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中国连锁药店的战国时代

中国连锁药店的战国时代

连锁业态是目前零售业较为先进的业态, 连锁药店的快速发展带给消费者舒适的购物环境,丰富多彩的商品,诱人的促销方式,专业的用药指导,低廉的价格。连锁药店带给人们不仅是高品质的生活享受,它也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也改变了人们对传统药店的认识。随着药店经营能力的增强,开展连锁经营是必然趋势,连锁药店已成为药品零售业发展的主流。

  群雄逐鹿起烽烟

  经过前几年的健康发展,目前深圳市的连锁药店比较发达,但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不仅业内争先恐后地发展新店,开药店也被越来越多的业外资金所看好,其结果是市场竞争加剧。目前,一些连锁药店在网点发展上没有以布局合理、有利长远为目标,出现了低水平重复开店。

  我国连锁药店尚处在未成熟的发展阶段,连锁药店连而不锁,亏损严重,真正的连锁运作模式还很不健全,缺乏核心竞争力。一些三精、海王、哈药等医药零售企业虽已建成近1000家连锁店,但真正跨区域、上规模的连锁药店普遍罕见,使一些小打小闹的连锁药店出现恶性竞争的局面。据有关部门统计,2002年前5个月,全国22个省市共2721家药品销售企业的亏损面高达50%,亏损额比2001年同期上升55·02%;广东省,2003年在关闭了200家药店的同时就又新开了3500家药店;2004年上海将有600家药品零售企业通不过GSP认证而面临关门,使药品零售市场形成了“开门——关门——开门”的怪现象。特别是二年前武汉市隆泰大药房在全国打响了平价药房第一炮,随后济南的“平价药房”和杭州的“百姓大药房”相继出现。目前,全国已有十多个城市出现了平价药店,平价药店的顺势而来,连锁药店就又陷入价格战的泥潭。

  一位企业家说:纷争中不同板块的连锁药店,在市场中面临的局势不同,应对的措施也不同。全国性的连锁药店大品牌虽然市场覆盖面广,但也压力很大,在京、津、沪等消费群体成熟、含金量高的市场,除了巨头之间的激烈争夺,还要应对业外资本的偷袭、区域品牌的联手狙击。有些中型的连锁企业不但面临着大企业的威胁,还要提防“外来资本”吞食和小型企业的游击。占连锁药店的企业绝大多数中小型品牌,虽然处在竞争的边缘,但也丝毫不能懈怠,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大的连锁药店连企业带市场信息一口吃掉。最近上海以及外地的医药连锁巨头们则加强了对这些单体药店的“收编”和争夺。因为,这些单个实力并不强大的单药店如果被并购到一起,就可以构成足以改变上海医药流通格局——谁“收编”了它们,谁就是上海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而伴随着对“绿色联盟”合并的尘埃落定,国内医药流通市场将会再次风生水起。

  连锁竞争拼什么?

  伴随着深圳、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连锁业巨头加快构筑全国市场的步伐,我国连锁药店新一轮洗牌不仅开始,还直接引发了一个众人普遍关注的话题:今天的连锁药店竞争拼什么?业内人士分析,连锁药店的崛起基本上已经没有“捷径”可走,任何零售业单凭某一方面的优势很难占尽风光,眼下的连锁药店竞争拼的是综合实力。

  ——拼稳定的货源。连锁药房单店的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很慢的,每次进货的量都是很少的,品种很多,因而其对配送的要求特别高。 现有的医药流通体制一般是要经过生产企业、总代理、批发商、连锁药店等多个环节,多环节的流通渠道导致流通成本增加,流通成本要占药品售价的40%左右,这就要求连锁药店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物流配送模式。 

  ——拼快捷的配送。统一配送是连锁药店所采取的配送模式。总部集中采购,再对各个连锁门店进行统一配送,但是由于具有规模的连锁企业很少,门店不多,单店销售能力很弱,这样药品的周转和流通是连锁企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零售业如何能统筹安排配送模式是关键,利用现代化的大型物流配送体系,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有效地控制,是企业占领市场又一个新的增长点。 

  ——拼人才的竞争。 在连锁药店扩张的同时,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是显得至关重要的。的确,无论资本运作还是企业并购,市场营销还是内部管理,都离不开人才的驱动,因此,上海早在2002年间就对零售药店就开始推行“一师一士”制度,规定每个药店必须配备1位以上的药师和1名药士,设立药师咨询指导用药服务台。上海华源大药房这样的品牌药店,其一家门店就拥有执业药师4名、药师6名和其他药学人员10名,以提高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拼特色的服务。 随着竞争的加剧,服务将成为连锁药店开拓市场的重要力量。 2001年北美领先连锁药店提供的主要服务包括药品销售、特殊及昂贵药品服务、特殊病症咨询服务、家庭保健常识服务、社区预防疫苗注射服务、频繁购药计划服务等。从世界药店的发展趋势来看,这种经营药品与健康用品的混合销售的方式比较流行,2003年上海联华复星首家大型药品超市“康之舟”开业,其经营的品种中药品只占了50%,其余的全部是健康护理用品,海王星辰及三九医药都有类似的“健康超市”。



