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生产不作为导致电子制造业缺钙
对一个成长中的产业来说,想完全依靠一个产业自身去构建一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应该是一种空想,因为没有政府的正面刺激与引导,产业的进步速度是会非常缓慢的,即使是有用户需求的牵引动力也是如此。国家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也就是国家如何刺激产业改善和创新的关系,一个国家能提供产业快速持续改善和创新的环境,并使它能超越国际竞争对手,此外,对企业来讲,保持并创造竞争优势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国家有持续的力量来推动,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国家在掌控产业的环境,因此说国家应该塑造更为艰难的竞争这样可以把企业从发展惰性或者是短期行为中挣脱出来。
国家影响产业环境的手段非常多,比如说产业政策、税收、贸易等等诸多政策,此外,产品的技术标准也是重要的产业政策,它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的整体进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不仅仅是一个藏在文件柜子中的一个可以参考的文本文件。
某项产品的技术标准实际上是在规定产业内企业的作业技术上限,它是促进产业进步的技术性诱因,企业应该跳着高去满足这一标准,如果达不到企业必须努力,因为达不到标准就意味着企业没有在市场中竞争的参赛资格,这会刺激企业急速的科技进步。这种标准虽然是针对终端产品的,但是这个标准反过来会传导到整个产业链条的上游相关支持性的行业中,从而也能达到优化支持性产业的目的。
此外,技术标准不单单是技术面的表现,它在面向市场的时候实际上成为一种消费标准,这种由制造企业去执行的标准在无形中就改善了市场的需求条件,市场需求会培育出循环的更为苛刻的寻求条件,反过来,这种需求条件会对产业带来进一步发展升级的压力。产业与支持性产业的改善、需求条件的改善反过来也会对生产要素的质量提出要求,这样政府也会参与到这个大的系统中去为产业创新做准备,那就是通过政府政策以及相关资源去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这样,产业在这个大的良性循环的过程中被一轮一轮地改善着。因此,我们说产品的技术标准对产业的进步来说是个枢纽性的策动力量,像金融领域中的杠杆性的金融政策,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不用管承认与否,我们有关的标准生产部门在标准的制订上存在严重的不作为的行为,这将严重影响中国电子产业的发展。中国电子产业目前的成功应该是归功为拥有中国市场的生产要素的成功,但是,将竞争的基础放在生产要素等容易获得的资源上是极端不稳定的。中国的电子产业正处在一个新的转型期,那就是从生产要素依赖型向竞争优势依赖型转型,这个转型的主体是企业,但是,政府也应该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这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用更新、更高水准的产品技术标准去牵动产业的转型。
目前中国家电产业标准技术水平低或者是生产缓慢的状况实际上是浪费大量的产业资源,比如说产品覆盖全球的海尔面临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它在多个产品领域都采用全球的最高技术标准,即使是在中国市场很多没有标准的平板电视产品,它自己也是制定了严苛的技术标准,但是,很多中国企业根本没有这样去做,仍然是在没有标准的模糊地带忽悠来忽悠去,如果任由两种不同质量的企业去同台竞争是不公平的,这些企业的玩法是乱中取胜,捞一把就走,因此,低质量的企业会影响像海尔这种遵循高技术标准企业的发展,也就影响了整个行业的整体发展。
要建立一个产业的竞争有优势,单靠依靠生产要素的低价格是不可能的,一个产业要成长单靠偶然的一个新的市场或者单次的科技创新来说是不够的,国家必须制造相对苛刻的技术标准,改善产业竞争环境把低质量的忽悠者赶出场外,或者是赶上正路,那么行业的整体发展才有可能。国家是企业的最基本的竞争优势,而不是产业低层次竞争的旁观者,因此,转型期的中国家电产业需要国家对产品的技术标准像对待金融政策一样要快速、严厉、高标准的推出并执行好。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0532-5953987,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