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AMD斗法 笔记本电脑爆发价格战
7月23日,AMD公司与曙光公司举行签约仪式,宣布曙光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将采用64位Opteron处理器建造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超过每秒10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曙光4000A,这项内部代号为“红色网格(redgrid)”的开发计划目标是成就中国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许多行业里,来自中国市场的影响都对那些国际大牌的座次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现在,这种现象也将在芯片行业发生——AMD与英特尔这两家最主要的芯片制造商之间的竞争已经越来越白热化,战争不仅停留在高端的服务器层面,在个人电脑市场上的影响显然更大,因为这个市场往往能够最大程度扩大品牌影响,以实现销售。
AMD来者不善
就在英特尔高调推出“迅驰”,进而引发各路笔记本厂商的“迅驰大战”中,清华紫光再次发布了一款采用AMD全新低电压移动CPU的笔记本电脑新品——“迅龙”,因其具有便携、节能和无线等特点,被称作AMD阵营的“类迅驰”机型。至此,紫光采用AMD芯片的笔记本电脑已有AL220M、AL230M、V500和V600等多款。近日,正雄心勃勃进入笔记本市场的厦新也宣布将采用AMD芯片。
与在台式机芯片上的突破不同,AMD在笔记本领域似乎举步维艰,当然,这个局面在去年8月份清华紫光在中国市场推出第一款采用AMD移动芯片的笔记本电脑之后,成为历史。自此, Intel在中国多年苦心打造的“Intel inside”阵营开始出现松动,其计算机芯片供应的垄断地位出现了挑战者。
紫光青睐AMD当然有其理由。英特尔作为芯片行业的老大,长久以来在国内IT厂商那里享有超然的上游供货商地位,其芯片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下游生产商的策略,尽管国内的笔记本行业尚未达到台式PC市场那样稳定的市场局面,但一些大品牌挟其在PC的优势,已经给后来者设置了不低的进入门槛,类似紫光这样的新进入者要突围必须有出奇制胜的招数。
AMD被视作是“给用户更多选择”的一个市场机会,打破了国内笔记本电脑 “万众一芯”的局面。清华紫光笔记本电脑事业部总经理黄俊杰的解释是:目前中国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千差万别,需要不同的产品去满足。AMD等品牌的CPU在国际上多年和Intel展开竞争,并能够生存下来,说明它们的产品都非常有特点。
但业内人士更倾向认为,紫光以国内笔记本市场排名第三的地位,无法争取到英特尔最有力的支持,与其沦为凤尾,毋宁争做鸡头;而AMD芯片的性价比在中国市场确有巨大的潜力,把筹码押到AMD未尝不是出奇制胜的招数。
但对于生产商来说,采用AMD芯片究竟是不是一个财务上明智、产品上优质的选择呢?至少在紫光的第一款AMD芯片笔记本问世的时候,没有多少人认为紫光此举是深思熟虑的结果:采用AMD芯片,产品不成功的后果先不说,一旦因此与英特尔交恶,紫光再回头都很难。
紫光当然明白自己冒的风险有多大。英特尔几乎占据了中国笔记本移动芯片的所有份额,其在行业内的引导地位由此奠定,没有一个上游厂商愿意看到下游厂商给自己引进一个竞争对手,Intel也不例外;在英特尔成功的品牌塑造下,“Intel inside”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笔记本的一个事实标准,引进AMD,消费者能否接受?这些并非多虑,对于AMD等芯片,即便是一些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上都采取谨慎的态度。
价格比VS性能比
“仅仅‘便宜’这一个指标绝对不能促使我们用AMD关键是它的性价比优势。”黄俊杰说。
以一款主流的奔4笔记本为例,CPU成本150-200美金、主板150-200美金、液晶显示160-170美金,电池70美金,再加上其他配件,总成本约在700-800美金之间。
“因为移动CPU的价格整体都比台式机高,所以在这个成本构成中,真正有比较大降价空间的也就是CPU了,厂商追求利润,从这个角度切入,完全可以理解。”业内人士这样认为。