  谨防连锁“泡沫”现象

  连锁药店大洗牌使中国连锁药店掀起了新一轮竞争与大发展热潮,整个行业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资本和舆论的追捧。然而,高速发展往往会遇到泡沫经济的陷阱。有关专家质疑,连锁药店的消费群体、成本问题、品牌与概念等要素是否足以支撑连锁药店的急剧膨胀?

  一是消费群体的“泡沫”。我国有近八亿农民,他们所居住的地点高度分散。因此,农民购买药品不可能舍近求远到连锁店去。连锁店密度高的话,一次性投入大,运行成本高;若密度低的话,则覆盖面不足。

  二是经营品种与需求的“泡沫”。我国人口众多,不同地区所发生的疾病和用药方式各不相同。因此,药品需求差异性很大,给产品的统一采购带来了难度。也就出现了甲店的品种不一定适合乙店,乙店的品种不一定适合丙店。所以要想使甲乙丙都适合,就必须加大品种采购量,这样就会造成浪费。若采购量不足的话,又会因经营品种单一而提高成本影响利润。

  三是运行成本的“泡沫”。连锁店的成本包括采购、配送、人员、服务4个主要部分。而目前中小城市的居民所居住的社区分散,统一采购、统一配送肯定会增加费用成本;网点密集则会因人员多、服务工作量大而增加费用成本。医药行业自己建连锁店的话,若经营品种太少难以承担运行成本;若与经销商联合组建连锁店,则是纸上谈兵。

  四是连锁品牌与概念的“泡沫”。连锁品牌经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令人忧虑的是,有的连锁药店在宣传企业形象及产品时,把品牌广告做到前头,忽视了商品、服务等综合环节,这就出现了在一些新闻媒体上做得很火的连锁企业,却在市场上找不到产品的奇怪现象。其实,这在前些年不乏成功之例,但那时的零售市场几乎没有竞争现象。现在情况不同了,如果再忽视商品、服务层面的精耕细作,不仅浪费广告资源,而且很难取得实际效果。

  五是服务一体化的“泡沫”。据了解,西方发达国家医药经营公司与中国的零售店同类型的几乎没有。他们将医药的销售、患者用药与医疗技术服务融为一体,单独卖药品的很少。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对药品的售后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医药连锁店对此恐怕是难施拳脚,它与目前国内的消费观念难以融合。

  三路大军寻求突破  

  进入2004年,连锁业仍然是中国医药零售业中最受青睐的行业。今年连锁业的发展会有哪些趋势呢?有关专家认为,今年,连锁行业的洋巨头、本土连锁航母及一大批中型连锁商业企业将分别实施不同的发展战略,以谋求在新的竞争环境下找出占领市场的关键环节和赢利流程。

  随着我国医药市场开放度的进一步加大,既给连锁药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又给连锁药店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相关的医药零售业都各显神通,备战医药零售市场。大军之一:洋巨头迅速占领市场。今年跨国连锁的海王星辰、美信等将在中国二、三线城市加紧布局,为2005年大规模布点做准备。由于2005年中国将开放外资零售业对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以下的二、三线城市市场的进入,因此一些在中国大陆进入较早的外资医药零售业开始对上述城市进行网点布局的早期工作。面对外资医药零售业的这一举动,国内的一些零售业会抢在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二、三线城市之前,迅速地在这些城市加紧扩张,而且在业态选择、店铺网址选择等方面力求与欲进入这些城市的外资企业保持一致。大军之二:本土航母调整营销策略。以同仁堂、百姓、开心人、华源等为代表的本土大型连锁公司,今年将在规模和内部管理上进一步做大、做精。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认为“2004年连锁业将进入大变革时代”。随着北京同仁堂在境外成功上市,三九、华源、哈药等知名医药连锁店正在谋求海外更大的市场,充裕的资金将使这些本土巨头有足够的实力通过跨地区购并实现快速扩张。大军之三:中小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结盟求生存求发展面对“洋巨头”、“土巨头”的大兵压境,中小连锁企业将通过缔结“自由连锁”,也就是采购联盟,降低经营成本,从而在区域性的市场上保持相对优势。尤其在大路药品、保健品、健身品,联合采购就能提高连锁商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在日本等国,中小连锁企业面对“航母”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结盟政策。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