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做负责任的世界第一
从1994年至2003年间中集通过首次上市及两次增发B股、2003年增发A股共募集资金24.66亿元,如果扣除2003年底A股增发募集资金所得17.5亿元,中集在1994年至2002年间共募集资金7.15亿元,而同期累计现金分红达6.3亿元,同期总股本增加24倍。
这是一串令人尊敬的数字。在中国资本市场上能够保持10年蓝筹形象的上市企业并不多,和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保持一致,作为中国企业中少数的几个世界冠军,中集始终像一只结实的牛一样在市场上生存着。到去年底,中集的集装箱已占据全球50%的市场份额,同时也是全球惟一一家能够提供所有集装箱品种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集装箱供应商。但在这个市场上,中集并没有让同行感到咄咄逼人。就在去年,印尼一家集装箱厂关闭,这家工厂老板的做法是,把所有设备无偿送给他的对手——中集集团。
而下一个将要送给麦伯良设备的人是谁呢?
负责任的行业领导者
2003年,集装箱制造最重要的原料钢板价格由300美元一吨涨到500美元一吨,大幅上涨60%,这是一个可以利用采购优势彻底消灭对手的机会,但中集维持了一个行业公允的价格,没有进行低价倾销也没有利用垄断优势哄抬物价。中集集团负责战略的副总裁吴发沛说,尽管整个市场的需求保持旺盛,中集一直在以一个行业领导者的姿态维持全球集装箱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吴发沛说,因为市场上尚没有一家公司能像中集一样满足任何客户的任何产品服务需求,所以只有中集具有左右市场的能力。中集拥有全球最多的集装箱生产基地——从最北端的大连到南端的广东新会18个集装箱生产基地,没有人能像中集一样使客户可以在最近的距离得到服务。世界上90%的集装箱生产在中国,而中集的产能比其余厂家的总和还多。但在这样的规模和实力之下,中集在同行中的形象始终是健康的。
做负责任的行业领导者,这是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在10年商战中给自己立下的一个规矩。自从1996年中集取代韩国人成为全球集装箱行业的老大之后,这条商业守则给整个集装箱行业带来了利润和秩序。中集集团副总裁吴发沛形容,商道有正道和邪道之分,行业领导者必须是正人君子,生意才能做得长久。
1992年,集装箱行业的利润极其丰厚,据说一个工厂一年只要做几千个集装箱就可以盈利,但是麦伯良意识到这种情况是不可能长久维持的,他注意到集装箱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而伴随产业转移必然造成价格的下降。因此,中集开始推行以成本为中心的目标管理。自实行目标管理以来,每标准箱除材料成本外的其他成本费用下降了一大半。
但很快中集便意识到如果只是一味降低成本可能会陷入低价竞争的陷阱,转而加强提高产品技术档次和改善性能的研究。中集一直认为,技术优势如同成本优势一样,同样是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要前提,中集已经申请了超过200个专利。中集现在所做的事情就是开发越来越广泛的服务领域,从干货箱到冷藏箱再到特种箱,据称该公司已开发出一些可能会“引发集装箱行业革命性变化”的技术。
“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占有率并不是最重要的。”吴发沛说。公司总裁麦伯良也经常提及在产业中真正的领导地位的标准。“什么是世界第一?世界标准修订你参加了没有?国际行业会议上有没有你说话的资格?对质量要求最苛刻的日本市场你进入了没有?”在麦伯良看来,掌握行业的话语权才是真正的第一。
“中国的制鞋业早已是世界产量最大了,但整个行业还得看意大利的脸色。”吴发沛说。早在5年前,中集就开始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
作为世界冠军的中集也没有忘记对社会应当负起的责任。现在,中集在自己责任延伸到集装箱制造行业经常危及的环保领域。比如,中集投资数百万元改善生产线的喷漆工艺,以减少空气污染。为了使木材供应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中集将木业作为惟一向产业上下游延伸的行业。中国木材的相对匮乏已成为制约中集发展的一个因素,所以中集把木业作为主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来重点发展。
