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距离
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前些天与这颇有点相似的一件事。那次是独自一人逛商场,原没打算买什么东西,几天劳累下来,随便走走看看,也算是一种休息。可谁知刚走到一鞋摊前,服务小姐便立刻满脸堆笑地迎上来,介绍了这种又介绍那种,正当我不知所措时,又拿过一只鞋来非让我试试,“买不买无所谓,先试试看”,我根本不想买,还试什么呀!可服务小姐的热情却又令你无法拒绝。没办法,试吧!买吧!就这样自己买了一双自己根本不想买的鞋。到现在想起来都后悔,以后真的再不敢轻易逛那家商场了!
或许,每个人都会有过相同或类似的感受。的确,提高服务水平应该成为企业竞争的法宝之一,同时也是赢得消费者信赖的有力因素。但凡事都应有个度,正所谓“过犹不及”。太“冷”了,会令消费者产生一种被“蔑视”的感觉;太“热”了,则又可能剥夺了消费者的某种自由与闲适。现在我们必须承认与注意,人们逛商场己不仅仅是为了购物,消遣休阔己成了很重要的一个目的。而今天的“闲逛”者,明天又可能成为商场的最大“主顾”。因此,商业服务必须保持恰如其份的“度”,即本文所说的“距离感”。换个角度讲,商业服务作为一种文化,其价值判断的一个极高标准就是美学标准。在西方和中国的美学界都有学者提出过“心理距离说”,也就是说,只有忘却一定的利害关系,以较为超然的态度对待事物,才能产生美感。通俗地说,一定的距离才能产生美感。所以。在商业服务中,不适宜的距离感不但不能起到促销作用,反倒令人生厌,易引起消费者心理反感,从而最终失去市场。当然,最根本的缘由还是因为这今日的“热”与以往的“冷”有一种相通的东西,那便是站在极端自利的角度上蔑视顾客;是因为这一“冷”一“热”都体现出一种本质相同的症结,即缺少商家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天职——真诚。
由“距离感”引申开来,即要把自己放在顾客的位置上,以“真诚”感动“上帝”。那么,商业服务中的距离感如何体现呢?也就是说,怎样做才能让“上帝”感受到你的“真诚”呢?不妨看看下面我的体会。
有一段日子,常帮人家看店铺。顾客来了;心中不免暗喜。如果对方是边走边问价的,一般我不站起来接待,但会大声把最低价格唱给他听。这种人,并不想买,只是顺路随便问问而己。但下次如果真的需要什么,就可能找上门来,所以也应善待他们,把最低价开给他们,让他们心中有底,这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倘若顾客有购买的意向,开价后,他一般会说:“太贵了”,这时候,倘若你说:“你不知道,我可没赚你一分钱!”这买卖十有八九没戏!这 分明是天大的假话,谁听了都不会相信。但若换一种说法,情况就肯定不一样了,比如说:“你可以先打听一下别的店铺里的价钱,对比一下,再回来,好吗?”,这么一说,对方心里也就踏实了许多,一般人也没那么多心思去满街问价。因为我是新手,便往往因地制宜地翻开价格表,尽量显得书生气或笨手笨脚的样子,然后说,“对不起,我只能出这个价,要不就会赔本了,我是替别人看店的,合理就卖,不合理也不敢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好奇的顾客还会顺着我的话,问我的职业,当他们知道我不是地道商贩后,信任感就来了。
当然,与顾客保持适度“距离感”的方法远远不只这些。它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既取决于你内心的真诚,又取决于你聪颖的双眼。只有正确分清顾客的动机,掌握顾客的购物心理,才能够适时适宜地把你的产品推销出去,从而达到“科学性”与“人情味”的最佳结合,成为真正受欢迎的服务。
记住:不要靠顾客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