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法国电子闪电联姻到底谁帮了谁?
中国电子产业正处在国际化的起步阶段,中国电子产业的比较优势以及中国已经加入WTO使中国电子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但是,在国际化方面经验不足,需要借势用力,法国电子企业与中国电子企业重新组合新运营体系的合作方式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提供了四个方面的帮助。
规避贸易风险。中国加入WTO之后使其他成员对中国原有的单边设限如关税、配额、许可证等旧有贸易限制手段的作用弱化,而新型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手段被广泛应用,可以肯定中国已经进入贸易摩擦的高发期,中国家电产业在应对贸易摩擦方面还缺乏足够的经验。鉴于技术发展水平与产业的进化阶段的局限,中国电子产业的投资还没有能力大量的跨出国门,所以,中国电子产品走向全球的方式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目前的OEM出口方式,而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稳定性对中国电子企业的稳定出口提出艰苦的挑战,与法国企业合作实际上使中国企业的OEM输出定向化、稳定化,扩大了中国企业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的综合收益,这对中国企业成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提高跨国组织能力。在现代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后,生产组织向管理型大企业的过渡创造了西方工业强国的组织能力基础,由此而发展出来的组织能力是企业和国家经济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持续扩张的动力,尤其是面向全球的组织能力。全球组织能力的载体就是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的组织意义对像中国这种急速成长中的企业来说意义重大,因为,你要成为跨国企业必须具备这种跨国界的组织协调能力,这种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像关键技术一样重要,这种组织能力对刚刚起步走向全球的中国企业来说是没有的,但是,漫长的等在家里等待OEM定单的出口模式并不会锻炼中国企业跨国的组织能力,而这种中法合作、中方控股的合作的模式,在为中国企业提供稳定的贸易机会的同时也会提供出锻炼组织能力的难得机会。
获取全球性的客户资源。品牌国际化的本质是终端用户的国际化,但是,在中国的自有品牌没有进入国际市场之前,实际上品牌的国际化根本就没有最终实现,但是,实现这个目标有太多的准备工作要做,比如说客户资源的全球化就是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分供方的全球化,渠道资源的全球化等等等,中国企业控股的合作模式可以让中国公司熟悉并获得这些客户资源,这都将为自有品牌的最终走向国际化作好最充分的产业链条上的准备。
近距离地获得技术扩散。产业发展的实质是获得技术能力并在技术不断变化的条件下把这些能力转化为产品和工艺创新的过程,一个经济体技术进步的基本源泉是该体系技术能力的成长。如果中国的电子品牌不能培养出足以与国际对手抗衡的技术能力的话,获得的客户资源等外围资源都将显得苍白,法国企业在中法合作中投入了大量的技术专利与研究机构、科研人员,这为中国企业提供了靠近技术源头的机会。
以上四个方面应该说是中国电子企业国际化最需要的必要资源,但是,日本、韩国等企业实际上已经拒绝了与中国企业的这种合作方式。日本与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独资运动以及严厉的防范技术扩散的做法都是佐证:日本电子企业最近都把高端电子产品的生产地点从中国搬迁回日本,韩国也在通过立法以及实施新的产业政策等方式严加防范在华的技术扩散,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拒绝给中国企业提供成长为国际品牌的机会,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关键时期出现这样的深度合作对中国企业来说意义非同寻常。
对法国企业来说意义也是非同寻常,面临新的全球竞争法国的电子企业并不景气,它们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可以获得两大收益。一是低成本地利用中国的要素优势,强化自己品牌在全球的竞争力;二是快速、低成本地进入中国这个大市场。中国是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但更为重要的是一个配套齐全、综合要素成本很低的制造基地,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很多电子产品的出口基地,所以,与中国品牌的深度合作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利用中国市场的要素优势,目前对任何一个国际品牌来说不进入中国难以强化其全球竞争力,法国企业在发达国家仍然使用自己的品牌,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可以很好地降低产品成本,有利于这些品牌在与其他国际品牌的对抗中获得新的竞争力。合作之后的中国公司本身可以成为法国品牌顺利进入中国的通道,这为这些法国品牌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快速落地作好了准备。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0532-5953987,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