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饮料企业如何杀出重围?
A、竞争形势分析(饮料业目前竞争趋向)
生产低档饮料的企业,生存条件恶化,面临生存危机,急于从规模上寻找生存的出路。
生产中档饮料的企业,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通过提高产品品质,压低企业销售价格使企业销售规模取得了迅速提高,但经济效益提高甚少。因此,企业一方面继续实施扩张战略,另外一面想方设法出效益。
生产高档饮料的企业,急于垄断和瓜分高档饮料市场,同时还面临着向天然、营养、有益健康、美味可口的产品做品种结构调整的压力。
低档饮料企业规模小,技术设备相对落后,产品质量低成本高,想扩大销售量,关键在提高品质、降低成本。由于低档饮料的消费群体对价格较为敏感,故此,他们的削价竞争手段一方面会有效地提高自己的销售规模,另一方面也会对市场不十分稳定的中档饮料企业造成伤害,对它们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中档饮料企业为了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只有通过提高品质和档次,向高档次饮料市场进军。中低档饮料在销售通路本质上是毫无差别的。提高档次,在品质上接近高档饮料的水平,并低价切入,通过这种方式能使中档饮料有效地扩大市场规模,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财务状况。
饮料行业目前竞争方式的主旋律是降价竞争和促销竞争。
高档次饮料企业足见在转向生产绿色健康饮品。这是因为,高档饮料企业只有生产出消费者所需的绿色健康饮品,才会稳住自己的高档市场地位。中档饮料企业都是具有“武士道”精神的,并决心背水一战的哀兵。涉足这个领域不但需要足够的胆量承受经济损失,更需要巨大的财力来“托起”市场。
B、认识上的误区
低档饮料企业认为上规模是企业唯一的生存出路,对于这种认识,不妨做以下设问。
是否多上几条生产线,或月销量达到几万箱,企业就可以高枕无忧?企业最缺少的是规模还是其他什么?通过降价竞争,企业能否健康发展?
只有健康的规模和出效益的规模对企业才是有价值的,如果企业寄希望于通过扩大规模解决生存问题,可能步入歧途。要解决出路的实质问题,只有健康发展。低档饮料部分企业之所以处境很难,面临淘汰,根本原因在于:
(1)、设备落后:
生产设备效率低,维修费用高,误差大。这种状况对以低利润、规模效益为特征的饮料产业的成本,会带来特大影响。
(2)、技术力量薄弱:
部分企业的技术力量是非常薄弱,比如:没有操作规范、工艺规范;工人操作水平低下,没有专职或称职的技术员,或质检人员。
(3)、管理水平低:
没有专业管理人员,多数管理职能没有发挥出来,低效率和大浪费遍及各个岗位,卫生条件和现场管理达不到起码的5S之要求,充其量学一阵子,也难以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
没有专业的销售队伍,业务员缺乏市场开发能力,新产品推广能力、市场维护能力、客户管理能力等。在这种情况下上规模、降价格,在前几年也许还有机会,但在目前几乎是再没有余地了。因为在质量一定的前提下,降价竞争只会出现“有规模无效益,有市场无效益”的结局。
便宜的东西未必好卖。如果没有市场基础,价格高1元,与低1元左右,在推广难度上没有实质性差别。低价倾销的,充其量是热闹一阵子,不可能真正占领市场,相反,有的企业根本不是占领市场,而是质低价低,采取“流寇”方式,而挣取一些不光彩的利润。
价格竞争,肯定是市场竞争最有效的手段,但决不是一个随意运用的工具,如果运用得当,可以有效地提升自己,抑制竞争对手,反之,可能将自己置于被动境地。只有在成本或经济实力允许的范围内,运用此手段,才是可取和明智的,即使如此,也只能在某个品种上尝试,其他品种必须出效益。
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随时都有可能变化,不管曾经多么辉煌,目前多么繁荣,都不可掉以轻心。企业未来应在人才、管理、技术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从而在成本、质量和规模方面有所作为。如果企业的自身素质不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与企业规模不适应,规模的扩大只意味着风险的增加。
C、开发与推广并重
中国市场毕竟大,消费能力也参差不齐,尤其在农村市场,在一定时期内,低档饮料还有较大余地,生产企业应该将卖点转化为“物有所值”。只要物有所值,无论是高档还是低档产品都可以找到忠诚的消费者。
(1)、品质提升策略
毕竟,在低档次上企业的生存空间和经济效益会受到较大限制,因此,有条件的企业最好选择还是采取品质提升策略。
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低档饮料企业都要解决好如下问题:
树立质量意识
中小企业市场的稳定性差,要消除此意识,只有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开发忠诚的顾客,所以,一方面通过策略强迫自己稳步地提高质量,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减少市场开发费用。
(2)、加强业务队伍建设
从销售队伍来说,要加强培训和激励。没有素质好的业务队伍,就没有稳定的市场,既而企业就没有可观的利润。
一个在饮料市场开发业绩十分突出的企业,花较高代价研究开发出品质和成本都具有明显优势的新产品(中档产品),但推广效果却不理想,其教训是:
(3)、忽视新产品推广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新产品推广必须从零做起,不管其他品牌的市场基础和客户基础有多好,在推广新品时也省不得一点力气。但企业不是从“零”做起,而是从某个“高度”做起,并一夜之间不管合适与否,在既有低档饮料市场全面铺开,这样,“推广”工作的饿精华被忽视了。于是,一个企业领导。业务员和客户都认为是好东西的新产品却被消费者拒绝了。问题就在这里,正因为大家都认为好,推广工作反而做差了。
