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业之“破壁”--首届中国智慧产业大会观感
在初冬的寒气袭来之际,笔者近日“顶风作案”,赴京参加首届中国智慧产业大会,并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接受了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张光照会长授予的“中国十大营销策划专家”称号。
论理,泱泱之国,人才济济。这“十大”的美称,怎么着也轮不上我。旅游业虽号称朝阳产业,但其市场主体的产业规模,至今十分有限。而旅游市场营销,更是远未发育成熟。但我还是“一夜暴富”,成了“中国十大营销策划专家”。
不过,以一个“暴富者”的心态,享受一回“智慧的盛宴”,倒也别有风味。而零距离地跟国内顶尖策划高手“第一次亲密接触”,对我而言,更有挡不住的诱惑。
三天的会议,除了人民大会堂领奖的例行仪式,其余时间都关在宾馆里,认真聆听各种主题报告。也许是外面的气候日渐寒冷的缘故,跟2000年、2002年两届中国策划大会相比,主办方这次刻意低调。会场不见媒体踪影。房间电话一律切断。从早晨到晚上,主办方满满地安排了17个主题演讲。
17位演讲嘉宾,有的大名鼎鼎,也有的名不见经传。但是无一例外,演讲风格大都谦逊而平实。其间,曾有主持人隆重介绍某两位嘉宾,习惯性地称其为“大师级人物”。两人却不约而同地郑重解释:我们不是!
在一位策划界的风云人物发言之后,我请他评价一下中国策划界的现状,并对未来的策划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做一阐释。他沉吟片刻,说了一段让在场所有人难忘的话。
他说,讲句心里话,我们以前给企业做全案策划,其实就是靠的个人魅力。企业家一激动,几百万就打到帐上来了,连合同都不签。现在这个时代过去了,必须专业化,实实在在地做营销策划。市场变了,我们不跟进,就要被淘汰!
他说话的语气缓慢而低沉,态度真挚诚恳。跟我印象中的激越飞扬,判若两人。
策划精英的深刻自省,使会议气氛逐渐由冷转热。本次大会荣获 “十大咨询师”称号的王璞、彭剑锋、周永亮,以及特邀嘉宾、刚刚荣任“刀郎品牌形象特使”的品牌专家梁中国,发言时都反复强调案例实际市场效果的重要性。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号称中国咨询业领军人物的王璞,甚至把案例失败对咨询公司信誉的打击,比喻为“崩盘”。这让我们在寒冬逼近之时,对中国的策划界依然抱有期待。
大会上最受拥戴欢迎的,是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位女性。她就是世界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乐会”的策划者、中国著名经纪人陈纪新。
陈女士演讲的题目是“国际大型文艺演出的筹划”。从策划人如何培养创造力,到怎样整合社会资源;从大型文化活动如何“借势”于政府,到怎样跟国际经纪人打交道;从如何争取演出公司和文艺团体的支持,到怎样巧妙化解黄牛票贩的杀价围攻,陈女士一路说来,无一句时髦口号,无一字专业词汇,却在云淡风清、气定神闲之间,把一个智慧女性敏锐的商业直觉和高超的操盘技巧,表达得淋漓尽致。
由于主办方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曾经连续举办过两届中国策划大会,并且,推出了一批后来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的策划人,因此,本次大会自然成为观察策划业未来动向的风向标之一。依笔者的观感,大体有三个方面的变化趋势,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其一,随着“明星时代”的终结,策划界出现分流趋势。部分策划人开始主动转型,进入咨询、培训等专业领域。
这一变化,一方面固然是策划人的理论自觉,另一方面,媒体的舆论作用也不可忽视。正是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对中国策划界“虚火上升”的持续批评,使策划精英们开始认识到,依靠个人的一点名气随便糊弄企业,最终会自食其果,被日益理性的市场无情抛弃。喧嚣浮躁的策划人队伍,终于开始“面壁思过”,并对未来的市场出路,进行重新定位和认真思考。
其二,随着市场的日益成熟和细分,咨询业、策划业从“单兵作战”向“团队合作”演变的趋势,隐然成型。
面对国外咨询公司迅速本土化的压力,面对国内咨询业“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学院派”出身的精英人士,为了维护自己的品牌信誉,开始重新整合社会资源,大量吸纳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营销人加入自己的专家团队。并且,开始以严谨务实的态度,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外咨询业的系统理论和工具方法。
应该说,从占有的资源平台来看,“学院派”精英群体直到目前为止,仍然具有强大的先天优势。当这一群体逐步回归理性务实,当他们领风气之先的思想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当各种新的市场研究工具和管理方法被企业消化吸收并广泛运用,“学院派”的精英群体仍有可能成为中国智慧产业未来的先导者。
其三,由职业经理人转型进入咨询、策划、培训等专业领域的“实战派”精英群体,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将会面临新的考验。
近年来,一大批来自于企业营销一线的职业经理人,在广阔的市场和网络世界风起云涌,群体崛起,被誉为“营销实战派”。他们凭借良好的理论素养和真刀真枪、多年拼杀市场的实战经验,迅速打破少数人的“话语霸权”,使人们看清了脱离市场实践的“大师理论”之苍白无力。
然而,在智慧产业未来的竞争搏杀中,随着市场的不断细分,专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规模效应的逐步显现,“实战派”精英群体目前的优势地位,将有可能逐步弱化。
“实战派”的精英们,虽不乏历经市场洗礼的闪光思想,其中一部分人也已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实战理论,但是总体来看,“营销实战派”来自与市场实践的宝贵经验,尚欠系统的梳理和缜密的思辨,属于“散落的珍珠”,还没有串成熠熠生辉的“珍珠项链”。
与此同时,“实战派”精英群体,能否以宏观的视野和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各种新的理论工具和知识信息进行广泛吸收;能否在理论积淀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和重塑自己的品牌;能否继续以“愤发其所为天下雄”的气魄,参与未来中国智慧产业各种“游戏规则”的制定和“话语权”的争夺,也值得关注和期待。
这次大会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信息,是“智慧产业”这一全新概念的提出。
大会组委会成员、曾任人民日报驻福建首席记者的张瞭原先生告诉我,提出这一前瞻性概念,专家组经过了反复讨论和再三思量。虽然这一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尚有待探讨,但是,大家还是决定将“智慧产业”的概念在此时推出。
“产业”是什么?是规模。是分工协作。是长长的产业链。是一系列衍生物。
当一个以知识密集、信息密集为特征,涵盖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咨询策划、软件开发、网络服务、商标专利等领域的“智慧产业”在未来蓬勃兴起,这意味着我们的策划人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是,曾经风光无限,如今陷入重围的中国策划业,是否能够就此“破壁而出”?
郑泽国,旅游景区营销专家,电视策划人,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市场营销部经理,电话:13301511898,电邮:[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