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医药产业带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19世纪后期,中国医药产业集群在长江三角洲形成。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医药产业的规模化在长江三角洲崛起。21世纪的初期,国际医药资本向长江三角洲汇聚。以上海为主轴、浙宁纵深腹地为依托的整体性、一体化的医药产业“盛世”的伟大时代即将在长江三角洲开元……
长三角的上海、江苏、浙江紧密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是我国最具活力与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在长三角这一区域,一个新的医药经济发展格局引起了全国药界的广泛关注,浙沪宁利用区位优势和发挥拥有资本市场的功能优势,力图打造一艘长三角现代医药工业航母。目前,浙沪宁都在积极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医药工业制造业基地,发展医药产业集群,增强国际竞争力。预计不要五年,一个以上海为龙头沿长江和杭州湾两翼展开的雁状医药产业带肯定在东方之珠出现。
在发展中趋向产业集群
“物以类聚”。以长三角的15个主要城市内的医药业已经形成了长三角的医药产业带,在这个集群里,密集分布着苏州高新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浙江医药经济开发区等医药产业园区。长三角在产业布局上,注重了由“散”转“聚”,使医药产企业逐步走向产业集群化。
为打造实力更强的医药航母企业和集约化程度更高的区域性医药制造业基地,长三角医药企业多方吸纳社会资本参加医药资产重组,加速优质资产向医药产业集聚,推动医药企业从目前偏重于低水平重复生产向效率提高转变。目前,长三角地区的医药企业以药品制造为重点,新品研发、试验、教育为支撑,成为以生物医药、天然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原料药和新型医疗器械、制药机械为特色的国内重要现代医药制造中心之一。现代中药与生物医药以上海和江苏为重点,海洋生物以浙江的舟山为重点,化学药以上海的医药工业为重点。尤其是上海和苏州的医药工业作为现代医药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块,着力推进医药科研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发展现代中药、生物医药、化学药品等高技术产品。江苏正大天晴药业由泰国正大集团、江苏农垦集团等5家合资组建,他们聚集各方优势,精心打造国内肝健康药物第一品牌,使企业走上一条高起点、高投入、高产出的良性发展的道路,先后被国家科技部等部门评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企业”,这些产业集群新动向正不断提升长三角医药企业的竞争能力。
在竞争中走向融合态势
以上海为龙头,一江一湾为翼,长三角如同一群大雁以人字形态前后呼应,团队前进,充分体现出了相互协调、整体配合的整体意识。
浙沪宁三地联手的医药科工贸一体化,正在由浅入深地探讨产业规划、政策法规、科技服务等高层次的合作联动, 促进了各类资本的相互融合。 现在,长三角的新一轮竞争还将推动这一地区医药经济不断发展。以合作提高竞争力,是推进长三角医药新高地建设的关键措施之一,进一步加强了与国际医药界和国内药界的合作与交流。世界医药50强中的美国辉瑞、英国葛兰素、瑞士罗氏等国医药业也落户长三角。因此,长三角中的医药企业正在加快构筑长三角医药新高地,积极吸引外企进入长三角医贸园,努力拓展国际医药工商合作领域,把更新的国外药品科研开发、生产成果导入长三角。目前,长三角联手拓展医药经济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成为在医药产业布局和经济收益均获得体现的战略规划时,事情有了质的不同:合作不再是沪宁、沪杭医药企业,而是着眼于长三角整体的多边、全面的融合。安徽省地处华东,紧邻经济最为活跃的长三角洲经济区,沿江达海,是长三角西进和珠三角北上的交汇之地,近年来,安徽省政府坚持“科技兴药”和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全省医药经济在飞速发展,全省有3000多家生厂家与医药销售贸易商,医药市场消费需求活跃,购销两旺。浙江诚志股份生命医药产业中的医药板块组建了医药集团公司,形成了科工贸一体化的管理方式,进一步提高营销能力,扩大规模,仅L-谷氨酰胺和D-核糖产品的发酵率、提取精制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市场中拉动民企业发展
在长三角地区医药经济处于全国技术梯度的较高层面, 加之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无论是行业集中度还是盈利能力都在迅速的增强。以上海为龙头, 江苏和浙江为两翼的医药区域经济正在向国际化迈进。世界级的国际医药跨国公司默克、阿斯利康、百时美施贵宝、强生、惠氏、罗氏、先灵藻雅等 7 家重量级的外国公司均落户“长三角”地区,进一步促进了“长三角”地区医药产业的集聚, 形成了产业效益几何增长的态势,带动了民营经济的崛起。
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民营经济是“长三角”地区医药产业迅速崛起的关键因素。去年上半年, 在全国实现利润1500万元以上的40个重点医药企业中,仅浙江省的杭州民生、浙江康恩贝、杭州中美华东等7家企业入围。 江苏省借助国际资本的实力,以及民营资本的活力,有效地推动了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的大幅度增长。江苏省共有医药工业企业400多家,已经初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去年仅无锡市就有10多家外资和国内制药企业到该市落户,总投资超过10多亿元,使无锡市已形成新区医药工业, 马山生物医药工业园和惠山生命科技园3个制药企业密集区。在苏州市,随着引进国际资本力度的不断加大, 葛兰素史克、礼菜、普强、百特等国际知名医药企业纷纷落户苏州,外资企业已占全市医药工业销售收入的50%以上。上海是我国医药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上海张江高科园区将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已有罗氏制药等37家国内外知名制药企业、100多家中小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落户该园区, 初步形成了以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为核心的现代化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体系。
在产业中优化资源配置
在长三角地区医药产业的优化资源配置中,浙江、上海、江苏三地医药生产、流通企业面向国际、国内,注重由“低”转“优”,集中力量培养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医药集团。
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是资源,区域经济一体化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共同的市场、文化背景和消费结构,共同性决定了相互渗透性。每一个企业不可能有100%的优势,如果有了明显的比较优势,在区域内优势互补,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突出区域内医药产业的差展异化、特色化发展,就可以建立起药业大物流、大生产、规模化的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因此,浙沪宁早年就共同设计和规划了长三角医药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整体方案,合力打造“长三角医药经济圈”。在这中间,长三角医药企业一是培育块状经济,拉长延伸产业链,江苏南京同仁堂、扬子江药业等品牌企业在继续发扬中药传统优势和特色基础,按照国际进行的药品标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加快研究开发能够正式进入国际医药市场的中药产品。二是实施“合作竞争,融入发展”的战略,冲破行政壁垒,确保区域内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各种要素的顺畅流动。三是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加快长三角医药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并购等资本运营活动的进度,按照市场规律实现战略重组、专业化分工、优化资源配置,组建能参与国际竞争 、跨国经营的大医药集团。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