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新政”给人什么联想?
嘉 宾:
张会亭 北京赛诺市场研究公司高级研究经理
石章强 上海联纵智达营销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咨询师
主题1:联想快跑受阻,为什么?
亚太:这一段最热的新闻地带当在联想。先是某研究员把联想同索尼对比,说联想纳税不够积极,引起大讨论,连带翻出很多陈年旧账;然后是杨元庆致内部员工的一封信外泄于媒介,联想发布2003财年第三季度经营业绩,并被迫提前曝光其新三年规划。CEO杨元庆在反省,董事长柳传志也在反省,而且柳还认为联想的问题就是中国大型民营企业的共性问题。果真如此吗?两位都是从企业走向咨询界的人士,对联想的问题怎么看?”
石:联想客观上给大家以这样的印象,并不见得是件好事。只能说一直倡导“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的联想,想到了却做得不够。
记得2000年杨元庆走马上任CEO时,曾明言不希望“三年以后提起联想只让人想到PC”,于是他提出“做高科技的、服务的、国际化的联想”远景,拉开一副联想要撒腿快跑的架势,但是三年过去,尽管有得有失,但业绩仅达标1/3 ,于是才有“长时间总结与反省”一说。联想的问题杨元庆说了三条,第一条,战略预期过于乐观;第二条,对入世后中国市场的变数把握不力;第三条,缺乏对多元化业务的拓展和管理能力。依我的看法,还应该加上第四条,杨元庆不必急于“突破”柳传志的领袖光环。柳传志可以赞许杨元庆不必像自己一样跑十步,踩实黄土就跑,但是杨元庆不能因此自诩。
张:我记得一句话:“只为成功找经验,不为失败找理由。”这句话好像就是联想人说的?这次联想这样郑重其事地公诸“反省”成果,需要很大勇气。
当然,就我个人的观察,联想三年规划的受挫倒不一定是战略规划问题,而是执行问题。我谈几个细节:1、新LOGO切入市场需要接受和传播时间,并且由此引发外界对旧联想衰败的猜疑;
2、从FM365域名的丢失可以看出联想内部管理的混乱,并不像表面上的“一帅二将”那么风光;
3、联想总想避开与神码的正面业务冲突,但神码收购长城之后逼迫联想安做“坐商”,开始反思自身的业务发展瓶颈。
至于杨元庆的转型尝试,虽然没有达标,但是不能武断地认为失败。借用冯小刚的《手机》里的话,联想PC红了这么久,联想和联想创始人在中国企业界红了这么久,作为接班人杨元庆产生“审美疲劳”,想要改变,正常不过。依照企业生命周期计,现在联想也该到战略休整期了。作为守业者,杨元庆自己要沉得住气。
主题2:联想新政推出,是什么?
亚太:联想在反思中学习的能力一直为外人称道,这次联想推出新三年规划的三大变革措施,即“专注于核心业务和重点发展业务,保证资源匹配;建立更具客户导向的业务模式;提高公司整体运营效率”,你们怎么评价?
张:印象最深的是杨元庆说的“先学会二元化,再学多元化”。可以说,五指叉开的巴掌不如紧握的拳头好使,联想花三年时间总算明白了这个生活常识。但柳传志说付出的代价不算大,姑且听之。
好马回头,有勇气,但是这次的回头是否看准了,种子业务的那些金蛋一直会下下去?而包括IT服务在内的第三类业务因为这次的调整,会不会前功尽弃,能不能不让从事这一块业务的员工产生“三等公民”的心态?人气易放难收,不仅是联想的内部员工。我预计,今后言及IT服务,人们会更加“指名购买”IBM和HP,这对联想来说,陷入一种动辄得咎的痛苦。
在渠道上的变革,增进一些辅助手段,我看没什么不可以。联想的经销商应该明白自己从联想那儿得到了什么,假如利益驱动不够,就算联想跪地求他,也早就不干了。至于“渠道销售”的空间会不会遭到电话营销的挤压,我觉得不需要争论。不是每个顾客都喜欢直销方式,比如我。
石:同是“总结和反省”,在柳传志和杨元庆之间,姜还是老的辣。战略盲动也好,多元化业务管理能力不强也好,归根结底是高层次人才培养问题。相对于TCL的李东生,柳传志的精力顾不上了,而杨元庆的权威还上不到那个层次,所以,即使联想内部也有“万明坚”式人物,但是联想有没有办法保证一定可以将其识别,并且委以重用?
