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药品价格战,还能持续多久?

药品价格战,还能持续多久?

  前不久,武汉地区的零售药店纷纷打出一张张颇具诱惑力的降价招牌:“民兴”药品超市标榜“药品平均降价40%”;紧挨其旁的“致祥”药房不甘落后地宣传“降价40%以上”。其他诸如“零售药品批发价格”、“零售价平过批发价”之类的标语更是随处可见。

  新一轮的价格大战又悄然打响。是什么点燃了价格战的导火索?降价后,药店、患者能否双方受益?药品价格下降是否永无止境?零售药业如何寻找价格之外的搏弈利器?且让我们到药品零售市场上去寻找答案。

是什么点燃了价格战的导火索?

  长期以来,由于药品流通环节特别是终端零售这一环节利润过大(平均约为28%左右)使不少人认为“药业暴利”,有人甚至喊出“要发财,搞药材”的口号。

  为了提前为2003年1月开放药品分销服务做准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推进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医药零售业跨省经营的区域壁垒得以破除,零售药店申办审批也得以“解冻”。

  在利润的驱使和政策的允许下,2001年医药零售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潮,外资、民营、个体等业内外的各路资本纷纷涌入,致使我国零售药店数量急增至近12万家,致使很多城市市区同一条街上药店“门当户对”甚至相互“比邻”。

  零售药店的数量众多,而终端市场有限,为了能站稳脚跟,分得更多的一份羮,便在本不十分成熟的行业内部展开了无序的竞争。很多眼光短浅、经营水平不高的零售业主为了暂时的销量增长,不惜“放血”、“跳楼”甩卖。药品零售价格战的导火索在激烈而无序的行业竞争中点燃。



药店降价,利耶?弊耶?

  自1997年,国家就出台相关药品调价政策。2001年更是被人们称为“药品降价年”,国家计委曾于1月、7月、11月和12月连续四次降低药品价格。

  应该说,药店降价挤去药价的水分,让老百姓用上优质且廉价的药品,是一件国民期盼已久的大好事。但是降价之后,又是怎样的一种结局?

  一、长了人气,长了销量。

  毫无疑问,无论是顺应国家计委降价政策而降低零售药品价格,还是药店依据市场行情在一定范围内自行降低药品售价,都大受老百姓欢迎。因为此举直接减轻了人民用药的费用负担。药店对顾客实行价值让渡之后,相对于“以药养医”反应略为迟钝的医院来说,大占优势,吸引患者“持方外购”是常事。这正是很多药店在降价后一定时期内人流量增多,销量见长的主要原因。

  二、伤了元气,伤了和气

  如果说国家统一降价让所有零售药店药品价格下调“有据可依”,那么,药店依据市场行情自行降价,则可以“随意”调整了。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曲美减肥胶囊”国家统一零售价为285元/盒,在“民兴” 超市卖248元,在“汉森”超市则卖225元,差距如此之大。当这种不统一的降价信息传开来后,双方会继续降价拼比,谁能承受最低的销售成本,谁才可能是市场的最后赢家。但是,这样的“赤膊”拼比之后,又能给双方带来多大的利润呢?“健康”药房的总经理吴先生一语道破天机:“既伤了自身的元气;又影响了与周边药店的睦邻相处。无异于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少了品种,少了选择

  国家计委价格政策出台后,一些降价幅度大的药品在药店里“悄然失踪”。如“百服宁”从药品架上全盘撤出离场观望,理由是:1.8元/盒的最高限价已经低于成本价,继续生产销售,不仅没钱赚,还要赔本。“你降价,找淘汰”使得部分药品在零售市场上销声匿迹。这不仅影响着药店的品种结构,也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用药选择。说不定患者还得花更多的钱买同类药物服用,这与国家降价减负的初衷大相径庭。



药价,会不会跌跌不休?

  零售药品的销售价格是否是一跌不可收收拾?据笔者所知,至少有四点原因会阻止价格一味下跌势头,甚至会使部分药品(如抗生素类)价格慢慢上扬。

  一、医药市场整顿初见成效,产品供求关系有较大改善。

  国家计委药品价格改革新政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整顿医药市场的措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实施的“两定三目录”,国家经贸委关于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等相关政策已逐步发挥作用,促进了医药市场的规范化。同时,使用大企业生产的药、品牌药,通过GMP认证药的用药观念,已逐步得到医疗单位乃至患者的认同,这使大企业的规模优势,品牌优势更加突出,中小企业在竞争中逐渐被淘汰,市场份额逐步向优势企业集中。

  二、宏观经济逐步好转,药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及相关物资价格上扬。

  比如原油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着抗生素提取用的溶剂如丁醇、丁脂、丙酮等价格的上涨1倍左右。

  三、企业间竞争行为日趋理智。

  各医药企业由竞争转向竞合,纷纷联手采购药品、开拓市场,这对稳定市场,促进部分“亏本”销售的药品的价格回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四、国家宏观定价策略有望调整。

  据报载,今年1月15日国家计委规定的由各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制度的辖区235种药品最高零售价格开始执行后,引起了风波:中美史克、施贵宝、上海强生三大合资药厂,以国家计委定价低于其各自产品的运作成本为由,联名向国家计委申请价格复议。部分药品的销售价格有望最终由市场和消费者来定夺。



如何寻求价格之外的搏弈利器?

  知识经济已消然到来,对于医药企业来说,价格竞争优势已不是主要武器。未来医药零售企业的竞争优势或获取“暴利”的捷径取决于企业的管理、服务、资金和人力资源等综合实力。医药零售业应积极主动适应这一形势的变化。大胆创新,深化改革,在以规范经营规模经营降低药品经营成本的同时,打好品种战、品质战和品牌战。

  一、打好品种战。零售药店在经营药品时,应廉贵兼售,先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后实现自身的利润。很多药店在利益的驱使下,停售价格低利润空间小的药品,如仁丹丸、宝塔糖等,残缺不全的品种结构无疑不能满足我国人民用药需求多样化的要求。

  二、打好品质战。药店的使命,就是方便人民购药,确保人民用药安全。药店如果因为追求低价,却经营假、劣、伪药,不仅会砸掉自己的金字招牌,国家相关法律政策也绝不允许。此外,注重职业道德,坚持对症下药、荐药,让患者以最低的费用用上最合适的药,也十分重要。

  三、打好品牌战。医药零售业主应以长远的眼光,从规范药店设置着手,以合格的人才、规范的管理、完善的服务、适宜的价格来创建一个金字招牌。让这个金字招牌成为零售药业中“放心药店”“样板药店”的代名词。通过综合的实力,锁住顾客的心,赢得顾客长久的忠诚。        

  欢迎您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的联系电话:13971024537;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