但采用了AMD的紫光显然更愿意把AMD看作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漂亮女子:“AMD之所以比英特尔便宜,不仅是其品牌价值、市场投入这些指标低于英特尔,关键的是它的设计成本低于英特尔。在国际市场,AMD的市场份额达到了30%以上,但在国内,英特尔差不多还保持着9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当然和英特尔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有关。但针对一款笔记本产品来说,在处理同样工作的同样性能的AMD和英特尔两款芯片中,AMD的性价比确实强于英特尔。”
英特尔方面更愿意从产品性能上强调自己的优势,英特尔(中国)公司商用市场经理孟海滨说:“从386到最新的迅驰,英特尔一直是这个行业的技术领先者。而开发前沿的技术,没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技术保证是根本不可能的。比如迅驰是一款通讯与计算相结合的产品,单纯比较通讯或者计算的力量不恰当,而要看在这个平台上完美融合计算和通讯功能的实力。凭借英特尔自身的积累和在业界的资源,我们有构建这个生态系统的能力。”
秉承一贯风格,英特尔(中国)公司公关经理席庆不愿对AMD发表任何评论,但他强调:“用谁的芯片、买哪款机器,是用户自己的选择,对笔记本用户来说,价格并不是促使他们做出决定的惟一指标。即使谈到价格,TCL、方正也已经推出了万元以下的迅驰笔记本。”
“万元迅驰”并不令人惊讶,清华同方甚至拿出了售价8500元的迅驰笔记本,这当然与英特尔的强力支持关系莫大。据悉,为推广迅驰,英特尔在全球投入3亿美金,这些推广费不仅用于英特尔自己的广告,还会给那些采用迅驰的厂商做迅驰产品笔记本产品广告时以支持:“这是对跟进英特尔的下游厂商的正面支持,至于那些立场不坚定、使用AMD芯片的厂商,英特尔会把卖给他们的芯片价格抬得很高。”某笔记本厂商透露。
凭借长期以来成功的品牌塑造,英特尔树立了自己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形象,但在AMD的拥护者看来,这个结果实际上是英特尔市场策略的成功:“按照惯常理解,中国市场应该对价格最敏感,但实际情况是在中国市场上,高价的英特尔比低价的AMD的份额高于两者在国际市场上的差距。形成这个局面的某种原因是,IT知识普遍较低的中国消费者接受了‘速度快就是好芯片’的概念,实际上,衡量芯片性价比的参数很多——当然,即使综合性价比高于英特尔,AMD也不是没有瑕疵,比如它的散热就不是很好。”技术人士如是分析。
厂商的牌坊心理
来自紫光的销售数据显示,搭载AMD芯片全配置的紫光Al230M+报出了6999元的低价,截至今年上半年,AMD芯片的笔记本已经占到了紫光笔记本总销量的40%。
但赛迪资讯提供的调查数据,紫光笔记本2002年的国内市场份额是4.6%以AMD通过紫光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成绩来看,其对英特尔显然还无法构成威胁,只是这么一个后来者的存在使英特尔必须打点精神制定更周密的市场计划——更大的意义作用于中国的制造商,因为有了AMD的另一种选择,制造商们面对英特尔时有了更多的主动权。
因此,行内也就传出这样的声音:以英特尔现有的市场份额,与下游厂商全方位的合作,任何一个要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笔记本厂商都不可能完全放弃英特尔。从这个角度看,AMD实际上是紫光以及紫光的跟进者们与英特尔讨价还价的筹码。黄俊杰即使在宣布AMD与清华紫光结成合作伙伴时,也不忘重申:“在今后的市场里,我们还要和英特尔保持合作。”
这实在是AMD不愿看到、但又无可奈何的。在全球增长最迅速的中国电脑市场,AMD的CPU大部分只能出现在攒机市场。在整机市场,品牌厂商不支持AMD,所以大部分消费者不知道AMD为何物。笔记本电脑更是除了紫光,没有一家用AMD的CPU。作为全球第二大芯片厂商,现在AMD在中国还没有和英特尔分庭抗礼的实力。AMD大中华区电脑产品市场高级经理唐志德也刻意低调地说:“我们只是想给消费者一个可以选择的机会。”
一个成熟的市场必然是各方势力均衡的市场。英特尔不认同外界对其在芯片行业“垄断”的评价,英特尔总裁贝瑞特也说“我们欢迎竞争”。但主力各方市场份额的变化必然带来产业上下游资源的重新整合,届时的利益再分配不仅涉及到英特尔和AMD两家,更与众多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国产制造商息息相关。另据透露,方正、TCL、京东方、福日东升都已经推出了威盛CPU的笔记本产品,同时,更多公司都在考虑使用非英特尔的CPU产品。
原载:《经济观察报》2003-07-28第1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