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白酒论道(四)

白酒论道(四)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饮酒作为一种食的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中国素有“礼义之邦”的美誉。自古代以来,礼就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总准则、总规范。是中国人历来引以自豪,外国人也公认的事实。 当你和你的朋友兴高采列的开怀畅饮的时候,你似乎注意到了饮酒的游戏规则呢?!

饮酒方式

  在现在我们提起喝酒,不外乎就是拿着酒杯或者、端着酒坛就喝。在我们悠久的酒文化中饮酒方式也有特别的存在。

  饮咂酒:这是古代遗留下来的独特的饮酒方式,在西南,西北许多地方流传,在喜庆日子或招待宾客时,抬出一酒坛,人们围坐在酒坛周围,每人手握一根竹管或芦管,斜插入酒坛,从其中吸吮酒汁,人数可达五、六人甚至七八个人。饮酒时的气氛热烈。这种独特的饮酒方式,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 

  “转转酒”:这是彝族人特有的饮酒习俗,所谓“转转酒”,就是饮酒时不分场合地点,也无宾客之分,大家皆席地而坐,围成一个一个的圆圈,一杯酒从一个人手中依次传到另一人手中,各饮一口。这个习俗,据说来自一个动人的传说:在一座大山中,住着汉人、藏人和彝人三个结拜兄弟兄弟,有一年,三弟彝人请两位兄长吃饭,吃剩的米饭在第二天变成了香味浓郁的米酒,三个兄弟你推我让,都想将酒留给其他弟兄喝,于是从早转到晚,酒也没有喝完,后来神灵告知只要辛勤劳动,酒喝完后,还会有新的酒涌出来,于是三人就转着喝开了,一直喝得酩酊大醉。



中国饮酒礼仪

  我国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古时的酒,大多都是用粮食煮烂后加上酒母酿造而成的,酒的醇厚程度因酿造时间的不同而不同。我国酒类繁多,有着浓郁地方风味的名酒也不少,这些名酒多是由民间酿造而成的,由于技术独特,酒味醇香,一代一代流传,成为人们喜爱的佳品。

  喝酒,是中华民族一大嗜好。喝酒有许多礼节、习俗。就说斟酒吧,人们在为客人斟酒的同时,常说“满上满上”。这个满可不能满得溢出来。而是指满杯中的八成就行了。还有一种“叩指礼”,就是主人在给客人斟酒时,客人要把拇指、食指、中指捏在一块,轻轻在桌上叩几下,表示感谢主人的斟酒。席上喝酒讲究碰杯,要碰杯就必须把杯中的酒喝干,一口气喝下去,还要倒过来让旁人看自己杯干。在山区,这一礼俗很严格,碰杯后不干杯,要再罚酒的,也表示对朋友不够仗义。在酒席上,还经常听到一句话,叫做“无三不成礼”,意思是喝酒一个高潮,必须是在三杯以上,所谓“酒过三巡”也就是这个意思。

  在苗族,有这样的酒礼,一是“喝换杯酒礼”,一是“揪耳朵换酒礼”,都是为交流情感 。喝换杯酒是客人从座席上站起,右手拿的酒向右边递送用左手接邻席递过的酒,大家成一圈、酒杯也相互连着,然后一声“喝”,一起将左手接过的酒一饮而尽。下一轮,就是用左手递酒杯,用右手喝,很有气氛,也很情趣。揪耳朵喝酒则更有特色,一般是在两个人之间进行,站起后,各自用左手揪住对方的耳朵,把用右手端的酒递给对方喝,喝干后,相互喂一块肉给对方,然后落座。

  但无论哪种形式,目的是为了亲密关系,增进友谊,融洽气氛。



酒宴饮酒礼仪

  饮酒是各种宴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尽管人们饮用的品种有所不同,但是对基本的有关饮酒的礼节还是共同遵守的。

  虽然古来就有“酒逢知己千杯少”和“一醉方休”,但是对于确实不会喝酒的人,是不宜劝其饮酒的。在宴会上不会喝酒或不打算喝酒的,可以有礼貌地阻止他人敬酒,但不要什么都一概拒绝。至少要喝上一点汽水、果汁或其他饮料,使举座尽欢。拒绝他人敬酒通常有3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主动要一些非酒类的饮料,并说明自己不饮酒的原因。第二种方法是让对方在自己面前的杯子里稍许斟一些酒,然后轻轻以手推开酒瓶。按礼节,杯子里的酒是可以不喝的。第三种方法是当敬酒者向自己的酒杯里斟酒时,用手轻轻敲击酒杯的边缘,这种做法的含义就是“我不喝酒,谢谢。”

  敬酒要适可而止,不要成心把别人灌醉,更不要偷偷在他人的软饮料里倒上烈性酒。在正式的宴会上,服务员打开酒瓶后,先要倒上一点递给主人品尝,主人应先饮一小口仔细品评,然后再尝一口,感到所上的酒完全合乎要求时,再向服务员示意;可以给客人们斟酒了。斟酒时的顺序是:先主宾,随后才是其他客人。斟酒时,酒杯应放在餐桌上,酒瓶不要碰到杯口。

