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路华危机
家电业向来是一个容易出新闻的地方,而最近的焦点首当陆强华与“东家”高路华之间的恩怨无疑。
当记者于4月18日赶到江门的高路华总部时,立刻感到这里的一切都已是草木皆兵:工业城大门前已没有以前那么多等候拉货的车辆;院子里也没有了以前那般忙碌的脚步。记者想径直往里闯,可刚一进门就被三个跑过来的保安拦住了去路,记者被带到了门房开始盘问。一听来者是记者,他们立即紧张起来:“你从哪来?有什么事?来找谁?”记者说要找夏总,他们又问:“哪方面的事?约了没有?”记者说昨天打过电话,只不过是夏总的秘书接的。这时保安连忙拿起电话打到了董办向上汇报,记者以为对方就是夏泽民,就赶忙向保安要了电话开门见山地说:今天必须得见他。接电话的人是夏泽民的助理,不过他见记者的态度如此坚决,也不敢怠慢,便马上禀报上面。过了一会儿,电话中说让记者上三楼董事长办公室,记者放下电话就想进去,可保安不相信又拦住,再打电话确认后,方派一位保安“护送”记者而入。也许面对社会上的种种传言,此刻的高路华已经意识到缄默并非良策,在记者的百般游说下,新任东菱集团董事长、代总裁夏泽民先生终于打破了沉默:“你是第一个被我接受采访的记者。”
陆、黄矛盾
其实早在2001年底,陆强华与老板黄仕灵之间的矛盾就已经公开化。江门市政府曾出面调停。双方矛盾的直接反映就是目前社会上流传着的两个不同的版本:黄仕灵说,陆强华借职务之便,大举捞钱;陆强华的说法是,老板黄仕灵的其他企业缺钱,欲从高路华抽调资金,而这部分资金是陆从供应商、经销商上下游两端凭个人信誉“赊”来的,更有一部分还是职工的集资。
为了缓和矛盾,最后陆、黄双方于12月达成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为了便于资本方了解陆强华的经营情况,由董事会安排赵丽霞女士等人进入经营层,参与经营层的工作。可这几个人不是被安排在不痛不痒的岗位上,就是被闲置不用。赵女士在财务部门并没有被安排具体工作,结果被“架空”了整整3个月。按夏泽民的话说,“陆强华的小团队被组织的针扎不入、水泼不进。”
2002年初,陆提出一个很有创造性的改制方案——租赁经营。几经谈判,资本方与陆强华于2月26日签署了一份租赁协议,合同的内容重点是:1、将租赁的东菱平台资产清零——陆强华必须在3月28日前将所租赁公司的90%以上的债务转移;2、“固定上缴利润”——支付租赁费4200万/年;3、接受审计。
对于审计,董事会坚持认为面临改制,审计程序是必要的;但陆强华却以审计费用过高为由坚决抵制。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董事会只好另外拿钱让会计师事务所进入高路华。3月上旬,广州粤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开始进驻高路华。但是,会计师事务所进入高路华的半个月中,由于经营方并不配合,他们始终拿不到相关的资料和会计凭证,也得不到相关人员的配合,每次来江门也只是吃吃喝喝无功而返。
3月28日,租赁协议约定的时间到了。可是陆强华在此之前并没有完成将90%以上的债务转移,尽管他认为自己履约支付了4200万的“固定上缴利润”,可这笔钱却是从东菱账上转的钱。东菱董事会认为支付主体错误,与此同时得到消息:陆强华的人携带财务凭证出厂。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董事会“采取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命令保安不许任何物资出厂,并对有关人员进出进行检查。这项措施持续执行了三天。4月1日,夏泽民被东菱集团董事会和所有股东推举、任命为东菱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冲突激化
夏泽民可谓临危受命,因为在4月2日——他上任的第二天就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陆强华以老板和董事会来破坏生产经营为由,密派当时的人力资源总监黄乃义临时在社会上外聘30余人,由陆强华在当晚签署一份任命文件,成立“督察办”,组建“督察队”并任命了正、副主任。
当晚11点钟,黄乃义率领30多个身穿海军迷彩服的“督察队”赶到东菱集团,然后由陆强华现场指挥,要接管东菱的保安,保安队与“督察队”的冲突可谓一触即发。
新任董事长夏泽民接到报告,首先报警,并于12点赶到事发现场。当时在场的公安人员的最高长官还是一位政委,但事态并没有缓和,而是两方呈对峙状态。夏对陆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这么愚蠢!这么没有理智!”陆说:“我就是要出这口气!”他认为自己受到了人身攻击(因为保安也对他检查)。“你应该采取合法的途径来解决。”夏泽民一面让所有人保持克制,一面打电话叫来了黄仕灵的二弟。