目前,中集的三个基础研究室中有一个是木材木地板研究室。中集使用的木材90%来自印尼,因为集装箱里面的木地板要求很高,必须用热带雨林的木材。吴发沛说,中集现在使用的木材已大部分来源于人工种植的可再生林,据称这得益于中集对木材木地板的技术研究。
下一个世界第一的玩法
在全球市场容量不过300多亿人民币的集装箱行业,中集造就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领先企业,1991年上任的中集领导人麦伯良用5年时间实现了这一目标。现在中集在“为现代化交通运输提供装备和服务”的战略定位之下,开始展开产业扩张的第二个层面——专用运输车辆制造,据称专用运输车的全球市场规模是150亿美元。
最新的消息是4月12日中集以1亿元投入重组位于河南驻马店市的华骏车辆有限公司,中集持有51%股权。据称,华骏半挂车的产销量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0%。
而在此之前,2003年到今年初,中集在这个行业已经进行了三次收购和投资。先后完成了扬州中集通华专用车股份有限公司、济南中集考格尔特种汽车有限公司、美国HPA MONON工厂的战略购并以及中集东部工厂的投资建设,已形成四个专用运输车生产基地。
2003年3月,按照“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区域覆盖、标准统一”的战略构想,中集通过收购国内最大的半挂车生产企业——扬州通华75.53%的股权;5月,又通过收购济南考格尔特种汽车有限公司48%的股权控股了该公司。中集重机东部工厂的一期投资建设亦在今年2月建成投产。中集重机东部工厂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总投资2.43亿元。一期工程年设计半挂车产能为1.5万辆,二期扩建工程预计将于明年开始,届时将实现年设计产能达3万辆的目标。
扬州通华2003年销售半挂车4265辆,实现销售收入3.16亿元。中集介入后,已经先后注入资金近亿元,并将产品设计同时注入。中集集团已在考格尔公司附近征地305亩,建设专用车制造工业园,计划新盖厂房5万平方米,加上工装及其他技改项目,投资规模将超过1亿元,目前已实际注资3000多万元。
中集专用车和半挂车的市场目标是在三到五年内达到100亿人民币的销售规模,成为该领域里真正的世界第一。吴发沛说,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半挂车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为10%,中集的阶段目标也是10%。
吴发沛说,专用运输车的市场一直存在,目前在中国高速公路上跑的超载严重的车已引起公愤,而厢式专用运输车则可避免超载。有关机构预测,目前国内货运车有170万辆,随着现代物流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7年内70%将被半挂车替代。据说,国家交通部曾明确提出将用5-8年时间淘汰现有普通敞篷货车的计划,这为中集集团发展半挂车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据称,中集集团3年前开始讨论进入这个产业。“但中集并不是要转型。”吴发沛强调,“未来10年内没有什么东西替代集装箱的地位。如果中集在集装箱上赚不到钱,别人更赚不到。中集的发展战略是在巩固和提升集装箱行业地位的基础上发展专用车产业。”
中集发展专用车业务据说是基于这个业务与集装箱制造有一致的地方。比如,某些制造工艺、原材料采购和重要的客户基础。而中集投入这个行业的条件则比当年扩张集装箱时更优越,“做集装箱35亿资产能做到150-200亿销售规模,公司2003年增发集资的18亿使中集形成的50多亿净资产,应当可以支撑起在专用车产业的扩张。”吴发沛说。而业务的全球化则是中集进入一个行业必然的要求,“如果没有全球市场,在中国做第一也是没有用的”。
吴发沛告诉记者一个在美国做半挂车业务的故事:为了打动美国一个500强公司使用中集的半挂车,去年中集免费提供十几辆供它使用。结果是,今年中集一下子得到了这家公司3年数千辆的用车定单。
“中集下一步将整合专用车制造业,力争3年内成为国内最主要的专用车供应商。”中集重机公司副总经理李贵平说,目前,中集的专用车产量在国内专用车总产量中尚不足20%,除已经纳入中集旗下的三个企业外,国内还有二三十个专用车制造厂。“较低的进入门槛给了很多中小生产企业生存的空间,导致国内专用车市场产能过于分散、品牌杂乱、价格混乱。这导致中集在专用车行业里的声音还不够大。”李贵平说,“今年我们要改变行业现状,首先是规模要足够大,其次是要有先进的理念。届时,中集就可以影响整个专用车制造业了。”
在下一次得到免费的设备赠送之前,这家企业必须再次成为不折不扣的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