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弱制强--中国联通非常竞争策略
我们知道,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一直以来都是硝烟弥漫,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之间的市场竟争可以说是战况激烈。我们用战争的眼光去看待移动和联通之间的竞争,或许有人会反对,说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市场工作,销售自然会有改善。这是一种比较善良的营销观念。但是,否认营销战争,那意味着不愿意面对现实,逃避现实。因为消费者目前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选择联通,要么选择移动。竞争就是这样赤裸裸地摆在我们面前。
移动和联通,不可否认的,这是一场势力悬殊的较量。中国移动以明显的优势占据市场领导者的地位,并且以防守反击作为主要的营销战略来巩固它的市场份额。作为市场挑战者的中国联通则频频以主动进攻来试图扩大市场份额。
现在,让我们来简要回顾一下,这场发生在中国移动和联通之间的营销战。
自1999年开始,双方以形象战为开端拉开了市场竟争的序幕。“沟通从心开始”和“情系中国、联近四海”并没有多少优劣之分,但是在传播的投入上,移动大大超出了联通的投入。铺天盖地的户外广告《牵手篇》和耗资600万的电视广告片《欢乐颂》为移动建立了清晰明确的形象,可以说,移动在形象战上是明显胜出的。随着联通CDMA网和移动GPRS网的建设和试运营,双方打响了技术战的枪声,各自围绕着谁的技术更先进,更接近3G而展开媒体大撕杀。当年双方在《广州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上12和24个版面的广告投放至今仍然记忆犹新、惊心动魄。这场技术战也是胜负难分,究竟谁的网络更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紧接着,联通以多元经营的网络运营商向移动发起了进攻,向消费者表明了自己的强大实力——联通是“大而全”的。的确,联通的产品除了移动通信之外真的数不胜数。然而这是一场严重错误的战役。移动以全球通在全国统一形象为开端,以“专家品质、信赖全球通”打了一场漂亮的防守反击战,以“大而专”的形象给了联通有力的反击,在这一方面,联通已经失去了招架之力,这场战役令联通“尸横遍野”。
通过这场实力战,移动意识到了联通“大而全”的劣势和自身的专业化优势。因此,化防守反击为主动追击,把“移动通信专家”的概念从全球通品牌上升到了中国移动通信企业的层面上,形成了企业品牌的主体竟争战略。
对于市场挑战者来说,主动进攻总是必须的。所以,联通调整了战术点,把竟争转向了产品品质和价格,以绿色和入网送机再次发动进攻,在“绿色”的概念传播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移动只能被动地对“绿色”提出质疑,因为这是移动的弱势所在。通过绿色和价格战的结合,CDMA的用户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看上去,联通好象打了胜仗,但事实是,移动的市场份额并没有相应减少,而是保持了同步增长的趋势。一场真正的胜仗应该是击败对手,也就是减少对手的市场份额。再说CDMA的用户增长也使联通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新时空的定位从中高端滑向了中低端,这个起点对于未来的3G来说是低了一点。
尽管移动在绿色战上遭到联通的打击,但它的防御体系仍然坚强无比,通过积分奖励计划进一步拉近了高端客户。更麻烦的是,移动全面发起了品质战。移动利用“移动通信专家”的形象基础,以及消费者的普遍观念(一直以来,消费者都觉得移动的网络通信品质比联通好),对联通的网络通信品质发起了大规模的反击战,甚至提高到了关乎生命的高度,从电视广告片《海难》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种战略企图。移动再次从网络品质的角度向联通,向CDMA的伤口上撒盐。
网络通信品质对于联通来说是致命的,这和网络的具体事实无关,重要的是,在消费者的心里,普遍认为联通的网络不如移动,这从GSM130的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如今,这个重担连CDMA也一起背上了。(或许当初把“新时空”这个品牌置于“联通”之下本身就是一个失误,就注定了CDMA的命运)
