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策略无法复制 波导撤出南汽
波导科技是上市公司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波导股份,600130 SH)的第二大股东。种种迹象显示,波导科技企图借用手机领域的低价策略达到在汽车领域的出奇制胜,目前看来“有待时日”。国产手机厂商曾经萌发一股多元化冲动,“那简直就是一场群体性的产业迁移”, 一位汽车分析师如此评价道。
借道南汽
“其实,波导科技进入汽车的首选不是南汽,而是国内电池巨头比亚迪。后来波导才决定和南汽合资。”南汽集团技术中心马先生告诉本报记者。
据马回忆,南汽最早从西班牙最大的汽车公司——西亚特手中耗资4500万美元买进了一款名为伊比萨的车型,后改名为英格尔在国内生产。而南汽无锡车身厂负责宣传的王伟则告诉本报记者,“南汽从西班牙西亚特汽车公司引进了全套原装生产线、整套模具和整车产品技术。”
英格尔最初是来自南汽与意大利菲亚特合资企业——江苏南亚自动车有限公司。1998年,第一辆英格尔样车试装成功;1999年,英格尔和另一款轿车优尼柯正式投入市场。但随着派力奥、西耶那、派力奥周末风等新产品线的推出,英格尔逐步淡出。有关统计显示,去年全年该款车的销量在200辆左右。
波导科技与南汽合作是希望借此进入轿车产业,而南汽集团则希望能救活花大价钱买来的西亚特生产线,这样波导科技只好把西亚特作为首款新车。据了解, 在合资公司中的股份比例是,波导占36%为第一大股东,南汽35%为第二大股东,而合资公司所在地无锡市市政府占股29%为第三大股东。合资公司由南汽集团负责新产品的制造生产,波导负责销售,法人代表由波导委派。
波导科技通过控股南汽旗下的无锡车身厂,把英格尔在南京的生产线拿到无锡来生产。今年3月,波导科技与南汽集团合作生产的一款定价在5万元左右、排量1.5升、取名为“西亚特”的经济型家庭轿车下线。而南汽西亚特就源自该公司最具代表性的车型——伊比萨。“西亚特”首款上市后,双方的野心马上显露出来:将继续开发新品,年内的产量将达2万辆以上,并拟用4年时间达到年产销12万辆的规模。
但事实上,英格尔的销售工作始终不理想,在国内轿车市场已经形成了较差的品牌声誉度。这就让波导科技不得不担心这款车对波导品牌的影响——所以把西亚特以南汽集团的名义先投放市场,试探市场反应。其原因就在于英格尔之前的生产地在南京,现在转到无锡生产就存在一个生产许可证的问题,英格尔轿车仅在南京通过了“3C”认证。而根据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规定,易地生产的车型必须重新认证。
波导对新雅途的要求却是要尽快赢利。南汽认为新雅途关系南汽的品牌和声誉,要提高质量并延长推出时间。但波导却要延续其在手机市场上的低价战略,要求新雅图以较低的价格冲击市场。
新雅途的麻烦
新雅途是波导科技与南汽合作生产的首款车。因英格尔处于低端轿车市场,这与波导积极的价格策略相一致。
3月18日,西亚特在江苏的几大城市上市,波导对外宣传“这是南汽开发的新车”,但南汽集团宣传部刘部长却说:“南汽无锡车身厂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大股东是波导科技。”可见,西亚特主要由波导来操作。但由波导科技控股达55%的南汽无锡车身厂,并没有改名。
“英格尔本身是一款失败的车型”,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说,波导科技不承认西亚特是自己做的,应该不完全是受政策影响,“波导科技考虑到的可能是品牌问题”。
新雅途是一款地道的经济型轿车。“我们现在的销售情况不错,主要客户是准备买第一辆车的年轻人”,新雅途苏州金时代销售公司人员对此款车的销售依然信心十足。
同样,位于上海平凉路2233号的上海强机新雅途销售有限公司的徐先生告诉记者,“目前的新雅途是由西亚特改名的,原因在于与南汽菲亚特的名字相似。但这并不影响新雅途销售,因为它本身就是南汽生产的,与波导无关。”
但波导和南汽在合作上却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首先,波导新车几易其名。今年3月份,“西亚特”开始在江苏上市。5月,改名“新雅途”,并且重新做市场推广。这是该款车的第二次改名。但一个不变的事实却是,不论现在的新雅途还是之前的西亚特,其前身都是南汽原来的一款经济型轿车“英格尔”。