  会喝酒的人饮酒前,应有礼貌地品一下酒。可以先欣赏一下酒的色彩,闻一闻酒香。继而轻啜一口,慢慢品味。正式宴会中主人皆有敬酒时,上身挺直,双腿站稳,以双手举起酒杯,待对方饮酒时,再跟着饮,敬酒的态度要热情而大方。在规模盛大的宴会上,主人将依次到各桌上敬酒,而每一桌可派遣一位代表到主人的餐桌上去回敬一杯。

酒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现实生活中,不少人虽然非常注意自己的妆饰打扮和言谈举止,唯恐给别人留下不良印象,但在觥筹交错的宴席上,却常常忘记保持一份文雅的酒态,狂喝滥饮者往往是酒过三巡后摇头晃脑、吆三喝四、词不达意,脸被酒精刺激得变了形,走起路来也是手舞足蹈。我国为礼仪之邦,凡事都很注意礼节,饮酒也不例外。古人饮酒,很注意有节有度,十分讲究酒态,总是努力做到不失态,总是努力做到不失态,曾为我们留下了“君子饮酒,三杯为度”的古训,即饮第一杯,表情要严肃恭敬,饮第二杯,要显得温文尔雅,饮第三杯,要神情自然,而知道进退。酒过三巡,仍无节制就叫失态。孔子也曾告诫人们:“唯酒无量,不及乱。”意思是各人酒量不同,因此不能限量,但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能喝醉了,也就是说不能喝到“乱”的程度,现代人虽然并非要做到酒饮三杯而止,但适可而止却是非常有益的。因为通过饮酒,也能考查出一个人的自制力,从而反映出一个人素质高低。所以不能把饮酒作为目的,而应当作为调节气氛、增进感情交流的一种手段。 

  但愿人们不为饮酒而饮酒,更不能逞强好胜,也不要舍命陪君子,而应多讲究酒态,通过细斟慢饮,品味生活的芬芳,从而使酒为我们的现代生活增添高雅的情趣。 



劝酒

  中国人是好客的,特别是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沥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会觉得有失面子。有人总结到,劝人饮酒有如下几种方式:“文敬”、“武敬”、“罚敬”。这些做法有其淳朴民风遗存的一面,也有一定的负作用。

“文敬”,是传统酒德的一种体现,也即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酒席开始,主人往往在讲上几句话后,便开始了第一次敬酒。这时,宾主都要起立,主人先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并将空酒杯口朝下,说明自己已经喝完,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一般也要喝完。在席间,主人往往还分别到各桌去敬酒。

“回敬”:这是客人向主人敬酒。

  “互敬”:这是客人与客人之间的“敬酒”,为了使对方多饮酒,敬酒者会找出种种必须喝酒理由,若被敬酒者无法找出反驳的理由,就得喝酒。在这种双方寻找论据的同时,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得到升华。

  “代饮”:即不失风度,又不使宾主扫兴的躲避敬酒的方式。本人不会饮酒,或饮酒太多,但是主人或客人又非得敬上以表达敬意,这时,就可请人代酒。代饮酒的人一般与他有特殊的关系。在婚礼上,男方和女方的伴郎和伴娘往往是代饮的首选人物,故酒量必须大。

  为了劝酒,酒席上有许多趣话,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厚,喝个够”,“感情浅,舔一舔。”

  “罚酒”:这是中国人“敬酒”的一种独特方式。“罚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最为常见的可能是对酒席迟到者的“罚酒三杯”。有时也不免带点开玩笑的性质。

  藏族人好客,用青稞酒招待客人时,先在酒杯中倒满酒,端到客人面前,这时,客人要用双手接过酒杯,然后一手拿杯,另一手的中指和拇指伸进杯子,轻蘸一下,朝天一弹,意思是敬天神,接下来,再来第二下、第三下,分别敬地、敬佛。这种传统习惯是提醒人们青稞酒的来历与天、地、佛的慷慨恩赐分不开,故在享用酒之前,要先敬神灵。在喝酒时,藏族人民的约定风俗是:先喝一口,主人马上倒酒斟满杯子,再喝第二口,再斟满,接着喝第三口,然后再斟满。往后,就得把满杯酒一口喝干了。这样做,主人才觉得客人看得起他,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主人的酒酿得好。藏民族敬酒时,对男客用大杯或大碗,敬女客则用小杯或小碗。

  壮族人敬客人的交杯酒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两人从酒碗中各舀一匙,相互交饮。主人这时还会唱起敬酒歌:“锡壶装酒白连连,酒到面前你莫嫌,我有真心敬贵客,敬你好比敬神仙。锡壶装酒白瓷杯,酒到成前你莫推,酒虽不好人情酿,你是神仙饮半杯。 西北裕固族待客敬酒时,都是敬双杯。主人不论客人多少,只拿出两只酒杯,在场的主人轮番给客人敬双杯。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