(4)、企业没有真正将业务员动员和武装起来
如果企业销售管理不到位,业务员的创新欲望和工作干颈,会随着个人和企业业绩的上升而递减。如果企业在腿新产品前不将业务员动员起来,并针对新品进行专项培训,这些业务员往往会依靠客户和自己的经验进行产品推广,其结果是业务员工作量严重不足和推广方法落后,推广效果自然就不会好。
另外一个原因是企业在工资政策方面没有作重点倾斜,所以业务员在新产品推广方面没有积极性。
(5)、客户没有积极性
正式由于企业在推广新品时想借势而起,所以企业和业务员在推广中往往是“要求”客户如何如何。客户在新品推广中被赋予了太多的责任,其恶果是一方面推广费用加大,另一方面客户心理不平衡,导致推广效果不好。
D、品牌战略勿失价格优势
在开发和推广中档产品时,企业还必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开发中档产品,别忘低档产品。
首先,不能全力压向中档产品,要在继续强化低档的基础上,逐渐加大中档产品的比例,否则,一旦企业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过分偏重中档产品,就会使竞争激烈的低档产品受到较大的压力,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
其次,不能忽视低档产品的效益潜力。
开发中档产品,品质必须真正好,中档产品的推广不要急于求成。
目前的市场格局决定了低档产品向中档产品挺进,只能采取相辅相成的三种策略:其一是先农村后城市,其二是先渗透后扩张,其三是先销量后品牌。
首先,农村是中档饮料企业营销基础最薄弱的市场,在这里开发可以避免他们强有力的反击;同时在农村市场品牌影响相对较浅,如果先走品牌后走销量的话,那么成功的希望是十分渺茫的。除非您也有“可口可乐”的财力,甚至远不止这些。
对业务员进行全面的具有针对性的新技能培训,使其走出经验的误区,对老客户进行二次开发,确立其对新产品的信心和决心。
高档饮料的市场占有率在达到顶点之后肯定会出现下降趋势。从战略上,它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确立品牌形象和品牌地位,而不应该首先考虑如何维持目前的市场占有率。
生产中高档饮料的企业,一定要认真研究自己的竞争对手,尤其是同一档次品牌中的后来者,尤其那些刚刚甚至还没有“进入”你的视野的企业。尽管这些企业的问题很多,但它们的精神非常顽强,“一息尚存,奋战到底”,是它们的真实写照。“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和“人民战争”的战略已经被这些企业在竞争中发挥的淋漓尽致。这些企业的威胁在于它们的竞争策略更多的时候是非理性的,当她们认为有必要的时候,可以不惜代价,不管后果,一些企业将奥林匹克“重在参与”精神引进来,色怀念共存就是目的,也许目前它们根本就没有打算挣钱。
E、中低档饮料要关注自身定位
中低档饮料企业在关注市场的同时,还需关注自身不足。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将决定它们能够走多远。
(1)、企业人才问题
很多企业的领导不致力于自己培养人才,而是过多地寄希望于通过“挖角”来解决,效果都不太理想。因为,企业有自己的“血型”,不是所有的人才都适合企业,有的领导人将自己的企业搞成“多国部队”,不仅无法发挥优势,反倒引来很多是非。企业毕竟是昨天的人员造就的,过分地冷落他们,势必影响新老人员的合作,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凝聚力。
(2)、通路管理问题
对于低档饮料企业来说,企业之间的竞争严格地说,根本不是真正意义的营销水平的竞争,而是聪明和干劲的竞争,其结果必然是有能力开发市场,没有能力保证市场长治久安,所以,通路管理至关重要,而且,以通路管理为核心强化营销管理解决的将不仅仅是通路问题。
(3)、产品同质性问题
解决产品同质性的唯一出路是建立企业的研发能力,并由此建立企业别具一格的竞争优势。
(4)、规模定位问题
客观上讲,进行市场开发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企业没有弄清楚如下问题,市场开发就具有了盲目性:
在目前的规模上你能做出效益吗?你是否有效益?
你对所有的客户都满意吗?为什么不更换不满意的客户?你是否一方面在开发新市场,同时老市场又不停地出问题?你的销售费用是否在随销售规模的扩而减少?
你是否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越来越没有时间?你是否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
你的企业信息通畅吗?充满活力吗?
如果对上述问题不能给出满意的答案,那么,企业的规模含金量低,就充满风险,就应该放弃对规模的狂热追求,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5)、竞争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应该如何竞争。
令人不无担忧的是,盈利能力极低的低档饮料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价格竞争。价格竞争的结果,一方面使低档企业与消费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减小,另一方面也使其与经销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减小。
郑伟,中国人民大学毕业,资深市场营销高管,在外企从事销售和市场管理工作达七年以上,对市场营销管理、渠道开发与管理、经销商管控、华东区(上海)市场以及对沃尔玛、家乐福总部等连锁商超及其卖场的管理与运作有丰富的经验。现任某食品企业集团市场营销总监。[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