联通在无力反击的情况下,在CDMA的高端形象开始下滑时,为了挽回CDMA的形象,联通请来了姚明,试图通过姚明来提升CDMA的形象。实际上为时已晚,广告创意低劣,传播效果平平。这又是联通的一个战略失误。相对而言,明星代言比较适合细分市场的营销传播,因为明星通常是非常个性化的。然而,CDMA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是面向某一个细分市场,而是大众市场。与此同时,移动请来了周杰伦为动感地带代言,并以其时尚,年轻,酷的特征获得了更多年轻人的青睐。显然,两个明显比较起来,姚明看上去是傻了点。(试想,如果明显个性化的周杰伦是为“全球通”代言,而不是“动感地带”,那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这和联通请姚明为“联通新时空”代言是同样的道理。)
好了,以上我们概要性地阐述了这几年来,移动和联通之间的营销战。尽管在全国各省市的战况有所差异,对联通来说,总体形势都不太乐观。在广东,双方市场份额的比例大概是:78:22,移动78,联通22。这个数字可能不太准确,但不管是8:2还是7:3,对于战略的剖析和制定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在总体的市场份额中,CDMA只占了10%,也就是说,如果以CDMA向移动发动进攻战,那么,双方的实力比就是9.1:78。所以,我们说这是一场势力悬殊的较量。我们不能期望联通会在短时间内反败为胜,扭转战局,但是,对于处于市场第二的联通来说,进攻是必须的,只有市场领导者才有资格进行防御战。我们要做的是尽量缩小市场份额的差距。
然而,我们为什么要主张选择CDMA来发动进攻呢?原因有三个。其一,向移动发动全面进攻只会导致联通的兵力和资源分散,必须集结兵力,创造局部兵力优势。其二,克劳塞维茨说:“如果无法获得绝对的优势,你必须灵活运用你现在的力量,在决定性的地点创造相对优势。其三,CDMA的未来性决定了它的战略地位。那么,CDMA究竟如何向领先者发动进攻呢?通过对双方交战的历史回顾,我们可以看到,联通并没有获得过真正的胜利,也就是说,联通所制订的战略战术可能还不够精巧,或者说,并没有找到移动的致命点。下面,我们来为联通制定一些战略假设。看看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战略假设1:发动服务战,无论是售后服务还是产品增值服务,它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售后服务和产品增值服务对于巩固现有客户更有效。无论联通怎样在服务上努力,中国移动很快就能做得一样好,甚至更好。服务和产品都必须加强,但它们不会构成对中国移动市场份额的有力威胁。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不是一个好的进攻点。
战略假设2:发动人口战。有人建议中国联通效仿百事可乐在60年代向可口可乐发起的进攻战。(60年代百事可乐以“百事一代”向可口可乐发起正面进攻战,利用消费群体年龄阶梯的差异,把可口可乐定位成“落伍、脱节和过时”的产品。从而牢牢掌握了年轻的消费群体。)发动人口战的机会是有的,但机会已经失去了,早在移动推广移动梦网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加之移动“动感地带”的成功推广,更是把移动通信的“未来”都笼络其中。另外,年轻化的定位对提高CDMA的ARPU没有明显帮助。尽管CDMA的定位已经由中高端滑向了中低端。战机一旦失去,留下的只有遗憾。
战略假设3:价格战。有人认为,CDMA的价格战使用户量增加了,这种战略应该继续下去。事实是一旦没有了政府的价格政策限制,中国移动强大的实力足以让发动价格战的竞争者颗粒无收。另外,GSM130的中低端形象影响了CDMA,在3G的市场竞争中,还将延续下去吗?所以,我们认为价格战略也是不可行的。移动在价格上的劣势只是一时的,并不是移动所固有的劣势。
面对中国移动这样强大的竟争对手,直面进攻只会导致对手更加强大,最终只会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所以,CDMA必须以智取胜、以巧取胜。尽管移动看上去非常强大,其实也有内在的弱点。如果我们把它看成是有着致命弱点的巨人,要想打败它,需要找到这个内在的弱点。
第二篇:知彼胜于知已
传统的战争理论告诉我们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但我们认为了解敌人比了解自己更重要。在竟争时代,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面向竟争对手,必须通过打败竞争对手来获得市场的胜利。你必须寻找对手的弱点,并针对那些弱点发动营销攻势。并且,发动营销攻势的目的不仅仅是增加用户量,你得让竟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减少,你得让移动失败。用巴顿将军的话说:“胜利就是要让可怜的对手为国牺牲。” 那么怎样才能使移动的市场份额减少呢?有没有可行的战略呢?
