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彩电企业高端之争将是自掘坟墓
春天没有到来
仔细研究大半年以来彩电业的突围路线及赢利状况后,笔者认为中国彩电企业依然没有找到自己的“春天”,无论是始作俑者押宝背投彩电,试图背水一战,还是各怀心思的几个主推等离子彩电的企业集团。我们先看这样一组数据:长虹2002年中报显示,其赢利为1.1亿元人民币,而其中6000万左右的赢利来自于企业的委托理财证券市场,企业主业彩电的赢利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康佳2002年中期显示其赢利的2420万元中,由于彩电业务产生的赢利仅仅175万;而曾经风光一时的广东乐华现在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难以自拔……大量市场行为和经营数据分析显示无不显示出,彩电业的经营形势相当严峻,考虑到下半年在春节之前将有三个月的销售淡季,彩电业今年的年报将不容乐观!
高端之争的背后
在如此严峻的经营形势下,为什么各大彩电企业还大肆宣扬彩电业的春天已经到来?为什么还在鼓吹不切实际的等离子产品、甚至更高端技术的产品呢?
细究起来,其原因莫过于,长虹由于多年的价格战和企业操作的失误,品牌形象已经逐渐沦为低价、低档、土气的农村品牌形象,只不过是企图借着背投彩电以力挽秃势,在国人面前树立一提到国产背投彩电就想到长虹的形象,为其品牌注入科技含量。不管是TCL、创维7月份的等离子彩电降价,还是前一阵等离子企业集体到京的汇演,其并非只是为了销售作秀,而是在“注意力经济”时代让更多的消费者将视线从长虹的背投扭转过来。创维一内部高层人士的讲话更是证实了笔者的推断:创维和TCL都没有真正大批量生产等离子彩电,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数百台等离子彩电都是从韩国某著名品牌OEM过来的。
实际上国内目前彩电企业的核心技术都还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背投彩电的背后是日本企业的影子,等离子技术也就是屏的技术目前仍然掌握在韩国人的手中,而中国企业所开展的研发基本上是后台的技术,是边边角角。不管是背投彩电还是等离子彩电,中国彩电企业充当的只不过是跨国公司所拥有的不同技术在中国的形象代言人。来自于多家调查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高端彩电市场长期以来一直被跨国公司所把持,国内家电企业在高端市场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突破。即使长虹的背投彩电在市场上拥有的近20%的市场份额,也只不过是以牺牲利润、以低价位产品冲击市场为代价换得的。
中国彩电企业长期以来扮演着市场培育者的角色,而最终收获果实的却是幕后的老板——跨国公司。长此以往,中国一些彩电企业很难说不会像“万燕”一样重蹈覆辙,“先烈”悖论将再一次上演。当长虹倪润峰到日本考察彩电市场后,觉得背投不错,于是马上上背投项目,并大造声势以培育市场,而此时韩国三星不仅向中国市场投放了大量新款背投电视,还悄悄地在天津建起国内背投生产线。当TCL、创维等中国彩电企业培育等离子市场的时候,松下与上广电合资兴建的等离子项目已经破土动工,LG在沈阳建造的等离子生产线也即将投产。而现在,国内的彩电企业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产线。
彩电业的春天在哪里?
在目前情况下,国内彩电企业只有创造市场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开辟自己独有的技术路线,以满足不同的消费层次需求才有可能赢得自己生存、发展的机会,盲目跟风或盲目与跨国公司同台竞争终将是不自量力之举。谁第一个满足了细分市场的顾客群需求,谁将能获取超额利润,而历来后来追风者大多只能获点残羹冷炙,收取一点加工费而已。
目前情况下,彩电企业再斥巨资兴建几十万产能的等离子生产基地已经不是上策,一是技术受控于,核心技术的使用费是要按台足额上交的,这是利润的大头;二是万一在投入巨大的情况下,在前期投入尚没有收回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带头打起了价格战,或者市场上又流行起了更新的新技术,这些投资怎么办?这些都是风险因素。近几年跨国公司蠢蠢欲动的种种行为多少透露出决心淘汰国内企业的信息,这点国内彩电企业不可不考虑进去。
笔者以为,国内彩电企业当务之急应该做好两件事情:依据市场需求向消费者提供满足差异化需求的产品,将市场细分和建立起自己真正的比较优势,与跨国公司及国内竞争对手开展竞争,万不可再一哄而上。当国内彩电企业轻舞长衫染指等离子彩电和背投的时候,飞利浦没有跟风,而其刚刚投放市场的“逐点晶晰”彩电却在市场上掀起了波澜,这也是跨国彩电企业针对中国传统彩电市场进一步细分、满足差异化需求的结果。就目前看来,比较优势最重要的是成本优势。九十年代中期,中国彩电企业把日本等跨国家电公司从中国市场上赶出去的最重要的武器就是成本优势,这也说明成本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化为本土优势。
国内彩电企业目前具有较大潜力可挖掘的成本优势在于,中国彩电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大企业病”和“企业内部的黑色交易”,这将是除了从消费者身上获取合理利润之外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因为,在这些企业里面采购部门、供应部门、营销部门、子公司或事业部之间已经形成一种怪圈,而这些怪圈长期以来吞噬着企业的利润,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在这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这些怪圈使得企业的相对优势逐渐丧失。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013329013929,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