凌晨时分,陆强华在多方人士的力劝、调解下才带领着他的经营班子与董事会有关人员回到了办公室。双方谈判采取的解决方案如下:陆带来的人从哪里来回哪里去;4月2日夜11点下发的“督察办”人员任命文件暂不生效。
4月3日,江门市政府出面了,首先是对相关当事人进行了严厉批评:“当此严打期间,竟然发生如此险些酿成流血的事件,是极其严重的错误。”而后由政府组织国资局、审计局对东菱集团的经营情况进行专项审计:1、资本方的投入和经营方的返还;2、对陆强华进入高路华以来的经营状况进行审计。后来,广东省公安厅也过问了此事,希望企业相关人员对此事要妥善处理。同日,董事长夏泽民签发文件免去黄乃义人力资源总监职务。
4月5日,在初步审计的基础上,东菱集团下发一份通知:“各部门、中国销售总部:为了使东菱电器有限公司尽快恢复正常运作,董事会研究决定,在清产核资期间,为使陆强华先生集中时间精力配合工作,暂停陆强华先生行使总裁职权,在此期间由夏泽民先生代行总裁职责。”4月7日,夏泽民签发文件又暂停了陆强华中国销售总部总经理的职务,此职由裴亚波担任;4月8日,相继暂停了陆巧华、叶立志、兰思烈的财务总监、副总监和财务部部长职务,“要求三人立即回公司集中精力、集中时间配合清产核资和审计工作。公司财务部的日常工作由赵丽霞全面主持。”
4月10日前后,东菱集团董事会由夏泽民签发了三份分别致员工、销售分部和经销商的公开信,以期稳定情绪,重鼓士气。
高路华浴火
采访中,自称“看守、临时政府”的夏泽民告诉记者:“审计工作正在艰难地进行。由于目前相关人员极其不负责任的出走和大量财务票据、凭证的不全,给审计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由于公司高层发生了如此动荡,给下面的销售分部和经销商也造成了一定的心里恐慌,目前在全国已有许多地方发生了对高路华分公司帐号、仓库的封存事件,有20个地方的法院对由此而产生的经济纠纷进行了立案。这是陆强华去年采取“股东客户制”、“员工期权制”等一系列创新而爆发出的“创新综合症”。记者了解到高路华已拖欠上海永新彩管厂高达1.5亿的债务。去年此家彩管厂与高路华做了7个多亿的生意。同在上海的高路华经销商谷盛电器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谢建荣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入股高路华是50万元,现在手里有价值30万元的高路华彩电,高路华尚欠谷盛20万元。当记者问到谢建荣那20万怎么办时,谢无奈地说:“陆强华现在是死不死,活不活地自身难保,我们只有寄希望黄老板坚持下去继续做彩电。”谷盛去年做高路华1800多万,由于市场操作的缘故他们并没有挣到钱;而作为高路华营销系统的员工此时更是担忧、恐慌,因为从上到下他们都被集去了3000元至10万、20万不等的资金。
而此时最难受的当然还是陆强华本人,因为他的仗义让跟随自己的“战友们”都撤了出去,而只能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了。夏泽民说目前陆强华的态度有所转变,也开始配合审计了。据说目前资本方和经营方在审计未有结果的情况下,所存在的分歧在于:陆强华说资本方在抽逃资金,返还大于投入;而夏泽民则坚持认为“据初步的调查,可以大胆地下个推断,恰恰相反——投入远远大于返还。”
无论如何,现在的高路华都处在又一轮的炼狱之中——它已经两起两落了,它能否经得起这次重创?也许重要的不是什么审计,而是运气。而作为陆强华本人,他的命运的确等待着审计,可又好像与审计无关。
无论怎样,这一切对于高路华来说无疑是一出悲剧。
点评:偶然还是必然
陆强华的职业生涯充满了戏剧性。与创维之间的闹剧刚刚落幕,更为激烈的一幕又在高路华上演。在这场争斗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作为打工者(尽管是高级打工)为争取自身利益的挣扎,同时更清楚地看到经理人对自己定位的偏差和个人私欲的膨胀。当然,也可能是对现有体制环境的抗争。但不论是哪一种,对于企业界人士来说,都是值得反思的,尤其是民营企业。
企业的人才政策中最重要的就是分配政策,说白了就是老板和员工如何分钱的问题。陆强华几乎是在一片废墟上重建了新高路华王国的,他掌握着经营层的实权,而按照“陆氏版本”的说法,当前的运作资金主要是陆从供应商、经销商上下游两端凭个人信誉“赊”来的。那么,这种股东客户制的做法必然会架空实际的董事会。陆在多个场合表白自己在高路华没有股份,但又发话说自己再也不愿做职业经理人了,这不是明显的信号吗?为什么作为老板的黄仕灵没有采取措施呢?在民营企业老板埋怨国内职业经理人缺乏责任心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想一想,怎样才能给予经理人有效的激励?创业者的钱得来是不容易,但是在企业不断做大的时候,总要付出一些的,老板的心胸在这里似乎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如果事实是黄仕灵版本的话,“陆强华借职务之便,大举捞钱”的行为难道就没有制约的机制吗?高路华如果在这方面没有这样的机制,那它的危机迟早会来,即使没有陆强华,也会出现张强华、李强华的。对经理人实行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已经成为民营企业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