从杨元庆到郭为,从俞兵到吕岩,老帅柳传志的麾下,联想可曾留下了“万明坚”甚至TOM.COM王雷雷式的人物?以“上进心、事业心”为依据判断人才等级并非不可,但是联想的企业文化也该主动适应外界的变化了。需知,柳传志的创业环境是“生怕犯错”的环境,所以小心持重,不敢出头;而杨元庆所处的二次创业环境,虽然没到达“鼓励犯错”的硅谷文化高度,但也应该是“不怕犯错”理念为主导了,个性或个人风格是可以引导出好效果的。但是,连杨元庆也承认,联想的亲情导向使一些人“职务上得去下不来”。而联想员工则说,联想对“能力强,但不太听话”的人的管理,一直是个软肋。
主题3:联想未来期待,有什么?
亚太:但是联想毕竟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企业组织,它承载着中国人太多的民族情感和尊严的问题,那么,从联想新政中,我们可以做哪些期待呢?杨元庆说“希望这次变革为联想带来未来十年的好日子”,你们觉得呢?
张:我更愿意把“十年”这个概念看作中国人求完美的习惯性思维。用于内部员工的鼓劲、作动员,没问题,就怕说多了,最后杨元庆和联想还真以为一切成真了,从反盲目乐观的一端出发,却走到又一次盲目乐观的一端。这里的重要前提是:比尔·盖茨给“十年之后”的事下过结论吗?我只记得他说过“微软离破产只有13个月”。
尽管如此,通过联想的反省,我看得出联想领军人物的气度。联想仍然是中国IT产业的一面旗帜,相对于一些机会“主意”造就的IT新贵公司或人物,联想早就是系统在作战,而且联想在持续赢利并且不自满,这是联想的可贵之处,对于竞争对手来说,则是可怕之处。
石:总的说来,我对联想的未来祝福多于担忧。之所以仍然担忧,是觉得联想除了面对不确定的市场竞争环境之外,联想的企业性格也有一个潜在而重大的缺陷,那就是“犹豫”,一唱三叹,徘徊往复。譬如互联网这一块,当年闻利好消息而进入,不太“专注”,而后稍微折损利益即宣告退出,又少了很重要的“坚持”品格。
所以,与其说联想既然缺乏多元化业务的拓展和管理能力,不如说联想的想赢又怕输的性格真正阻碍了自己的发展。对联想来说,2010年还远,100亿美元的数字还虚,现实问题是,不管最终是否扛得住戴尔的进攻,学习TCL,一边做大主业盘子,一边寻求可靠的利润增长点,才是关键问题。
反省下的蛋:“联想新政”
2004年2月18日,联想集团在香港发布其2003财年第三季度(10月1日至12月31日)业绩。与当初目标2003年营业规模达到600亿元相比,实际“成绩”才200亿元左右。对此,柳传志代表联想董事会总结了三条原因:1、对IT行业在2000年后发生的急剧变化欠考虑;2、对正式进入WTO后中国企业在完全没有环境屏障以后,国外企业的竞争能力考虑不足;3、对开展多元化业务后企业所需的全方位资源考虑不足。
同时,联想CEO杨元庆公布了联想近期将要逐步推行的三个变革:
1、专注于核心业务和重点发展业务,保证资源投入与业务重点相匹配;
2、针对市场环境的迅速变化,建立更具客户导向的业务模式;
3、提高公司整体运营效率。
按杨元庆的定义,所谓核心业务,是指联想的PC及相关产品(笔记本、服务器、外部设备等),其它移动通讯设备业务(二类)、IT服务、网络产品、软件外包(三类)等属于二(重点发展业务)、三类业务。
原载:《亚太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