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酒殇:由茅台与健康之争想到的

酒殇:由茅台与健康之争想到的

“有水的形状,火的性格”----这是艾青笔下的白酒。是赞美?还是警诫?在我,宁愿理解为后者。

  中国白酒是一个民族产业,白酒企业是这个产业的载体。这一点,酒业人都知道。但不知从何时起,白酒产业与白酒企业就背上了不知多少责任和罪名。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气候下,即使土壤再肥沃、种子再努力,最多也只是个别生命力特别强悍的个体能长大,满目青山夕照明的景象是指望不上的。 

  作为一种文化,白酒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国粹,它不应在经济生活中沦丧。白酒在市场经济中的“火热”也不应该付出整个行业声誉的代价。

  前言: 谁应该被拯救?

  近日,有关喝茅台酒能保健康的话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事情的起因缘于参加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的肝病权威专家们,对媒体发表言论质疑所谓某些白酒能“保肝护肝”不具有科学价值,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误导。 

  中国白酒业被人说得多了,只是很少有人拿茅台来说事,主要是觉得人家家大业大,实在犯不着去上竿子溜须,也没必要去摸老虎屁股。只是市场就这么大,茅台多了些什么,难免就会有人觉得自己少了些什么,于是乎也就齐声一片了。

  说起来记者也有点迟钝。“茅台酒有益健康”之说在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论的新闻一出,一开始对记者的震动并不算很大,直到后来一连串眼花缭乱的变化再到有消息透露说背后另有蹊跷,记者才大乐——谁动了谁的奶酪,谁安慰爱哭的你;我也是偶然看新闻,才认清同行的你。

  一场讨论,如果仅能引发视角而没有任何成果,和赶巧搭便车一帮人神侃有多大区别?一路上,谁也无须交换名片和背景——陆续下车,成美好记忆。

  由此想到我们的白酒产业。

  中国白酒是一个民族产业,白酒企业是这个民族产业的载体。这一点,酒业人都知道。但不知从何时起,白酒产业与白酒企业就背上了不知多少责任和罪名。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气候下,即使土壤再肥沃、种子再努力,最多也只是个别生命力特别强悍的个体能存长,满目青山夕照明的景象已是指望不上的。 

  其实,白酒之所以被加上那么多的罪名,就是因为它太有吸引力了。我们说,白酒是我们可以引以为豪的国粹,关键就在于其对社会大众的那种罕有的吸引力能够产生巨大的价值。只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木秀于林,风都要放它不过;吸引力太强的事物,又怎能不被口诛笔伐。红颜必是祸水,白酒自成罪魁。 

  社会讨论,媒体原罪,准确与否暂且不议,可贵之处在于启迪。如何使白酒行业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保持酒业健康稳步发展已是当务之急。  

  没有自己的思考,当然不会有对于自身的批判,没有对于自身的批判,就不会有事物的发展。就中国白酒市场来说,真是太需要“原罪”了;作为中国白酒业的载体——白酒生产企业而言,需要“原罪”的就更多,也犹为迫切自我警诫了。

  中国白酒历史源远流长,白酒产业更是中国酿酒产业中的主要产业,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酒消费格局和饮酒习惯的变化,白酒行业如何适应酒类消费发展的趋势,加速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实力是白酒行业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而更让白酒企业忧心的是,笼统地认为白酒有害健康的舆论在当前已经深入消费者人心。中国白酒面临的“健康危机”已成为困惑中国白酒的瓶颈。

  自1989年国家对白酒市场的彻底开放,白酒产业在经济领域乃至全社会的心目中却演变成了暴利产业, 1997年以后,白酒产业没落趋势一直是业内人士和公众媒介关注的焦点。其涉及面之广、参与者之众超过任何一个行业。为什么人们如此对待中国白酒产业的危机呢?仅仅因为白酒是国粹人们才特别关注它吗?亦或是因为白酒关乎全国人民的钱袋和身体健康?

  作为一种文化,白酒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国粹,他不应在经济生活中沦丧。白酒在市场经济中的“火热”也不应该付出整个行业声誉的代价。



  “健康危机” 白酒不应付出整个行业声誉的代价

  近年来,关于白酒与健康的言论不绝于耳,众多的不利事件和社会评论让传统的白酒正在失去越来越多的潜在消费者;“白酒有害身心健康”的片面认识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会品酒、懂酒的人群年龄结构日益偏大,潜在消费人群正在萎缩……这一切,都让白酒业的未来市场不容乐观。

  白酒产业如果因“健康之争”而将自己陷入窘境无疑是全行业的悲哀。

  中华酒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周仕伟先生曾对“白酒有害身心健康”这种片面认识发表评论说:“乙醇(酒精)伤肝,是业界共识,白酒与乙醇怎能划等号?1839年英国医学家通过调查和跟踪研究得出:慢性酒精中毒与脂肪肝、肝硬化有关,由于西方医学家研究的对象是西方烈性高度白酒,而西方白酒中主要成份是乙醇和水,微量化学成份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故由此得出西方白酒伤肝、进一步得出乙醇伤肝的结论。这一结论是有实验基础和流行病学基础的,有大量的数据来支撑的,是科学的,已得到公认。所以说乙醇伤肝是没有异议的,但笼统地说白酒伤肝就值得商榷了!”

