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改超市”须慎行
1、价格问题。
超市经营成本高于农贸市场,“农改超”后必然引起农产品价格上升,这是无疑的。有人认为,如果全市的农贸市场都由一两个公司来操作,随着配送中心的完善,集中采购量的增加,就可以形成“规模效益”,价格就可能比农贸市场还更便宜。这是不可能的。虽然规模经济可以降低成本,但却又会要求垄断利润,两者相加才是商品价格。当供给者之间的竞争一旦消灭,垄断公司不但要独吞降低成本的全部好处,而且还要更高的垄断利润。此时供给者只与消费者竞争,但由于菜篮子的需求弹性较小,消费者的竞争力量较弱,最后只能是价格上涨缺乏约束,消费者重吃计划经济下的垄断之苦。
从理论上讲,这是计划经济的思路。计划经济认为商品价格由供给成本决定,而市场经济认为价格由市场竞争决定:一是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二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缺乏竞争的约束,即使成本再低,也都是企业的利润,况且它也没有进一步降低成本的积极性了,价格一定会直线上升。到那时候,政府又得费力去管制价格。
2、安全问题。
目前食品安全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有人认为,“农改超”后统一供应市民每日的蔬菜食品,能够使食品安全得到最大的保障。其实这是误解。相反,这会增加很多风险,一旦出了问题就是影响全局的大事,市政府难逃干系。周恩来曾说,计划造成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计划造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由于高度集中统一,不出问题还好,出了问题就是大问题,还不如分散经营、分散风险较为妥当。而如果分散经营,即使偶尔出事,也只是局部的问题,而且其主要责任是个别的经营户,不会影响大局。
关于安全保证的考虑也是计划经济的思路。在计划经济下,政府仿佛有包揽一切的责任。而在市场经济下,作为消费者,每个人对自己的健康与生命要自负其责,要有明确的自我维权意识,不能“把一切交给政府”,要政府为其负责。其实像食品安全的问题,最终是要靠市场的竞争来解决,而市场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集合。我们作为生产者时要将安全的食品提供给顾客,而我们作为消费者时也要充分利用手中的“货币选票”,“迫使”生产者提供安全的产品。而政府应该依靠有关部门去加强管理,而不是以自己经营来保证安全。
3、城市面貌与品位问题。
市政府想要实行“农改超”,一个很大的目的是要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在有些人看来,农贸市场里乱糟糟,脏乱差,商贩顾客讨价还价,尔虞我诈,是个“初级阶段”,迟早要过渡到高级阶段。
而这也恰恰是一个计划经济的思路。计划经济总是排斥市场交易,把交易看作是丑陋的事情,有人在做买卖总要设法限制他,所以我们经常在街头看到一些城管人员在驱赶追逐小贩,砸烂他们的器具,抢掠他们的商品。而市场经济则认为,自由交易能给双方都带来好处,应该尽量让人们多多交易。当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来华访问,还专门去了北京的一个因改革而得以新创办的农贸市场,特地同商贩讨价还价后买了一棵葱,以示支持。发达国家从来不认为自由交易是会影响城市面貌与品位的观瞻问题。况且,观瞻问题决不该大于民众的生计问题,不该籍此而剥夺人民的交易自由的权利。“农改超”以后,有的商贩没了生计,低收入的顾客会因价格上涨而更加困难。而从心理上来讲,讨价还价对有的人来说是令人生厌的,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一种乐趣,在超市里面买东西就没有这种乐趣了。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政府形象问题。无可否认,目前的中国正是一个腐败的高发期,大规模地搞“农改超”,可能又会形成一个大的“寻租场”,增加许多腐败的机会。有些企业为了获得垄断经营之利会拉政府官员下水,结果败坏了政府形象。此得不偿失之举,不可不察。
(联商网(www.linksho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