移动占有近80%的市场份额,更本质地看,是占有了80%的客户的头脑。用克劳特的话说,要想打赢头脑中的战斗,必须抢占移动在用户头脑中的位置,这决定了我们发动进攻战的一些基本原则:
1、以竟争对手为导向,把精力集中在中国移动身上。
2、营销战是精神战,在这场战争中,用户的头脑便是战场,一切进攻应在此基础上进行。
3、要找到中国移动强势中的弱点,并攻击此弱点。
也就是说,只有对敌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优势给予打击,才有可能动摇其根茎,才有可能减少它的市场份额。中国移动会有一些明显的弱点,比如价格比较高、网络辐射比较高、产业比较单一、也可能服务不够好等等。但这些仅仅是弱点而已,并不是致命的弱点,不是移动实力的根本因素,不是移动竟争力的核心力量。
一个再强大的企业,其实力中肯定存在着弱点。优势的另一面可能就隐藏着劣势,而我们必须把它找出来,然后打击它。我们相信,任何一个企业,就算它的市场占有率是100%,也有可能被击败,世界上没有不可战胜的军队,只是你必须找到它实力中潜在的弱点。
第三篇 以已之弱攻彼之强
没错,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弱势去攻击敌人的强势。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移动的核心优势在什么地方?不可否认,移动的根基要比联通深得多,在联通进入移动通信市场之前,移动完全处于垄断地位,所有的移动用户都是它的客户。一刚开始的竟争就不是平等的,不是在同一条起路线上的。直到如今,再展望未来的3G,是什么因素构成了移动的发展力呢?是网络技术吗?我们相信一个真正做市场的人不会这样看,技术不会成为一个企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技术是基本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有了好产品不一定就会有市场,这是很明显的道理,就象价格也不会是联通的核心优势一样。我们回到前面提到过的一句话:我们说,营销战就是精神战,用户的头脑就是战场,一切进攻应在此基础上进行。那么,对竟争对手的分析也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也就是说,构成移动竟争势力的因素并不是来自于企业或者产品,而是来自于它所掌握的用户群,你掌握了多少用户群,就掌握了多少发展的筹码。对于通信网络,用户一般不会轻易转网,所以,移动可以把模拟网客户带入数字网,再带入未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所以,我们说,庞大的客户群体才是移动竞争的核心优势。相对应的,较小的客户群体就是联通参与竞争的核心弱势。那么,在移动的这个强势中隐藏着弱点吗?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比较。我们把移动和联通的竞争分成三个阶段来看。
在竞争的第一阶段,就是联通刚刚进入市场的时候,移动已经有了很好的用户基础。在移动的网络空间内,聚集了一些客户群体。随着移动市场的不断拓展,用户群迅速壮大,在移动的网络空间中,用户慢慢的开始呈现饱和状态。相反的,联通的网络则还有很大的空间,因为联通的用户群还很少。直至目前,在同样大小的网络空间中,移动的客户占了总体市场的80%,而CDMA只有10%。
我们用一个比喻来看待这种现象。你站在公交车站台上等车,同时来了两辆车,他们可以到达同一个目的地。前面一辆已经挤满了人,后面一辆只有少数的几个人。你会选择上哪一辆车呢?当然是人少的那一辆!不是吗?联通CDMA网络里的人不就比较少吗。
再用一个比喻。你准备开车上路,交通广播电台告诉你某一条路因为车太多而出现了堵车,另一条路因为车比较少,所以很顺畅,你会选择走哪一条路?当然是车少的那条路。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移动庞大的客户群即是他的竞争优势,在消费者的头脑里,它也存在着弱势。联通的弱势也可以变成竞争优势。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像交通广播电台那样,告诉开车的人,哪条路是堵塞的,哪条路是顺畅的。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质疑,并说,人们选择一个餐厅吃饭,总是往人多的餐厅跑,而不是去人少的餐厅。如果这么做,会不会适得其反呢?不会的,一个人选择餐厅的首要需求,是东西好吃,人多并不会影响食物的质量。而通信网络却不一样。人们对移动通信的首要要求是顺畅。人多只会造成阻塞,影响通信质量。
是的,联通的用户量少也有少的优势,同样的网络,他有更大的空间提供给客户,使通信更顺畅,用的人少,正意味着他的珍贵性,他是少数人的特权,是真正的高端网络。好了,我们以经找到了CDMA的竞争策略,他不需要降价,不需要改变什么销售政策,不需要大刀阔斧。他只需要去传播一个概念:用户量影响通信质量。这就是本文为联通CDMA找到的竞争策略。
另外,我们还必须考虑,移动会如何进行防守反击。事实上,移动无法反击,因为庞大的用户量正是他的优势所在,他不会去减少他的用户群。它只能告诉社会和消费者,其实中国移动的网络还可以容纳多少用户,或者说它的网络比CDMA大多少。但这些解释只会让消费者更加相信,一个通信网络的用户量大小的确会影响通信质量。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样的概念和联通新时空的品牌形象有没有什么冲突。现在,以姚明为代言人的广告传达的是未来的通信概念,这个未来的通信概念更多是相对于过去的通信而言的,它给到用户一种对未来通信世界的向往。也是新时空名字本身的含义。而用户量影响通信质量这个概念要达到的传播效果是,移动通信新时空不仅仅是相对于过去,更重要的是相对于中国移动通信的网络而言的,也就是完全的以竞争对手为导向的传播策略。无疑,我们对移动发动的进攻更象是一场奇袭,是用逆向思维找到的有利战场。所谓奇袭,就是要让中国移动措手不及,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集中兵力,在各传播媒介上,在同一时间内发动进攻。并且为移动可能的反应作出完善的应对措施。一旦奇袭成功,还应该即刻追击、巩固地盘、扩大战果。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