  中国古代医药学记载:酒为水谷之气,味辛甘、性热,入心、肝二经。适量饮酒有畅通血脉,活血行气、祛风散寒、健脾胃及引药上行、助药力之功效。大量酗酒,则适得其反。过量饮酒会影响健康,但过量饮酒和适量饮酒对人体的影响有着本质的区别,简单片面的判断饮酒有害健康是对白酒的误解或偏见。许多已被科学印证的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事实可以纠正人们对白酒的模糊认识或误解。“过量饮酒有害健康”是事实,但紧接着还应有一句:在理智、负责、科学饮酒的前提下,饮酒是有益健康的。适量饮酒对人体有益的证明已屡见不鲜,如果这些知识不被人们了解,对于白酒是极其不公正的,也将严重制约白酒业的发展。

  人间万物皆是福祸相依,利弊相生,关键在于“度”字。“君子善饮贵斟酌,酒徒贪杯贱名节”,这才是中国白酒的健康概念。

  中国人饮酒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酒一直浸润着整个中国社会。逢年过节、男婚女嫁、庆生奠死、宴亲飨客、洗尘饯别、贺喜浇愁、祛病延年,等等,一概离不开酒。酒已成为生活中的一分子,这是中国文化耀眼夺目的一页,我们的白酒企业不能坐等白酒在一片有害和耗粮的围剿中如西山落日,暗淡消失。  

  科技创新  白酒缺乏实质性的东西

  创新是各项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支撑,白酒产业的发展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创新的程度。

  从白酒的酿造技术上严格的讲,白酒的科学技术含量是不高的,酒质再好也一定有个极限。然而,随着消费人群年龄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对白酒的消费方式和结构也在发生改变,人们更加崇尚健康、优质的品酒,这也因此对白酒的科技创新和工艺技术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白酒业在科技创新或技术开发时,总受消费观念和白酒香型限制,结果导致没有谁敢大胆突破,最终形成白酒产品创新一股劲地往包装比秀、价格比拼、概念炒作等路子上钻,在“包装比秀”、“价格比拼”上盲目跟风。

  概念掩盖了产品自身价值,结果白酒科技创新缺乏实质性的东西,如技术更新、酒质提升等,长此以往,新瓶装老酒,产品本身缺乏核心竞争力。

  市场大、历史久已不再是白酒产业的竞争优势,白酒生产技术含量低的弱点正逐步暴露出来,给白酒生产发展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如何提高白酒生产企业科学技术工艺创新才是白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白酒国粹 不应在经济生活中被沦丧

  白酒是中国的一大历史遗产,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结晶,它自诞生至今,在渊源的历史推进中,不断的发展和自我完善,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势能,才使之成为了中国酒业之集大成者,被世人称之为瑰宝。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国粹,但严峻的现实向我们提出警示:白酒必须得到保护已是时不我待!

  中国白酒作为四大蒸馏酒之一,从酿酒工艺、生产方法和产品风格都是世界上其它蒸馏酒所不能相比拟的,是我们宝贵的民族、工业、民族遗产。但是在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取得巨大发展的今天,被世界奉为至宝的白酒却被国家和社会忽视甚至看轻,远远没有被摆在“珍贵产业”的位置上。许多白酒界专家和白酒企业发出了这样的呼声:为白酒产业保护立法,已成当务之急。

  “将白酒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优秀传统文化予以保护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整个社会都必须要有保护扶持白酒的责任感,必须对白酒的发展定位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一直以来,这都是整个白酒业界的呼声。

  有专家指出,仅仅提出“弘扬传统文化、振兴白酒产业”、“保护白酒”的口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需要国家对白酒的扶持提供政策依据,“如果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国家必然要制定长期稳定的保护政策规划和切实可行的措施,真正为保护和发展白酒提供保障。”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作为一种文化,白酒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国粹,他不应在经济生活中沦丧,希望不要让我们的白酒成为像京剧一样的国粹。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为《酒海观潮》杂志编辑,联系电话:13510142799,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