反过来,如果按陆氏的说法,老板黄仕灵因为其他企业缺钱,所以想从高路华抽调陆“融”来的资金,这才发生对抗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又是另一个问题了,即:在民营企业成为公众公司后,如何监督董事长(董事会)?
上海经销商谢建荣的那句“我们只有寄希望黄老板坚持下去继续做彩电”实在让人听了心寒,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暴露出高路华的信誉危机。这意味着,高路华今后做不做彩电似乎完全在于老板的一句话!那么,已经购买高路华的消费者怎么办?他们还能奢求高路华保修多少年的承诺吗?企业的员工怎么办?他们还能用手里的一份佣工合同来说理吗?
陆强华曾说,高路华是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看来果然是应验了。他是不是一个好的职业经理人,今后自有公论。但是在他身上,我们至少能看到一些有违职业经理人操守的方面:不把老板放在眼里,形成心理上的错位;过于重视短期利益;对于自己的价值没有一个理性的评估;在某一方面是专才,但缺乏企业综合管理的能力;没有顾全大局的心胸等。
当中国的法制、市场机制、职业经理人机制、民营企业管理机制等都还未健全的时候, 高路华的危机似乎本身就有其必然性。
东菱的闹剧也不知何时才能收场,但这并不影响由于此事所给我们带来的深层次的反思。
反思一:中国民营企业由家族经营达到一定规模后,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把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中,资本方和职业经理人如何达到一种认识和行动的协调,应该值得企业家们和理论界的认真思考。
反思二:按照企业运作规律来经营企业,就需要职业经理人有着高尚的社会责任感。因为这时的企业已不是某个个人的企业,而是社会的。这就要求职业经理人应该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甚至不计较个人的一时得失,不允许有私心杂念。他任何超出职业操守、有损于企业的行为,不仅是对企业品牌的伤害,更是对社会的犯罪!
反思三:过去那种经验型的、个人英雄主义式的经营方式与现代企业的运作模式、经营要求是格格不入的。现代企业的运营要求理性,要求过程的控制和管理,要求重视市场调查和研究,要求要有中、长期的规划,要求要有产品的研发和创新。
反思四:作为企业的资本方和职业经理人,都要重新认识企业的目标和做企业的目的。做企业至少不是为提升某一个人的形象服务,也不是以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和一种成就感为目的的,更不是为某一个人要实现所谓的理想而提供的试验场。应该给企业的所有者提个醒:当企业某个人的个人私欲开始膨胀时,这个人已不能再承担一个企业的经营责任了。另外,企业的目标不能混乱,企业的目标始终是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不能唯此是图,还要考虑做为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
反思五:市场经济确实是诚信经济。靠策划、包装永远过低地估计消费者的智商;靠所谓高超的“空手道”技术套别人,终究会把自己也套进去的。这样同时还会危害社会,给社会制造一些不安定因素。所以企业的正道应该是认真地练内功,做好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真正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
反思六:人事任命中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思想应该反思,这是和现代企业经营理念格格不入的思想。现代企业讲究授权、责任、监督、制度。
反思七:单就事件中的陆强华来说,他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的确能力是有的,但操守欠缺。他的职业“三级跳”(前有上广电、创维,哪一个也不风平浪静)让人实在是不敢恭维。笔者并不认为天下都是某一个人打下来的,而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至少应该感激东家给的一个平台。
原文发表于《智囊》2002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