其次,与菲亚特名字相似。“新雅途”上海的经销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改名的原因可能与南汽菲亚特有关,西亚特与菲亚特仅有一字之差,南汽考虑到品牌的问题,要求波导的西亚特改名。难怪波导的西亚特一直用“南汽的新车”做促销。对于南汽来说,西亚特与菲亚特相比,孰重孰轻是很明显的。
此外,影响到波导新车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生产轿车的牌照问题。波导是借用英格尔的生产线和牌照进入轿车生产领域的,但之前生产基地在南京,国家批准的轿车生产许可证也在南京,波导科技把生产线迁移到无锡后,就出现了异地生产的问题。这是波导科技没有用自己的品牌而是用南汽的品牌进行宣传的一个原因。
南汽西亚特品牌部有关人士称,西亚特主要面向年收入在3万元-5万元之间的私人用户。经销商渠道主要包括南京跃进汽车集团贸易公司、无锡皇琳汽车维护有限公司、苏州金时代汽贸等,而在昆明、广州等城市,承销新雅途的基本都是原英格尔的销售网络。
在利润要求上,双方也差异巨大。南汽认为,汽车虽然利润可观,但却是高投入慢回报的行业,而且今年开始的激烈竞争,导致新雅途很难在短时间内产生巨大的效益。
难实现“双赢”
波导选择南汽作为合作伙伴,旨在能够顺利取得造车的“准生证”。“说到底,波导进入汽车业的关键问题不在于资金,而在于生产许可”,南汽集团宣传部刘部长坦陈。
而目前通常的做法则是,民营资本介入汽车生产业最常采用的方式是通过参股或收购来改造拥有汽车生产权的企业,如美的收购三湘客车、云南客车等。
随着当地政府的强势介入,是波导取得汽车行业“参赛”资格的必要条件。不过,那时波导对外相当低调,而在内部则加速推进基础配套建设。据透露,波导和浙江省政府各自投入30亿元共同合作进入汽车业。浙江省希望通过这项合作把汽车业运作成为该省支柱产业,而波导也欲借进军汽车业为多余资本寻求出路,期待丰厚的回报。
事实上,波导造车是波导科技的长远规划,它是徐立华、隋波、徐锡广、蒲杰等波导创业元老共同发起的。但波导股份每年都向波导品牌的拥有者波导科技缴纳品牌使用费。宁波波导股份副总经理隋波表示:“造车与波导股份没有关系。”
波导股份有限公司市场主管余金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必须明确波导股份和波导科技二者的关系。他说,“波导科技是波导股份的二股东,两者是独立运营的公司。”波导常务副总戴茂余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承认,波导股份主业仍是手机,和南汽合资的是波导股份的第二大股东波导科技。
此外,波导想摆脱英格尔以前失败的阴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2004年一季度收入同比下降20%,对波导发展史来说,这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而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新雅途同样面临不小的竞争压力。初期生产(制造成本增加、钢材等原材料涨价等等)的诸多问题,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对波导来说,这一切都充满了变数。
恐怕更重要的还在于,波导造车怕影响波导股份主业手机的品牌。在全国上市的新雅途不能使用波导标识,而启用南汽标识。南汽集团总经理俞建伟曾向媒体公开表示,南汽集团无锡分厂对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拥有控制权,而2万辆的年产销量也已经纳入集团的整体规划之中。
“波导最大的竞争优势,体现在销售渠道和快速反应上。”波导董事长徐立华坦陈,这是这几年波导手机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但对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汽车产业来说,“也许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毕竟汽车与手机之间决不可同日而语。”一位汽车资深分析师认为,这是导致波导最终退出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原载:《经济观察报》2004-08-30第1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