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走出“核心技术失语”的尴尬?
这就是中国家电产业的现状:一方面是享受着“制造大国”的荣誉,一方面承受着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缺失的尴尬。中国家电业,总给人以街头耍猴人手里那只猴子的感觉——无论你怎么跳,总是牵在别人的手里。
遗憾的是,等离子面板之类的尴尬今天依然存在。
未来电视产业的发展,必定是CRT向液晶、等离子方向的升级。基于这一判断,国际家电巨头纷纷调整产业布局,加速退出CRT电视制造,向平板电视的开发、生产方向转变。目前,日、韩企业基本上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调整,不仅取得了平板电视核心技术,而且完成了面板生产布局,为未来竞争做好了铺垫。反观中国企业,不仅在“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两项重要指标上普遍失分,而且至今没有警醒的迹象,反倒对价格战情有独钟,令人匪夷所思。
事实上,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中国企业面前:几乎把全部命运托付给CRT电视的中国彩电企业,一旦平板电视到来怎么办?
显然,是中国企业当初的短见铸就了今日的尴尬。
长期以来,大多数中国企业不大情愿在核心技术开发方面进行投入,总觉得在这方面投入花费大,周期长,见效慢,不如买别人的技术和部件来得划算。久而久之,中国企业普遍养成了“轻研发重营销”的错误认知。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研发投入比例偏低,知识产权数量少。以2004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为例(这些企业是中国优秀企业的代表),在“研发投入比例”一项指标上,除华为研发投入比例与国际大企业基本相当之外,其他企业的研发投入一律在营业收入的5%以下,即使排名前三名的海尔、联想、TCL也不例外。三星的研发投入每年超过25亿美元,占营业收入的8%以上。依照国际流行说法,一个企业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8—12%才是最合理的。
出现中国企业普遍“技术失语”的局面,企业固然有责任,社会也难辞其咎。曾几何时,中国社会十分流行“没有核心技术照样能把产业做大”的论调,并且煞有介事地举出诺基亚、戴尔的例子为证。此论调之流行极为有害,为那些短见的企业找到了一个可以蔑视技术的借口。也许一个、两个企业无视技术开发尚无伤大局,如果整个国家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将十分危险。
国家的产业政策也有当反思之处,在扶持核心技术开发方面,我们国家似乎一直未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完善的机制。
应该说,中国一日不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则一日无资格称“家电强国”。中国要想建立完备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家电产业结构,就必须补上“技术缺失”这一课。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