不乏名人、明星,但却缺少创造中国市场的营销明星,缺少让营销人展现风采的舞台,缺少全社会对营销人这一群体的认识和赞许。我想,这对我们国家和企业都是不利的。
此次中国市场协会和《销售与市场》杂志社联手推出中国营销人“金鼎奖”,公开宣称“为中国营销人鼓吹,为中国营销人鼓劲”,“建立中国营销人自己的论坛”,这实在是中国营销人的一件大喜事,也是中国企业的一件大喜事。中国5000万营销人员终于有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诺贝尔”和“奥斯卡”,有了可以充分展示我们才华的空间,有了我们可以共同探讨、交流,相互学习和提高的平台。我想,本次活动的推出不仅仅是为了选拔出几位营销界的精英或明星,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大张旗鼓的“鼓吹”和“鼓劲”,能够逐步唤起全社会对我们营销人这一群体的了解、理解、关注和支持,能够为我们这些在营销领域内搏击或挣扎的人树立一个更为明确和鲜活的榜样和目标,使我们能够携起手来,共同进步,为我们民族和我们自己的福裕强盛多做一份更为实效的努力。
居易(国家职业资格公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北京MCI首席顾问):
中国的营销人终于有了展示行业风貌和职业魅力的社会平台!历史将会证明,“金鼎奖”的设立,并不只是一个新的活动创意,而是中国营销人社会化发展的全新阶段的开始。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的“推销员”形象,似乎是很不为人所道的,淡然者有之,歧视者有之,甚至厌恶、鄙视者也有之,殊不知这一职业内涵所涉及的都是市场经济活力表现最直接的原动力之一,现代社会的多姿多彩和人类生活的有滋有味,几乎无一不可归结为这一原动力的全方位的间接和直接的作用。
进入信息社会,多样化生活的人类需求,再也不是简单的“交换法则”所能满足和概括的,“选择性”无处不在,“诱惑力”层出不穷。把最适合的给最需要的,所能动的必然是社会、经济、文化的神经网络,“营销”岂止只是艺术?
当然,生活变化的五光十色,最难以抑制的是浮躁心态。设立一个奖项是容易的,而要保障奖项的“可持续模式”,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不敢奢望,但我们虔诚地期望,“金鼎奖”能成为中国营销界的“诺贝尔奖”。
顾环宇(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执行主编、品牌传播研究者):
中国的老板们普遍开始为自己的产品出路问题操心,不过是近20多年的事。起先,这种操心表现在迫于生产和库存的压力,而加大在销售环节人力、物力的投入,压力越大,产品推销的力度便也只好越强;后来,经营领域的先行者逐步发现单纯地推销产品,远不如推销形象、推销品牌或者推销概念那样,更容易持久地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并能够由此而更长期地占据市场的主动。于是,在我们的身边爆发了一场规模、手段日益升级、名叫“营销”的战争。
随着这场战争的展开与深入,企业经营者们也日益感受到市场的冷峻与残酷,在更多的时间里,他们所面对的是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与挑战。比如来自市场的,人们的消费需求更多元化,消费目光更挑剔,消费行为更理性,消费习惯更复杂、更多层次也更富于变化;再比如来自竞争对手的,海外同行挟着沉甸甸的品牌含金量和巨无霸式的实力规模抢滩登陆,国内同行也能够小吃大、快吃慢,时不时杀出一群黑马。总之是不论哪个行业稍见兴旺,就立即会被先行者、后起者挤得满当当,要想独自悠闲、安静地营销品牌产品,那简直是痴人说梦;当然,更大的压力还来自于经营者对自身的判断,对宏观经济、产业政策的把握能力,对市场趋势的预测能力,对竞争手段的驾驭能力。从海尔的张瑞敏到搜狐的张朝阳,哪一个不说自己如履薄冰,远虑近忧?由此看来,如何长久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得到广泛认同,在他们心目中树立起值得信赖、值得忠诚的品牌形象,实在是门大学问。
从这个角度讲,营销人员既不是简单的产品推销员,也不是众多公司必设的销售机构上的一颗机械运转的螺钉,在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在经营一个品牌,建立一个成熟广泛的网络,培育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市场,这种的作用,在消费需求持续疲软的今天,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为此,我们当然应该奉予他们至高无上的奖励,并将他们宝贵的经验财富力所能及地传播。我想,“金鼎奖”的意义正在于此。
陈体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上海所研究员):
终于为中国的营销人评奖了—在新的千年文明向人们展示其无与伦比的想象空间的时候。
5000万中国营销人,在2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以自己的智慧、辛劳,推进着中国商品文明的进程。如果说中国20世纪后半部的人类文明史,是一部已在展开的商品文明史的话,那么,他们的功绩,将是中国近代文明史书上重要的一笔,而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将成为中国伟大复兴运动中的民族英雄。
对于中国营销人评奖,不仅在于对他们已有的历史地位及历史功绩的肯定;不仅在于使人们同情与了解中国营销人的艰辛与甘苦;也不仅在于总结营销现状,把握营销趋势,上升营销理论,提高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更在于在新的千年来临之际和新的人类文明长河中,历史与社会的发展对于营销人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及他们作为一个群体逐渐自觉地肩负的责任与义务。
中国的营销人在短短的20年中,走过西方商品经济发达国家200年走过的历程,还将用与西方商品发达国家营销人员同样的综合素质,同样的营销工具,同样的营销理念,去推动一个世界上最为神奇与不可思义的市场和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及多方面均参次不齐的商品消费对象,而这一切的一切,又是和一个古老文明的中华大国的复兴与强盛紧密地连在一起的。正是由于5000万营销人的“布朗运动”,使中国的宏观经济有可能朝着小平同志指引的方向继续而有序地发展。也正是由于此,当新千年的礼花还在天空绽放的时刻,中国市场学会与《销售与市场》杂志开始了中国最大规模的中国营销人的评奖活动,它代表着对中国营销人历史功绩的肯定,更是对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关切与热望,一切意义,尽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